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色彩
——支配绘画精神语言的“表情”因素

2020-12-07段亚茹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笔触画作画家

◎段亚茹

“支配”就是指挥、调度之意,实际上就是要去指导、控制,它还有“役使”的涵义。在国语博大精深的世界里,“支配”一词还可以从字面来做这样一种解释,那就是“支持”“使相配”。在绘画中,除色彩以外,立意、构图、笔触……从整体到局部构成画面的每一处细节和要素都是作品精神维度和语言意涵创造和拓展的必要条件。“假如形是精神的东西,那么色就是感情的东西。首先要画形,然后孕育精神,把精神导入色彩。”那么,色彩也理应成为绘画语言所寄寓的精神情态的要素之一,在这里就把它归于“表情”因素,使色彩与画作内在思想感情的传达相配。

色彩干预了画面浩瀚工程的表现,并在其中起到内涵传达的“表情”的作用。我们都知道,“表情”是作为高级生物的人才会拥有的一种源自内心世界、又展现于人类面部的情绪反映。譬如,通常我们会用喜形于色、黯然失色、声色俱厉等词语来形容他人或自己内心显露于面部的情状,这里“色”字是作为“脸色”来讲,而非“颜色”;“形”是“表露”的意思。如果将这里对于“色”的理解表达借用于绘画,那么画面的“色”就成为画家经由画面色彩这一“表情”所展露的创作情感。这个色彩的“彩”字,一般认为左边由“爪”和“木”构成,表示采选优良木材,右边是装饰,它是会意字,表示用良材装饰的意思。而且“采”是兼备音符的形声。因此,“彩”是“彩色”,“色彩”的本来意思称为“采色”。就如蜜蜂采蜜,若要酿出好蜜,就要博采众长。在古典绘画时期,借助大师们广博坚实的解剖、透视、造型、光学、美学等知识与实践基础的砺炼滋养,以及大师们自成体系与风格的画作表现手段的激发,色彩“表情”对于当时社会生活与背景情状的反映已是淋漓尽致、倾其所有。可以说“眼睛把色彩传递给了心灵,自此,色彩拥有了灵魂。”色彩受了构图、笔触、光影……的邀约,心有灵犀地顺从画笔随性的导引,在画布、画框营造的舞台上与大师们起舞。安格尔的《泉》即是永恒的典范之一,它那神秘典雅、婉约细腻的色彩“表情”所营造的韵致无不久久让画家通过作品与观者共鸣、共情。

我们知道人的面部表情是在现实生活酸甜苦辣咸的真实感受中通过骨骼、肌肉,五官的形状、运动和情绪的牵动而折射出的内心情状,色彩的“表情”也不例外。画家在现实生活中的阅历、经验和感受以及绘画内容与形式的表现方式等共同孕育出了绘画作品的“血肉”与“筋骨”,同时造就了做为“皮肤”的色彩“表情”。再以《泉》为例,它纯熟的色彩所展现的女性柔美以及典雅静穆的画面,就画家阅历、经验和感受以及绘画内容与形式的“表情”,通过这“表情”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出画家创作时所处的静谧祥和的环境及其落笔时专注、忘我的神情,以及观者在看到画作时同我们一样敬穆的表情,而这一切都源自色彩“表情”本身的作用—色彩借助视觉的力量穿透画面和时空阻隔,凝聚起这所有微妙的“表情”,使画作更加历久弥新,使色彩的灵魂更加深邃高远。在印象派那里,这“表情”与生俱来的另一半“天性”回归“原生态”。正如莫奈的《日出·印象》所展现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色彩“表情”通过眼睛传达的瞬间感受,将日出时瞬间变幻的色彩用迅疾鲜明的笔触展示出来—那在晨光中自由呼吸的“表情”是如此灵动又富于超越普通生活的情趣,令人恍若闯入另一处现实,真正触及画家及作品的心灵指向。

猜你喜欢

笔触画作画家
艺术之春
酷炫小画家
拥挤豆豆林
学生画作欣赏
张德娜:以细腻笔触诠释自然之美
梵高:笔触与激情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