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警务人员疫后心理疏导的策略研究

2020-12-07张晓丽

时代人物 2020年27期
关键词:警务人员负面情绪新冠肺炎

摘要:近几个月来,警务人员的心理状态因疫情防控中出现的诸多负面因素而发生变化,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更影响了公安机关正常执法活动的开展。本文重点探讨了在抗击新冠肺炎后期我国警务人员的心理疏导应对办法,以提升警务人员的心理抗压能力,共同为抗击疫情做出贡献。

关键词:新冠肺炎;警务人员;负面情绪;心理疏导

基金项目:本文为廊坊市思想政治研究会2020年度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张晓丽、张玉柱、吴春芳、李轶、王冬杰。

警务人员的心理状态因疫情防控中出现的诸多负面因素而发生变化,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更影响了公安机关正常执法活动的开展。在抗击新冠肺炎后期对警务人员实施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对提升警务人员的心理抗压能力,将起到非常重要的关键作用。

1.警务人员疫后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1工作方面的压力

对警务人员来说,抗疫工作的繁杂性、超负荷性、超长的工作时间、高投诉性等成为他们在工作中不得不面对的巨大压力。基层公安机关抗疫工作任务繁琐、冗杂,尤其是在基层工作的民警,需要解决大量基层群众所面临的问题,其中既有各类纠纷和矛盾,还有群众的求助。繁重的抗疫任务,超长的工作时间,与基层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面对一些群众的不理解、不配合,更加剧了民警工作的难度。实践中,一些群众对警察要求过高,稍有不满就选择投诉,使得民警疲于应对,热情逐步被耗竭,产生了职业倦怠,影响了心理健康。同时抗疫期间各类风险因素也在增多,在日常执法中难免同被执法人发生肢体冲突,如果被执法人意外受伤或死亡,涉事民警难以免责,脱下警服换上囚服的情况亦不鲜见。另由于警察打击违法犯罪特殊性,在执法活动中易损害一些人的利益而导致他人报复。与其他职业相比,警察这一工作面临的风险是巨大的,也正是在这种无时不在的风险下,警察产生了悲观感,心理压力与日俱增。

1.2社会上的不理解和不支持

一是抗疫期间,公众对警察的不信任。从人民群众对警察的整体认可程度来看,我国普通群众对警察存在许多误解,尤其近几年关于民警的负面新闻在网络上发酵,个别警队败类的行径严重歪曲了大众对警察的认知。部分群众基于对警察的不信任和对警察工作能力的怀疑,不愿向公安机关报案二是公众对警察执法的抵触。在警察抗疫期间开展的执法活动中,频繁出现暴力抗拒执法的现象。对于警察的正常执法活动,不能理解的群众或者是不愿意接受執法结果的被执法人,采取各种手段来抗拒执法。抗疫期间,谩骂、推搡,再到对抗、殴打,甚至到故意伤害、故意杀死警察。暴力抗法手段的不断升级,充分说明了警察在执法活动中不被群众所认可和接受。部分群众对警察正常执法的行为不理解,不信任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固执地认定警察执法是出于挑衅、报复或是为了公安机关自身的利益,进而认定警察的执法结果必然会对自己不利,而选择暴力抗法。暴力抗法事件的频发,说明了警察在执法中的威信在不断下降。

此外,在互联网环境下,人民群众可以在匿名的环境下畅所欲言地表达看法,一些不良的社会舆论因此形成。尤其是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误解被放大,一些网民将对警察及公安机关的不满通过网络发泄出来,这种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言论必然会对警察整体的形象带来影响,进而影响警察威信。在涉警新闻报道被爆出之后,公安机关的应急机制不够健全,无法对新闻报道及时作出反应,舆情控制能力较低,也使得不利于警察形象的言论不断扩散。

