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对美国铁路华工问题的研究综述

2020-12-07申亚坤

时代人物 2020年27期

申亚坤

摘要:1869年竣工的太平洋铁路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而在这个伟大工程中勤劳勇敢的华工贡献巨大。本文回顾梳理了国内关于铁路华工研究的学术成果,认为国内的铁路华工研究在资料的挖掘和多学科视野的开拓方面均大有推进,并越来越多的从侨乡视角研究华工群体。

关键词:太平洋铁路;筑路华工;华人华侨研究

1869 年 5 月 10日,美国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和联合太平洋铁路宣布完工,这是美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中国的数万名华工参与了这一伟大的历史工程,为铁路的提前通车默默劳作,更有许多同胞因此献出了珍贵的生命。然而,这样的付出却换来了极不公平的回报。1882 年一纸《排华法案》开启了长达61年的驱逐华人运动。对美国铁路华工这段学术史进行梳理回顾,既可以使历史铭记先辈同胞们的伟大功勋和勤劳勇敢,也能启迪教育美国和中国人民, 成为美中人民互助互惠、携手发展的可贵教材。

美国学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起步较早,学术话题主要是由美国学界在引领,,但在叙事过程中,国外学者对华人的偏见难免流露笔端,大部分国外学者认为,中国人因循守旧,受的教育太过狭隘。而且,在美国铁路华工并不作为研究主体出现,学者们研究铁路华工也多是为了赞扬横贯大陆铁路这一伟大工程,铁路华工处于边缘的状态。相较之下,国内对美国铁路华工的研究虽然起步晚,但研究细致、视角广阔,总的来说,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关注早

改革开放前,受国情和史料约束,我国国内的铁路华工研究成果不多。梁启超最早在文章中提到了华工对美国金矿开发、铁路修建的贡献:“加罅宽尼之繁盛,实吾中国人血汗所造出之世界也。何也?无金矿,无铁路则无加罅宽尼,而加罅宽尼之金矿、铁路,皆自中国人之手而开采、而建筑者也。”认为是勤劳勇敢的国人打开了美国新世界的大门。

改革开放后,美国原始档案的获得已非难事,美国学者的研究成果陆续在国内翻译流传,更多学者参与进美国铁路华工研究中去,并取得了颇多成果。由卢文迪、彭家礼等合编的《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七辑详尽整合了丁韪良、梁启超、陈匡民等关于在美华工的研究成果,收录了许多时人留下的原始资料,史料价值和可读性极高。王寅的研究另辟蹊径,他用工程学知识对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具体路段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与介绍,其中着重分析了华工修建阶段的千难万险,为铁道史研究提供素材。文章还引述了不少当时美国铁路管理层及媒体报纸对华工的客观赞扬,多方面论证华工不可磨灭的功勋,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对该问题的感知深度。

二、21世纪以来铁路华工研究渐热

21 世纪,学者们对美国铁路华工的研究更加细致化,在资料的挖掘和多学科视野的开拓方面均有所推进。学者黄安年编著的《沉默的道钉》是这一时期较为亮眼的成果,作者搜集美国和国内的网络、官媒、纸媒报道, 整理了1000多幅珍贵图片和数以百万计的档案资料。2010年,黄安年对该书进行文字增补以弥补该书文字介绍不足的缺陷,共31篇学术论文被收录其中,前半部分分析在美化工的生活、劳动状况,后半部分整理学术研究成果并对后续研究提出中肯建议,认为接下来的华工研究应多“从地方志、乡志、族谱、家谱中仔细查找资料”。

中国大陆第一本以铁路华工为研究主体的学术著作是生键红的《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建设中的华工》,作者多次去往美国西部诸州太平洋铁路沿线走访调查,收集当地现存史料,细致分析了当时铁路华工从事的工种、每月工资及开销状况、铁路的历史意义等。有的学者以铁路华工为主题写游记,沈卫红的《金钉:寻找中国人的美国记忆》就是典型代表。

章开沅先生 《追寻早期华工的历史足迹》把目光缩小到华盛顿、俄勒冈等地区,介绍上述地区华工群体的生活状态,学术价值很高。此外,汪建丰、雷启伟、张赛群、唐书哲等学者都在论文中详细论述了华人华侨筑路的这段历史,对铁路华工研究贡献了不少成果。

三、新的研究视角——侨乡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转向华工原籍地广东的“原乡”研究,强调“侨乡视角”,利用中国资料尤其是侨乡的乡土文献,分析华工群体。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的刘进教授以在江门五邑地区发现的清末民国时期的华侨书信入手,考察分析铁路华工的出洋方式、发财致富之后如何与家中取得聯系、华工在何种程度上改变着自己的原生家庭等问题,建构了真正意义上的华工研究侨乡视野、中国视野。张国雄、姚婷把目光缩小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新会、开平及台山、的华工群体,利用侨乡新近发现的各种文书、凭证、器物等,考察华侨出洋目的、收获与代价之余,还分析了他们带给家庭、家族、家乡的各种层面的变化,认为华工推动了侨乡习俗、礼节、居处、方言、器用的演变,更是铁路文化的传播者,由此加速了侨乡社会转型进步。

以上这些铁路华工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从美国和侨乡两个视角出发,深挖了大量史料,完善了对铁路劳工群体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强化了铁路华工研究学术意识、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学术话题。然而华工的贡献远不限于铁路本身,他们对相关产业以及中美关系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后续研究应当以更宏大的历史视野和当代视野去认识这个劳工群体,评价横贯大陆铁路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