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迁移视域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连接词误用分析

2020-12-07陈莉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语言迁移连接词

陈莉

[摘 要]本文基于语言迁移理论,在样本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语言迁移与英语写作中连接词误用之间的关系。发现非英语专业学生写作中的连接词误用主要有三种情况:连接词冗余、连接词错用、连接词漏用。对连接词的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语言迁移  连接词  误用

引  言

Corder指出,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当学生遇到表达困难的时候,会利用母语来弥补目标语的不足。如此,便形成了语言迁移。Odlin认为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从迁移的结果看,我们可以把语言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类。当母语特征表现与目标语一致时,母语迁移将会对目标语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即正迁移。反之,当两种语言特征表现差异时,母语迁移则会对新语言的学习造成干扰,不利于学习者对新语言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即产生负迁移效应。

衔接问题一直是大学英语写作中的重要研究课题。英语写作中若要想做到语篇连贯,不仅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起承转合,更要学会小句之间的衔接与连贯,即需要正确恰当地使用连接词。然而,由于汉英两种语言中,连接词的分类及用法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这也就使得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连接词的过程中,呈现出一系列的语言负迁移现象。本研究旨在分析连接词误用与母语负迁移的关系,为连接词的教学提供可供参考的对策与建议。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连接词误用分析

本研究收集陕西省某高校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的英语作文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并着重考察英语写作中连接词的误用与母语迁移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规避母语负迁移。笔者共收集作文200余篇,发现连接词误用大致分为三类:连接词错用、连接词冗余、连接词漏用。下面进行逐一分析:

1.连接词错用

Halliday和Hasan从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将逻辑连接词分为四大类:增补类连接词,表达对前文信息的增补,如and,or,besides等;因果类连接词,表达前后文的因果逻辑关系,如because,sohence等;转折类连接词,表达与预期相反的信息,如but,yet,instead等;时间类连接词,表时间先后顺序或首要次要关系,如at first,then,at last等。通过研究,笔者发现非英语专业学生英文作文中连接词的错用主要是由于其逻辑关系混乱,用错连接词类型造成的,如:During this time,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opinions,some people choose to go on studying and working hard to gain higher degrees.And some people choose to go to work,they work hard and use their talents to achieve their goals and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通读这两句话我们发现,学生想表达的意思是:在这段时间,有些人选择了继续求学以获得更好的学历。另外一些人选择了工作,他们以努力工作为目标并照顾好自己。不难发现文中两类人不同的选择是一种对比关系,应该用转折类连接词连接。而这位学生却用表达增补关系的“and”做上下文的衔接,显得逻辑关系不明显,语义混淆。正确的做法是将“and”改为“however”或者“while”之類的转折连接词。

2.连接词冗余

连接词冗余是指在不需要使用连接词的地方过多地使用连接词,例如:Although there has been a conflict between my parents and me,but we found a solution to break it.另外例如:Because we don't have a good communication,so the conflict finally breaks out after a long time.以上两个例句将although...but...,because...so...连用,出现了连词冗余的错误。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受到了汉语思维的影响。汉语中我们经常将“虽然……但是……”“因为……所以……”等词连用,甚至在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这些因果连词或者转折连词的搭配使用还作为重点的练习对象让学生进行造句练习,这些因素导致学生对此类搭配有着根深蒂固的思维习惯和使用模式,随着母语负迁移便形成了此类错误。然而,英语中“because”和“although”是从属连接词,其定义为用于引导从句以形成句子的一部分或修饰句子的构成要素,所以“although”和“because”的作用是引导从句,而“and”和“but”是并列连词,用来连接属于同一层次并具有相同句法功能的词、短语或句子,所以将“although”与“but”连用,“because”和“so”连用就会出现以从属连词引导的从句缺乏主句,或者是以并列连词连接的句子没有分句的尴尬局面。正确的用法是删除一个冗余的并列连词或者从属连词,将句子变为由从属连词引导构成的复杂句或是由并列连词连接而成的并列句。

