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传统手法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12-08刘倍铭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

灌篮 2020年23期
关键词:骨伤独活汤加减

刘倍铭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现代人的高发疾病,患者病变呈慢性病程,随病变进展,可导致神经根和马尾根刺激及压迫症状,引发腰部、腿部疼痛症状,并可导致腰及下肢活动障碍,需尽早干预治疗,避免病情进展。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法以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前者疗效有限,后者存在较多限制因素,需进一步探索更为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1]。近年来,中医骨伤科疾病研究逐渐增多,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治疗方法较多,其中中医传统手法、中药内服等疗法应用较多,且多种疗法联用,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2]。为进一步探明多种中医疗法联用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期间某院就诊的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比分析了中医传统手法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现总结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期间某院就诊的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中医骨伤组(40例)和独活寄生汤组(41例)。经核磁共振、X线等检查确认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骨伤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1-76岁,平均58.52±17.43岁,病程1-9年,平均6.59±2.38年。中医骨伤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41-75岁,平均57.92±16.89岁,病程1-9年,平均6.57±2.42年。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二)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无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禁忌证;无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治疗禁忌证;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合并脑卒中者;出血倾向者;伴有椎体腰椎管狭窄;脊柱畸形者;治疗依从性较差者;无法耐受临床治疗者;失访者;合并精神障碍者;退出研究者等。

(三)方法

中医骨伤组采用中医骨伤手法治疗:俯卧位,操作者站在患者一侧,指导患者,深呼吸后放松身体,保持呼吸平稳;先按摩、放松腰背部、臀部肌肉,持续按摩10-15min,使局部肌肉微热为佳;放松肌肉后,操作者以大拇指从上而下揉按夹脊穴,重复5次,持续按摩约5-10min;随后用大拇指按摩肾俞穴、阿是穴等膀胱经穴位,点按数次,以患者感觉酸麻胀改善为佳;肘尖点按穴位,按摩承扶穴,按压力度由小到大;对患者关节进行被动运动,逐渐增加运动幅度,改善关节活动度后,进行直腿抬高运动,持续约10-15min;随后进行患者仰卧躺在多功能程控牵引床上,去掉腰部衣物、皮带等物品,骨盆和胸廓处分别固定好牵引带,以患者体重40%-80%的重量进行双向对抗牵引,20min/次,1次/d,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及时调整牵引重量。每周治疗5d,以2周为一疗程,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

独活寄生汤组在中医骨伤组基础上增加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独活30g;桑寄生、川芍与白芍,各12g;茯苓、当归、牛膝、杜仲各15g;党参6g;桂枝6g;血虚者,加红花、桃仁各lOg;湿寒者,加炮附子10g、防己15g;气虚者,黄芪15g、白术15g。每日1剂,600ml水浸泡30min,煎煮至200ml,早晚两次温服,以2周为一疗程,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

(四)观察指标

1.腰椎功能评估

采用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OA)量表评估患者腰椎功能,总分0-29分,主观症状、临床检查和日常生活动作,共3项,分值越高,说明腰椎功能越好,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评分情况。

2.腰椎疼痛与功能障碍评估

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估患者腰痛及下肢疼痛,评分0-10分,评分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严重[3]。采用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腰椎功能障碍情况,ODI数值为0-50分,腰椎功能障碍与评分呈正相关性[4]。对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疗程结束后、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评分变化。

3.生活质量评估

采用卡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情况,评分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存质量越好,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疗程结束后、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评分情况[5]。

(五)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腰椎功能比较

独活寄生汤组疗程结束后腰椎功能JOA量表各项评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中医骨伤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JOA评分比较(x—±s,分)

(二)腰椎、下肢疼痛与功能障碍评估

中医骨伤组和独活寄生汤组疗程结束后、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腰痛及下肢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独活寄生汤组疗程结束后、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腰痛及下肢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中医骨伤组(P<0.05)。中医骨伤组和独活寄生汤组疗程结束后、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腰椎功能障碍OD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独活寄生汤组疗程结束后、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腰椎功能障碍ODI评分显著低于中医骨伤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分)

(三)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独活寄生汤组疗程结束后、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KPS评分显著高于中医骨伤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x—±s,分)

三、讨论

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需积极提升防控水平,改善患者预后。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导致腰腿痛,而且会压迫神经根,若患者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疗,髓核突出会逐渐加重,压迫神经根,可致其变性,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否则将增大致残的风险。椎间盘作为维持脊柱稳定性的重要结构,一旦发生病变,如变性、脱水等,就会导致椎间隙高度下降,从而造成纤维环松弛,最后使得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后,可引起周围组织及小关节的一系列变化,支持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弛,最终造成脊柱不稳。

中医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归为“痹证”“腰痛”范畴,其内因为肾精亏损、气血不足,外因为腰部受损、劳损,加之风寒湿邪入侵,血瘀气滞导致风寒湿邪困阻经络、内阻不通,需积极采取补肾益气、活血通络、祛风止痛、驱邪化湿等对症治疗[6]。中医骨伤手法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疗法,采用按摩、推拿、牵引等手法,可促进突出的髓核复位,并可疏通经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止痛、活血、化瘀等效果显著,但是仍需进一步提升其治疗效果,更好的改善患者预后。独活寄生汤为中医治疗骨伤科疾病的常用方剂,方剂中,牛膝、杜仲调补肝肾,当归可补血活血,可补气养血,强筋骨[7];桂枝可温通经脉、川芍活血行气,白芍养血敛阴、活血解痉,可发挥活血、止痛、驱寒之效;桑寄生祛风湿,可利水通淋;党参可生津养血、茯苓利水消肿、健脾渗湿;诸药合用,共奏补肝益肾、活血化瘀、健脾利湿、祛风止痛、益气通络、消肿除痹之效[8]。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为对症,临床领域多采取中医骨伤手法联合该方剂治疗模式,相关文献报道显示,两者联用可进一步疏通经络、解痉止痛,改善腰椎功能,规范治疗后患者JOA量表评分较单纯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者,可提升2~10分[9-10]。本次研究也发现,独活寄生汤组疗程结束后腰椎功能JOA量表总分(24.98±5.67分)均显著高于中医骨伤组(18.74±3.57分)(P<0.05),可知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腰椎功能,疗效可靠。同时,监测患者疼痛和功能障碍情况发现,独活寄生汤组疗程结束后、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腰痛及下肢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中医骨伤组(P<0.05),且独活寄生汤组疗程结束后(15.02±4.26分)、治疗后3个月(15.85±3.85分)和6个月腰椎功能障碍ODI评分(16.03±4.02分)显著低于中医骨伤组(24.25±5.13分、25.16±5.67分、25.26±3.25分),可知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障碍,促进临床症状消退,并可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有效改善了患者预后。此外,本次研究随访发现,独活寄生汤组疗程结束后(89.08±7.56分)、治疗后3个月(90.24±5.62分)和6个月KPS评分(88.96±8.16分)显著高于中医骨伤组(79.58±8.47分、79.25±6.76分、78.69±5.67分)(P<0.05),提示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预后效果佳,值得推广借鉴。

综上所述,中医骨伤手法治疗基础上,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减轻其腰椎疼痛与功能障碍,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提升康复效果,该治疗方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骨伤独活汤加减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保元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独活寄生汤与针灸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价值观察
中医适宜技术在骨伤中后期患者社区功能康复中的应用及影响
等风来
柴桂龙牡汤加减与黛力新治疗恶性肿瘤伴焦虑效果分析
独活入味
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采用中医治疗的效果观察
中医结合交锁髓内针治疗骨伤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