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之比较

2020-12-07翁同唯

时代人物 2020年26期
关键词:明治维新日本

翁同唯

摘要:19世纪下半叶,沙皇俄国与日本分别开始了一场社会变革运动——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但最终的改革结果却截然不同,引起的社会反响也有所差别。就主要成果来说,日本成功了,沙皇俄国却失败了。该文将从改革背景、主要改革过程和内容、结果及意义等三方面进行比较,努力寻求其成败的原因。

关键词沙皇俄国;日本;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

一、问题提出

1861年,具体点就是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开始了以解放农奴为主要目标的农奴制改革。1868年1月3日,当时的明治政府为了摆脱幕府危机,实现“富国强民”的目标,开始了明治维新。农奴制改革与明治维新的开始有着相似的社会背景,首先,两国当时都面临着国内农民起义(武士起义)频发、国外西方势力虎视眈眈的艰难处境;其次,都是封建专制国家,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封建贵族、大地主控制着国家命脉,平民百姓艰难度日;再有就是,国际地位不高,受到西方势力的压迫,战争的失败更是导致了国家利益遭受巨大损失,或面临着被侵略的威胁。在相似的社会大背景下,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在“谋士”的建议之下,统治政府开始了一场自上而下的社会变革运动,即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虽然两国有相同的改革基础,最终目标都是维持统治地位以及“富国强民”,但是,最终的结果却完全不同。总的来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失败了,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了。“明治维新使得日本近代企业日益兴盛,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基本完成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任务” 。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为日后成为亚洲第一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俄国实施农奴制改革以后,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广大劳动群众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改革的不彻底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沙皇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基本的改革条件相同但最终的结果大相径庭,在这里我们将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作出比较,并尝试探寻两者成败原因。

二、异同比较

在对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进行比较的时候,笔者将从背景、过程和内容、影响及意义等三个方面展开讨论。第一,社会背景的因素,在当时的大背景下,沙皇俄国与日本面临着相似的危机,国内社会动荡不安,统治地位受到挑战,战争的失败促进了民族危机的加深,因此统治阶级开始意识到一场社会变革是迫切需要的。第二,改革过程和内容的因素,在改革运动正式开始之后,两国所选的道路是不一样的,俄国以解放农奴为主要目标,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来扩大农奴的人身自由和各项权利,而日本则开始了像西方学习的变革之路,由“闭关锁国”到打开国门对外开放。第三,影响及意义,由于一系列的原因,两国改革运动最终取得了完全不同的结果,俄国农奴制改革收效甚微,农奴依然受到压迫和剥削,甚至比以往更甚,改革最终失败了。而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最终走向了强国之路,开始了资本主义工业化之路。接下来,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之处。

社会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十九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在封建专制的俄国悄然兴起,由于城市人口的普遍增加以及对商品粮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生产已经无法满足城市的大量需求,因此在农村很多地区开始出现了地主使用机器生产,雇佣农奴为其劳动的现象。不过,受经济条件限制,只有少数大地主才能买得起生产机器,绝大部分地主则是通过加大对农奴的压榨、增加劳役租和提高代役租的办法,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到五十年代末,在某些地区的工业区每人一年所缴纳的代役租大幅度提高,只依靠简单的耕种一个农民根本无法支付高昂的代役租和维持家庭生活,为了交付代役租便不得不离乡背井,到城市或遥远的地区受雇于手工工场主或直接从事手工业和商业,也就是早期的小商人。这些农民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农村,脱离了土地,成为自由劳动者,这就有力地破坏了自然经济,更加促进了资本主义在当时的沙皇俄国的进一步发展。