3.连接词漏用

与连接词冗余相反,连接词漏用是指本该使用连接词而学习者没有使用造成的,我们仍拿第一部分中举例的长句进行说明,第二小句“some people choose to go to work,they work hard and use their talents to achieve their goals and take care of themselves”中,在逗号之后没有任何连接词的情况下直接另起了一句话,这种做法在语法上是错误的,因为英文中逗号不能用以连接两个独立的句子。细读此句,我们发现这两个小句之间应存在一种增补关系。因此,可以在“they”之前加上一个表达增补信息的连接词“besides”,将其变为并列句,使其逻辑通畅。事实上,这种用逗号连接两个独立的句子而不加任何连接词的现象在非英语专业学生,甚至所有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写作中极为常见,这种句子被称为“流水句”。连淑能将“流水句”概括为:由一系列语法完整的句子组成的,其连接词较松散,因此,这种句子会一直持续不断地接下去,而不会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例如:They are not the same age,they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things,their parents have more experience,their children have more enthusiasm,and they have different feelings about the world.诸如此类的流水句是典型的中式思维。汉语注重“意合”,即句子间或段落间的语义不靠连接词作为纽带直接显现出来,而是通过句子间和段落间的逻辑关系及语句的先后序列间接地表现出来,而英语注重“形和”即通过显性的连接词将句子和段落衔接在一起,有着具体的形式。所以在汉语写作中,我们用到的连接词相对较少,而用逗号连接句子的情况却非常多。

学生在学习英语写作时将中文写作的习惯带入,就形成了大量的流水句,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学生就必须理解两种语言的不同,善于使用连接词。以上段出现的句子为例,这位学生想表达的是:他们年纪不同, 对待事物有不同的理解。父母更有经验,孩子更有激情,他们对世界的感受不同。这两小句之间其实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我们可以加上连接词“hence”。父母具有经验和孩子具有激情这两件事其实存在一种对比和转折的关系,可以加入转折连接词“while”。他们对世界的感受不同与前两小句父母和孩子的不同亦分不开,存在一种因果关系,可以适当加入因果关系连接词,如“therefore”。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把句子进行修改并加以润色为:They are of different generations,hence,they have different perspectives.Parents experienced more,while children are more enthusiastic.Therefore,worldview difference emerged between them.

教学建议与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连接词的误用与母语负迁移是密不可分的。那么,针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规避其负面影响,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对策:

1.运用对比教学,培养学生的差异意识

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认识到汉语和英语的不同。教师在上课时应注重英汉对比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中英文化、思维及表达方式等方面差异的认识。比如说,仔细讲解英语连接词与汉语的异同,如汉语中没有从句,自然也不会有从属连接词,但是英语需要从属连接词来连接主句和从句构成各种逻辑关系;汉语的逗号可以连接两个独立的句子,英语不能;汉语是“意合”的语言,而英语是“形和”的语言。只有学生充分了解母语和英语在词汇、句法、谋篇布局方面的不同,才能运用好衔接手段。

2.加大英语阅读量,增加第二语言输入

Ellis把迁移看作是第二语言学习者为了弥补新语言知识匮乏而采取的一种学习策略,也就是说,在学习者学习到足够的新语言知识之前,母语迁移是新语言习得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增加第二语言知识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扩大二语阅读量,通过多读多看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加切实地体会英汉思维和表达的差异,掌握衔接词的逻辑性和丰富性。

3.培养英语思维,加强思维转化能力

要想将连接手段运用纯熟,写出地道表达的英语文章,还需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英文构思。笔者做过一次随堂问卷投票活动发现,在147名参加投票的学生中,99名在写作时倾向使用汉语思考,再把所思所想翻译成英语,其占比为67%。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必然会受到汉语思维及表达的干扰,也造成了写作中多流水句等问题。因此,要培养学生将中文思维转化成英文思维的能力,才能理解并运用好衔接手段,实现写出地道表达的英语文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Corder,S.P.“‘Simple Codes and the Source of the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Initial Heuristic Hypothesis.”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78.

[2]Odlin,T.“Language transfer: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3]刘俊杰.母语负迁移对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35):137-138.

[4]Halliday,M.A.K.,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Longman Press.1976.

[5]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6]朱永生,郑立信,苗兴伟.英汉语篇街接手段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7]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8]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ongman Press.1976.

作者单位:西安邮电大学  陕西西安

猜你喜欢

语言迁移连接词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宾语从句的语序
英语口语语误的文化迁移现象及其文化根源
依托文本,生成微作文精彩
基于语言迁移理论探索二外日语教学改革
吸引阅卷老师的“连接词”
法语初学者语音错误分析及语音课程教改思路
语言迁移与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语音问题
探究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母语使用
英语连接词:传统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