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小康社会”的四次历史性飞跃

2020-12-07何元利

时代人物 2020年27期
关键词:全面小康小康社会

何元利

摘要:改革開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12月第一次正式提出“小康”目标至今,我国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经历了从“小康”目标的提出,再从“温饱”到“小康”转变,然后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转变,本文站在这个角度,梳理了从“小康”目标的提出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次历史性飞跃,应当继续总结发扬小康社会建设成功经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来自于发展,用“全面”来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小康社会;总体小康;全面小康

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梦想就是过上“小康”生活。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摸索,从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12月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第一次正式提出“小康”目标。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部署,其中第二步就是到20世纪末使全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达到小康。再到十五大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历史新任务,从此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十六大报告提出了从2000年实现总体小康的基础上再过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做出具体的战略部署。再到十九大提出解决人民温饱和人民总体生活水平达到小康的两个战略目标已经提前实现,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

一、新中国小康社会四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划分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老百姓的生活太苦了,也该稍稍得到安乐了”。表达了奴隶社会中的人们向往美好安定生活。《礼记》对“小康”一词讲的更详细,是指一种古代自然经济条件下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生活状态,是作为理想社会最高形态的大同社会的初级形式。[1]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康社会”历史演进概括地来说,经历了由“达到小康水平”(或者说“小康之家”“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次转变。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同时期,我国小康生活的标准也不同,这是不同时期经济发展所决定的。因此,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小康标准,将新中国70年以来建设小康社会划分为四个时期(四次历史性飞跃);第一个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9年12月邓小平首次提出“小康之家”,并界定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第二个时期:根据党的十二大和十三大对小康标准在理论上的完善,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开始至20世纪末,从基本实现“温饱”到“小康”的转变;;第三个时期:2000年10月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新世纪我进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新的阶段;第四个时期: 2012年党的十八大开始至今,我国小康社会建设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经历了四次历史性飞跃。

二、“小康”这个“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提出是新中国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纵观新中国成立70年历史,党的几代领导人对新中国“四个现代化”目标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摆脱中国积弱贫穷,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目的是一致的。毛泽东同志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 [2]所以“四个现代化”是新中国成立初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目标。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同志总结分析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30年里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经验和教训,结合当时的基本国情,科学合理的调整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创造性的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1979年12月邓小平第一次正式提出“小康之家”,并界定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是我国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的第一次飞跃。具体来说,就是到 20 世纪末,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 1000 美元。[3]在“小康”这一“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了建设并进入“小康”的时间表,即到 2000 年的时候,在经济上要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相对于 1980 年的水平翻两番。 [4]通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方式来实现小康目标,同时强调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小康”社会建设的格局初步形成。

三、从“温饱”到“小康”是新中国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十三大对我国“绝大多数地方实现温饱、部分地区开始向小康社会迈进”基本现实做出基本判断,首次将小康水平纳入我国发展战略中来,党中央确定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1990年,彻底解决中国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而经济总量要比1980年翻一番;第二步到20世纪末,中国的经济总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再翻一番,使全国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社会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中国现代化目标基本实现,经济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下,“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如期实现,而20世纪末达到小康社会正是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二步,到2000年时,中国的 GDP 突破 10 万亿元,比 1978 年扩大了 27 倍;人均 GDP 接近 8000 元,约合 945 美元,比 1978 年提高了约 4 倍,“翻两番”的目标圆满完成。[4]

从“温饱”进入“小康”水平,是我国小康社会建设中的第2次历史性飞跃,在邓小平看来,奔小康的出发点和根本动力就是让全国人民过上富裕的生活。在改革开放推动下,中国正沿着小康生活这个目标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农村贫困率大幅度下降,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诸如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全国各地区充分流东,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迈向新台阶,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转变。虽然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差距在不断扩大,城市和农村差距不断拉大,诚如邓小平同志所言,先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让先富带动后富。当20世纪末中国实现了小康后,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上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不断提高。

四、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是新中国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进入21世纪,在实现“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的基础上,开始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迈进。对跨越半世纪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如何实现,怎样细分目标,选择何种途径来实现,是摆在我们面前重要问题。十五大报告将“三步走”战略部署中的第三步分为三个阶段性目标,第一步,在 21 世纪的前 10 年实现 GDP 比 2000 年翻一番;第二步,再过10 年到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第三步,到 21 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5]新世纪开始,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发展新阶段。意味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由“总体小康”转变为“全面小康”。十六大提出新目标,即到2020年比2000年GDP總量翻两番,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明显提高,工业化基本实现。十七大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新要求,再次强调到了202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的目标,并确定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此外,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拓展了小康社会的内涵,在原来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基础上,再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形成小康社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

从总体小康转变到全面小康,是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第三次飞跃。21世纪初实现的小康水平是总体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水平。“低水平”体现为:人均收入水平还不高,约1000美元,在世界排名为112名,处于低收入国家水平,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不全面体现在:改革开放前20年,为了摆脱经济发展落后的状况,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是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是粗放式发展不可持续,在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城乡差距、区域协调方面欠了很多账,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办法解决上述问题。不平衡主要体现在:我国东部发展明显快于中西部,据国家统计局测算数据来看,本世纪初东部基本实现小康,中部则只实现百分之七十八,西部仅为百分之五十六。此外城乡差距,区域、行业差距也在拉大。因此,总体小康必须再向前发展,向更高水平的小康迈进,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所提出的,要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6]

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新中国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的第四次历史性飞跃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政策导向,确保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全国十几亿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发展成果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十九大报告提出在“新三步走”第二步已经接近完成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未来30 多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再次进行了阶段划分,即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变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第四次飞跃。虽然两者只有一字之别,意义却非常重大。首先,充分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30多年的努力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形成能够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这个信心源自于我国经济经过40年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我国已经进入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其次,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能一如既往的领导全国人民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坚定决心。

我们下一步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40年的小康社会的建设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40年改革开放为我们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全面深化改革为我们解决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遇到的问题,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为我们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法律和政治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一个战略目标,也是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一个百年目标。

参考文献

[1]韩保江,邹一南.中国小康社会建成40年:历程、经验与展望[J].管理世

界,2020(01)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 8 卷)人民出版社,1999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

[4]数据来源:2001 年中国统计年鉴。

[5]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6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年.

猜你喜欢

全面小康小康社会
破译决胜全面小康的价值密码
法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天柱县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考
四川省“贫困片区”全面小康发展状况与日标测算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拥抱自由是摆脱贫困的根本之策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
农业产业化的战略意义与未来方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树立发展信心 培育增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