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常态下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研究

2020-12-07张君丽

时代人物 2020年27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新常态高校

张君丽

摘要:当前,在高校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尤其重视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在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党建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它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指明方向,提供指导,促进学生道德认知和政治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对此,教师应当进一步的分析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创新策略。该文主要论述了当前高校在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新常态;高校;党建思政教育;协同创新

大学阶段是学生确立自我,确定人生目标的关键时期。在该阶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在于从理论的高度使得学生充分意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引导学生从情感上以及理性上接受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经久不衰的动力。对此,就需要以学校的党建工作为指导来推动两者的融合,促进人才的培养。

一、高校在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问题

党建工作开展时忽视思政教育工作。在当前高校开展党建工作的过程中,没有深刻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没有对学生进行引导,只是基于分数、干部角度来发展党员。对此,高校的学生在入党上虽然能够有较强的积极性,但没有对入党这件事进行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导致在入党过程中出现入动机不纯正的问题。没有在思想上转变观念,功利性教程,在工作过程中的价值、情感、理论认同有待提升。与此同时,随大流现象较为明显,后备军不足,影响到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不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党建思政教育缺乏常态化。当前,高校在党建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虽然能够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但是,没有建立完善的党建制度以及考核机制,导致很多制度都流于形式,容易出現三分钟热度的情况。与此同时,常态化的教育没有形成,缺乏规范性、系统性和连贯性,不能实现入脑入心的效果。与此同时,在党员前期培养的过程中较为扎实,但是在后续教育的过程中问题严重,缺乏监督和教育,模范带头作用不能发挥。

吸引力不足,学生动力不强。在对青年学生培养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抓住学生实现理论认同。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深入浅出、因材施教,充分把握本质。然而,在当前思政教育和党建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以理论为主的问题,讲解的方式较为空洞。不能根据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于学生的内在动力不足,导致课堂积极性不高,党建与思政教学工作缺乏吸引力,阻碍了育人功能的发挥。

二、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的意义

当前高校在文化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党建与思政教育的落实,以此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就当前党建与思政教育开展情况来看,很多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党建与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向学生们灌输知识性的内容,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丧失对党建与思政教学的兴趣,无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然而,在当前将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过程中,也可以结合其他课程,将党建与思政课程的教育理念相结合,可以延伸思想政治教育,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对此,当前在对党建思政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在其中引入创新模式来启发学生思维,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深化文化课程改革。当前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很多学校会将学生们的文化课成绩作为衡量教学的标准,这就对师生产生了误导。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过分注重教学效率的提高,忽视了在其中融入党建与思政的理念,使得文化课程为应试教育而服务,最终导致整个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党建与思政教育,不能够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养人才。对此,在实际中职文化课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不断融入党建与思政教育,这样才能够让学生重视文化课学习,在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此外,将党建与思政教育的理念融入到中职文化课教学过程中,能够突破应试教育的局限,帮助课程向着道德素质教育方向更好地发展,以此顺应时代的趋势。

有利于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党建与思政教育主要是让高校中的所有课程都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不断促进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发展。然而,作为文化课程学科,其中包含着很多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人文习俗等。对此,在文化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党建与思政教育十分重要。当前要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关注对人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需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不断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道德素质培养。针对人才的评价需要看重其专业知识、品德、职业态度等。文化课作为基础课程,在其中渗透党建与思政的思想能够将我国的思想教育以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文化课教学之中,更好地促进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2]。

促进思想品德发展。当前,高校在不断扩招,导致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复杂。很多学生的基础薄弱,参差不齐,学习积极主动性又不高,缺乏学习动力,对自己的职业以及未来没有确定的规划。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学生的思想会受到变化。在文化课教学的过程中,涉及到很多育人的题材和内容,在潜移默化中能够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教材内容,以此构建更为灵活、轻松的课堂氛围来唤醒学生的热情。通过文化课课程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为他们的未来的职业奠定基础[3]。

三、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措施

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在高校进行党建和思政教育融合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贯彻到实践教学中,注重线上线下资源的融合,以此开展实践教学,能够促进党建和思政工作更好地开展。例如,可以积极鼓励师生参加国情党情课题的调研活动,在宣传红色教育中进行实践,从而将党建工作与思政课程相结合,并促进课程的延伸。与此同时,学校可以让党员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在社团班级宿舍中带头,深入学生当中来推动师生的沟通交流。此外,还可以开展小水滴志愿服务活动,利用暑期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带动学生参加公益活动,以此实现自己的价值,发挥榜样力量[4]。

搭建网络平台,加强宣传。当代高职学生使用网络的频率较高,随着互联网信息的快速发展,微视频、微博、微信这些新媒体已经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改变了他们原有的思维和生活方式,能够对人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有效增强高职学校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就可以搭建相应的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开设相关的微信公众号,进行互动、交流、问答、学习和宣传。由于这些新媒体互动性强,且具有匿名的特点,能够更好地收集学生的想法,进而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来改善学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从而让教育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扩大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促进两者更好的融合[5]。

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教师是思政课堂的引导者,他们既能够传播知识也能够引导学生们成长,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此,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自身修养,包括专业修养、政治修养,从而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为学生们做好示范作用,不断激励学生们提高自身思想政治修养。首先,教师需要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关心时政、关心国家大事、端正政治观念。在课堂开展的过程中,也可以引入一些时政热点、国家大事、新闻等来活跃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关心时政。此外,教师还应当提高自己的政治敏感性,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都需要加强学习,以此来感染学生们,让他们养成主動学习党的理论的良好习惯[6]。

加强思想防线建设。在当前这一阶段,很多思想政治的工作者会从党的基本路线、政策、方针等角度出发,强化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宣传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学生能够做到理论武装头脑,加强对党的理解和信任。积极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交流。在日常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将这种思想融入到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将管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健全管理制度,以此规范学生行为,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当今世界是网络化的时代,大学生会愿意通过网络来学习新的知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网络来开展[7]。只有在网络方面抓住主动权,完善教育网络体系,才能够给大学生带来便利,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观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和渠道。

扩大思政教育范围。大学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主要贯彻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这一过程。在时间蔓延的过程中,学生在任何阶段都可以接受到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此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家长反馈和校内网站来对学生进行远程党建与思政教育,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学校也可以为学生们组织相关的实践活动来落实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8]。在实际“三全育人”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个人素质来设计科学合理的教育计划。由于学生的成长规律性,他们在每一个阶段所的需求都不相同。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特点来进行教育内容的设计,让学生不断适应社会发展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学生即将毕业的前一年帮助他们解决实践技能的学习,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在当前高校开展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教育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促进两者的融合。通过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搭建网络平台,提高教师自身修养来强化思政教育以及党建工作的开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

参考文献

[1]卢元勇.理想信仰教育下的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协同创新路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0,7(02):22-23.

[2]王军辉.理想信仰教育下的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协同创新路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A2):214-215.

[3]楚丰翼.新时代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协同创新路径探究[J]西部学刊,2019(22):26-28.

[4]邹文通,何伟,刘仰浩.新时代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创新[J]闽江学院学报,2019,40(06):91-95.

[5]胡凯.基于新常态下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探讨[J]法制博览,2019(29):253-254.

[6]崔士祥.基于新常态下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20):1-2.

[7]刘婷.理想信仰教育视阈下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协同创新[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1):96-98.

[8]韦家旭,仇萍.新常态下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创新路径探究[J]改革与开放,2017(16):47-48+50.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新常态高校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