APP下载

城市元素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探究
——以战旗村为例

2020-12-08陈宣伊李佳威詹春艳

新农民 2020年21期
关键词:战旗农业发展

陈宣伊,李佳威,邹 丹,毛 琳,詹春艳

(成都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

1 乡村规划

实现乡村振兴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原则,在发展战略上把城市和乡村视为一个整体,二者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因此乡村的规划建设应是在原有乡土元素的基础上增加城市现代化元素,而不是简单地进行替换,或是不加改良直接将城市元素添加到乡村建设中。战旗村在实施乡村规划之初,谨遵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指示,灵活运用“资源换资本”的运营模式,实施了土地综合治理;再结合自身独特的川西民居建筑风格,以“拆院并院”的方式,借鉴城市小区规划设计,打造出了战旗新型社区和独栋小别墅房区,实现了从瓦房、平房向城市小区集中化的转变。在此基础上,战旗村又打造出了集乡村民宿酒店、餐饮美食街、特色手工体验坊为一体的商业街区。这种规划很好地借鉴了城市规划的特点,在尽可能保持乡村原貌的基础上,改善居住环境,提升乡村形象,并为乡村注入新的商业活力。

2 生态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推动生态的振兴是焕发乡村新活力的重要支撑点。战旗村坚持生态先行,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攻坚战,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实行户收集、村集中、镇清运,引领村民形成“减量、循环、自觉、自治”的行为规范,减轻环境污染;再有投资百余万元改造雨污管网,实现污水全部进入地下管网收集处理,实现污水统一收集、达标排放。战旗村把生态环境作为乡村发展的助力点,引进现代技术,融合城市理念,发展生态产业和绿色产业,构建了全国乡村生态振兴的样本。

3 文化振兴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乡村文化振兴,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要保留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开创新的文化形式。战旗村创造性地将乡土文化和现代经营相融合,建成了“乡村十八坊”,以文创的形式留住“活文化”,如今更是进阶为传统工艺和乡村文化的展示平台。战旗村的“村史馆”则是新与旧的碰撞,以现代语境表达传统建筑的同时,又保留了原有老建筑庭院的结构与设计元素,馆内陈列的老物件把岁月偷走的“乡愁”还给了村民。

4 人才振兴

要想让乡村真正“振兴”起来,人才振兴是必须且关键的。乡村人才振兴的目的是要创造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因此教育的目标不应只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而是要培养乡村特色人才。这就要求其开设课程要有特色,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政策教育到乡村文化教育等,针对不同类型的人群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为了更好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战旗村于2019年正式成立了“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学员包括各级乡村干部、新兴职业农民、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及各合作企业员工,重点课程有乡村经营管理、互联网与乡村信息化、乡村规划发展以及传统文艺。该学院与各大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达成了长期合作关系,为战旗村的创新创业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5 产业振兴

坚持产业富民,大力发展“农业+”的战旗村,以农业为基础,联动二三产业,形成了独有的农业产业链,其中以“农业企业、旅游、互联网+”三方面的引领作用最为突出。战旗村的产业发展以集体经济为根本,大力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引进农业企业,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选择,促进了乡村的经济繁荣,实现劳动力就业方式转移,使乡村与企业相互受益、彼此联动、共同发展。

战旗村利用自身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的优势,联动农业与第三产业协同发展,“以旅助农”,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和生态旅游,其中乡村十八坊和妈妈农庄已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典型。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为核心的乡村十八坊,先后建成12个传统农副产品手工艺作坊,把农副产品加工工艺与旅游和产品销售有机的结合起来,延长了战旗村的农业产业链。此外,集观光农业、酒店、运动休闲、旅游度假多位一体的妈妈农庄,更开创了战旗村观光农业发展新格局,加速推进农业产业链转型升级。

战旗村紧随时代步伐,以“互联网+共享农业”的新经济发展模式,扩大乡村产品的销售渠道,丰富营销手段,加强乡村与市场的联系;同时建立战旗村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扩大线上媒体宣传,实现了村里村外资源的互通有无。战旗村内部也充满数字化气息,原特色产品展示厅升级为智能展厅,全方位展示产品信息,与游客之间的信息传递更加便捷。这种新经济模式在帮助战旗村进一步“走出去”的同时,也能为其吸引大量潜在投资。

猜你喜欢

战旗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浩浩春风起 猎猎战旗红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纪念方志敏烈士诞辰120 周年
战旗村:一个乡村的就地城镇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