1.3家庭生活上的压力和困惑

与其他职业相比,抗疫期间民警工作时间长、付出的精力多,但得到的回报却并不高。当前警务人员收入低是一个普遍现象,而与较低的收入相比,家庭生活的开支却是较大的。多数民警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收入需要满足家庭基本生活,需要赡养老人、照顾孩子,经济上的压力可想而知。同时,当付出同收益不相符时,警务人员容易产生公平与否的困惑,为了保持内心的公平感,一些警务人员通过怠工、降低工作效率或消极心态、牢骚等重获内心的平衡,对民警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1.4警务人员个人的原因

回到家想休息下,一个电话就要紧急出动。抗疫期间工作繁忙,没有充足的时间陪伴家人成为民警的生活常态。即使是在有限的居家生活中,民警也比较难以完成从工作到家庭的转换,容易将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工作压力带到家庭生活中,因此与家庭成员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和纠纷,影响家庭的和谐。长期以来,因工作繁忙而忽视家庭,成为大多数民警的烦恼。相处时间和沟通交流少,造成民警与配偶出现隔阂,亲子关系疏远,对父母无法尽到基本的孝道,这些成为压抑在民警心底的痛楚,使得民警在工作之余对工作的价值产生了怀疑。有些民警甚至对职业选择有了后悔的情绪,认为这一职业的幸福感太低。家庭方面的压力,对家庭的愧疚,成为无法宣泄的情绪,对民警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2.警务人员疫后心理问题的辅导建议

2.1优化民警工作环境

一是合理配置警力资源。抗疫期间,警务人员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警力紧张,这是导致民警执法效果不强、执法公信力不断下降的原因。而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加强基层警力的配备,将机关警力向基层转移,充实基层警力,鼓励民警参与到一线工作之中。警力的充沛可有效提高执法效果,同时减轻了警务人员的工作压力,缓解基层警力的紧张局面。其次合理地配置警力资源,避免人民警察过多地参与到各种繁琐的行政事务中,真正合理地发挥警察的职能作用。在现实生活中,基层政府常常基于维稳的压力要求警务人员出面对人民群众进行“镇压”,这种所谓的镇压活动实际上就是将人民警察与群众对立起来,是对警力资源的滥用。基层政府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更有效地沟通手段来合理地解决群众的需求,而不是通过简单粗暴的镇压方式来进行,应尽量减少人民警察的非警务活动。二是从优待警。如下表1所示,待遇不仅仅指金钱,它包括工资福利、休假、保险、奖金、体检等等。满足警务人员各个方面的基本的物质需求——工资待遇的提高、加班费的落实等,健康需求——补休体系的完善、体检项目安排的全面等,社会保障需求——保险、养老金、住房公积金的保障等,通过这些物质方面的满足,使警务人员在付出与得到之间获得一定满足感以及公平感。另外关心警务人员本身的同时,帮助警务人员解决其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尤其是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妻子、子女等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帮助民警卸下思想包袱与负担,能够安心工作,去除民警的后顾之忧。

2.2关注民警心理健康

首先应将心理测试纳入招考程序,选择心理承受力强、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好的考生。心理素质好的警员可以很好地面对突如其来、预期之外的压力,较不容易陷入心理困惑。其次对新入职民警毕业时进行专业心理评估。结合下表2所示,对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做出评估。同专业机构合作,制定一系列科学的心理评估量表、问卷,对每位新警进行心理评估,出具心理评估报告,报告内容涉及岗位分配的建议、日后可能涉及到的心理风险点等,将适合的民警分配到适合的岗位。最后,建立心理跟踪机制。民警入职后,通过定期约谈、定期测试等关注民警情绪变化,了解思想动态,查找其存在的心理困惑,进而通过加强教育、老民警对新民警的劝解和扶持等来帮助新民警度过入职阶段的心理困惑期,进而迅速地成长起来。