除了大批日益贫困和破产的贫农以外,还分化出了富裕的农民阶层,可以说他们是其中聪明的投机者,抓住了发展的机会一跃成为了农民的雇主。他们有的租種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和国有土地,成为土地经营者;有的开办企业、酒店和驿站,成为企业主;有的收购和转卖农产品,成为早期的中间商;还有的违反法律私自放高利贷,靠吃利息而活。而更富裕的成为了拥有数万,乃至数十万卢布财富积累的大工厂主。贫农和富农构成了为农奴关系所掩盖的农村资产阶级,奠定了农村新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这就是早期的资本主义在俄国农村的发展。

而在当时的日本,资本主义也开始发展起来,不过也是因为封建专制的社会性质而受到了阻碍。改革开始之前,日本处于最后一个幕府——德川幕府时代。掌握大权的德川幕府对外实行“锁国政策”,禁止西方的的传教士、商人与平民进入日本,甚至也不允许国外的日本人回国。为了避免与外界的接触,也实施了各种禁止制造适于远洋航行船只的法令。但是也并不是完全断绝与外界的交流,在此期间,允许同中国、朝鲜和荷兰等国通商,而且只准在长崎一地进行,相关资料在中国的历史书上也可以找到。此外德川幕府更是明令禁止基督教在日本的传播,西方国家试图通过传教士的宗教渗透来打开日本的国门几乎是不可能的。在中国早期佛教的影响下,佛教在日本国家和社会上的地位就是任何其他宗教无法替代的,德川时代是日本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在动荡时期佛教帮助德川幕府稳定民心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对于西方传教士的进入持否动态度是必然的。

在日本开始明治维新之前,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家庭手工业或手工作坊。作坊内出现了“雇用工人”制,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封建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也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的统治基础。在商品经济形态的快速发展时期,商人阶层,特别是金融事业经营者的规模壮大起来,统治政府察觉了这一新兴阶级对统治国家的威胁,与此同时,商人们自身发展也受到了传统法制的约束,于是组织起来开始呼吁改革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色彩的大名(藩地诸侯)、武士,和要求进行制度改革的商人们组成政治性联盟,与反对幕府的基层农民共同形成“倒幕派”的实力基础。

主要战争的失败:1853年10月20日为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沙皇俄国与奥斯曼帝国、大英帝国等西方大国展开了激烈争夺,克里米亚战争由此开始,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以俄国惨败告终。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在国内激起了人民对统治政府的强烈抵制,进一步加深了封建农奴制的危机,阶级矛盾更是进一步激化。从而加速了农奴制的废除。

而当时在日本发生的主要两场战争就是著名的“黑船事件”和倒幕运动。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在未取得天皇和德川幕府的许可下率领舰队公然进入江户(今东京)岸的浦贺,把美国总统米勒德·菲尔莫尔写给日本天皇的信交给了德川幕府,强硬要求同日本打开国门,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这就是著名的“黑船事件”(有的地方也翻译为“黑船开国”)。被迫打开国门的日本与美国签订了神奈川《日美亲善条约》等之后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被迫打开两个港口,并给予美国以特别优惠。德川幕府再度成为日本社会讨伐的目标。在“黑船事件”的刺激下,日本国内有志之士开始有了联合起来反抗幕府的决心,日本封建阵营也开始出现分化。反抗愈演愈烈,之后便发生了著名的倒幕运动。持续几年的倒幕运动结束后,日本全境统一,最后一个幕府——德川幕府垮台,由天皇操纵、主导政权的封建军国主义国家建立,同时也标志着日本资本主义革命的结束,自此随着明治维新的展开,资本主义开始在日本境内蓬勃发展。

改革的主要内容

在说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颁布解放法令。如1861年2月19日宣言》、《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的一般法令》、等等。俄国农奴制改革一开始就被定义为“自上而下的改革”,这些为了解放农奴而颁布的法令自然是统治者制定的出来的,因此不管多么冠冕堂皇,这些法令的根本还是在维护大地主、贵族阶级的利益。法令颁布了,但是真正实施的却很少,起的作用也很微不足道,甚至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导致大量农民失去自己的土地,沦为贵族、大地主的赚钱机器。

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沙皇俄国武器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在这场战役中,落后的军事装备直接导致了沙皇俄国面对强敌时毫无反手之力。从中吸取教训的统治阶级开始鼓励办学,逐步扩大大学自主权,并允许引进西方书籍,鼓励人们多学多看。喜爱读书、学习优良传统自此保留了下来,传承至今。同时统治阶级也不再排斥资本主义在俄的发展,客观上开始促使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进一步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也开始纷纷要求改革,

经济上也开始向西方学习。为了给本国的商业、企业发展提供动力,除了1改革之后增加的自由劳动力之外,政府开始着手制定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尝试扩大国内市场,并为商业发展提供技术和资金。在仍有封建残余的沙皇俄国实施这些措施并不容易,所起的效果并不明显,但这也是农奴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与俄国农奴制改革相比,日本明治维新对于日本整个社会的大改造更加全面、广泛,所起到的作用更加巨大。

政治改革。幕府垮台后,天皇重新获得实权,为了安抚手下的革新势力,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于1868年4月6日发布了具有政治纲领性的《五条誓文》,6月11日公布《政体书》。9月3日天皇下诏将江户改称东京。10月23日改年号为明治。1869年5月9日迁都东京。在大刀阔斧的进行政治改革时,执掌明治政权的政治家却反对一切废除等级制的主张,还是有着人分三六九等的传统思想。1869年6月,明治政府强制实行“版籍奉还”、“废藩置县”等政策,将日本划分为3府72县,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将所有的权利集中于天皇一人身上,现在,天皇仍然是日本最高权力的象征,但并没有直接管理整个国家,而是由天皇任命的首相负责整个国家的运作。

社会体制改革。明治维新开始之后,废除了传统时代的“士、农、工、商”身份等级制度,看似取消了等级制度实则平民与贵族的界限仍然存在。将皇室的亲属改称为“皇族”,过去的贵族改称为“华族”,幕府的幕僚,大名的门客等改称为“士族”,其他从事农工商职业和贱民一律称为“平民”,这些措施只是实现了形式上的“四民”平等,各等级间虽然允许相互交往,限制与以往相比减少了很多,等级之分在很多人心中仍然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除了对政治和社会体制的改革,政府也实施了文明开化、殖产兴业、大兴教育等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打开国门的日本开始提倡全民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派遣留学生到英、美、法、德等先进国家留学,引进大量的西方书籍,并组织专家翻译西方著作。生产上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购置大量生产机器提高生产效率。宗教方面,政府取消了禁止传教士进入日本的禁令,开始允许其他宗教的存在与传播。由于神道教其宣扬效忠天皇的思想,天皇政府大力鼓励神道教,佛教在日本的地位开始有所下降。

影响及意义

俄国农奴制改革最终是失败了,但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国内起到的反响不可忽视。农奴制改革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市场增加了大量的自有劳动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一系列的解放法令缓解了社会矛盾,暂时安抚住了反对者,对于巩固沙皇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为统治阶级的不作为,以及贵族、大地主阶级的不配合,农奴制改革最终没有进行下去。农奴制改革之后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农民没有获得相应的人身自由权利,更甚者受到了更沉重的压迫和剥削。改革后农民有权购买土地,但是要交大量赎金,一般的农民根本无法承担高额赎金,农民仍然在贫困线挣扎度日。农奴制取得了一定成果的,但因改革触犯了上层阶级的利益最终没有进行下去失败了,封建经济的性质没有改变,农奴没有摆脱对地主的依附,甚至丧失了更多的人身權利,改革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发展缓慢。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就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统治,对农民进行沉重的的双重敲诈与掠夺。

猜你喜欢

明治维新日本
探寻日本
以点及面,从人物解析谈日本发展史
浅析女性对于日本明治时期音乐教育的贡献
儒家思想与明治维新后日企的管理理念
“着色”历史画面,让学生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历史
日本:入住书舍,与书共眠
日本神社
第 位首相考验日本耐心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