2.3健全民警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首先针对普通的心理危机,例如警务工作中出现纰漏被处罚、犯罪嫌疑人逃跑等引发了民警心理不适的情况,公安机关可筹建一支强大的心理健康建设队伍,由该队伍进行心理疏导。其次针对重大突发事件,例如民警使用了枪械、战友负伤、击毙了歹徒或遭受群体性暴力事件等情形,对民警心理造巨大冲击的,应由专业的心理专家介入进行心理干预。对照下表3,对心理危机干预的高危个体做出特别关注。公安机关可同高校或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合作,当警务人员遭遇心理危机时,由以上专业机构或高校派出专业人士参与心理疏导,解决民警的心理问题,避免民警产生一系列相关的心理困惑,更快更好地回归工作和家庭。

2.4优化社会环境,提升警察威信

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塑造警察良好的形象、提升警察威信。舆论引导对公安机关及警察正面形象的塑造极为关键。要塑造公安机关的正面形象,首先公安机关要真正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尽量主动为人民群众解决困难,从而提升群众对警察的认可与信任,为公安机关正面形象的塑造奠定基础;其次充分利用媒体的作用,建设公安机关与新闻媒体的良好关系,加大公安机关政工部门与媒体的交流沟通,通过向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线索、宣传民警先进典型及模范事迹等,来增强群众对民警的了解程度;同时善于利用电视剧和电影等影视作品的宣传效果。二是要为警察营造良好执法环境。长远来看,应继续坚持大力发展经济,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进而提高我国群众的整体素质。只有经济基础雄厚了,社会矛盾和纠纷才能不断减少,人民警察所面临的工作壓力逐步减小,随着社会治安秩序的好转,人民群众逐步对警察形成正确的认识,有助于提升警察执法公信力。

2.5提升民警自我调节能力

良好的家庭生活和家庭氛围,能够使警察的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心理压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舒缓。和谐稳定的家庭,是民警顺利开展工作的后盾,也是消除民警心理困惑的重要环节。对民警来说,对家人的倾诉和交流是维系家人情感的方法之一,通过倾诉交流使警务人员的妻子更体谅自己的丈夫、父母更支持自己的子女、孩子更理解自己的父亲,利于消除家庭带给民警的压力和困惑,利于警务人员的心理健康。警务人员可以适当放下心里包袱,向一些有经验的同事讲述自己的内心困惑,通过同事的理解、肯定以及建议排解心理困惑,这样利于和谐同事关系的构建。单位可通过创建警察俱乐,丰富民警业余生活,开展运动、文学等兴趣活动或志愿者服务等,培养民警运动、文学能力的发展的同时培养警务人员学会角色的切换,学会生活和工作的协调,同时感受来自于兴趣带来的成就感和积极的正能量。

3.总结

当人民警察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的时候,心理学理应关注到这一特殊的群体。通过对警察心理困惑及心理疏导方式的研究,可以帮助我国广大的基层警务人员找到认识压力、应对压力、解决心理困惑的有效途径,可以帮助广大民警提升抗压能力,避免更多的民警遭受心理困惑的影响。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抛砖引玉,引起基层公安机关对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并希望通过本文的一些建议,帮助更多的警务人员能够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从而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更好地维护社会治安,除暴安良,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参考文献

[1]郭守峰.组织支持感、职业认同感对基层公安民警工作倦怠的影响研究[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9(6):44-45.

[2]林金龙.公安民警战时心理咨询[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8(3):82-83.

猜你喜欢

警务人员负面情绪新冠肺炎
公安派出所警务人员工作效率提升研究
政府要做好公共价值的创造者和守护者
新冠肺炎疫情前期应急防控的“五情”大数据分析
科学与价值: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风险决策机制及其优化
台陆委会正式改称“新冠肺炎”
关于功能训练在警务体能训练中的应用
从暴力袭警案谈当前警务人员执法中的人身安全保障问题
细节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及负面情绪的影响
警务人员枪支使用的法律规制问题探究
心理健康教育对改善惠州市精神病患者家属负面情绪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