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教学实践活动中熏陶责任感

2020-12-07罗秀芳

魅力中国 2020年4期
关键词:责任感角色扮演责任

罗秀芳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街口街沙贝小学,广东 广州 510980)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就是倡导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儿童的认识全来源于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儿童的活动,在课堂活动中导悟,重视经验与体验的获得也是对新课程教学的一种极好的补充。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活动因素,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活起来,化教材内容为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并且每一次活动都紧紧围绕课堂学习的主题,让儿童深受教育,达到教学目的。在儿童的学习中,我主要利用下列几种课堂学习活动,即参与生活、情景体验、角色扮演、实践探究等教学活动环节中渗透责任感的培养。

一、参与生活,认知责任

生活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可以用最质朴的方式表 达我们的情感,也可以用别具一格的方法倾诉。对于儿童,他们的许多语言、经验及行为习惯都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对他们周围环境的人的模仿与学习。生活是吸引儿童认知责任的最佳途径。这样的途径一旦建构成功,儿童认知责任便永久形成。如:在教学《不做“小马虎”》过程中,让儿童读儿歌找出“小马虎”的可怕,又让儿童找找自己有那些“小马虎”,出现这些“小马虎”的原因是什么,让儿童讨论,明确这都是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及其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儿童要注重自己身边的事,时刻知道自己责任是什么,应该怎样做。如:教师在对儿童进行《吃饭有讲究》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儿童的整体学习氛围,抓住“讲卫生”和“讲礼仪这两个教学点”让每个儿童都活动起来,让儿童回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讲卫生和讲礼仪的行为习惯,特别在讲卫生方面,自己做了哪些义务和责任,通过讨论,让他们学会找差距,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都来做学习的小主人,既给他们教材里里的学习内容,不限制掌握知识,利用说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知道自己在生活的点滴中,都有自己责任的存在,为了让儿童知道自己责任的存在,除了学习教材内容之外,还结合学生自己学校的饭堂吃饭前时,自己是怎样做的,是否做好正确的洗手和餐桌的文明礼仪。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利用现实生活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鼓励儿童自己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责任感。

二、情景体验,培养责任

小儿童的情景体验就是喜欢做游戏了,在课堂上多做游戏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在这么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儿童掌握知识就不会变的如往常般枯燥乏味,而是轻轻松松愉快的接受。这种做游戏的情景体验的快乐是对于小儿童来说是很快学习迁移,道德的渗透,为学习《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创造快乐,这样对培养儿童的责任感大有益处。如教学《爱护身体,珍惜生命》一课的一个游戏活动环节,教师让每个学生戴上眼罩,在老师发的三个田字格写上自己的名字,写完后,看看自己写的怎样?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启迪学生要时时刻刻保护自己自身安全,加强自身安全的责任感。这样既增强儿童的学习兴趣,又能在游戏体验中培养自己的责任感。

三、角色扮演,落实责任

角色扮演是打破传统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提高儿童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观点的能力。增强儿童责任感和合作沟通,不管什么性别、智商的儿童,经常与同伴进行角色扮演,比其他儿童,更易与同伴相处,更受同伴欢迎,社会技能更强。众多的心理学家还认为:在实际的教育情况里,角色扮演常常能产生神奇的力量。因此,道德与法治课,应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基础,以孩子爱模仿别人的特点为突破口、给儿童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实践的空间,发展良好的个性,促进责任的形成。如:《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在教学过程中,在星期天扮演一家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弟弟在家搞卫生清洁情景,他们每个人责任要做什么,说些什么,自己应该做些什么?要注意人物动作、对话等这就要关注他们之间的相互合作,还要注重表情的表达,儿童表演后要及时反馈信息,引导他们今后,在家庭中大人要尽的责任,我们年纪虽小,但也要尽到自己的责任,这样就能更好激发兴趣和自己的责任感能力的培养。又如:在教学《在店里动作的人们》中,我们就进行了角色表演,课前让儿童带回一些物品,现在就全部拿出来,首先让3个儿童扮演商场的值班经理、摆货员、结账员,首先由摆货员将带回来的物品分类摆放好,然后就让扮演顾客上去挑选物品,其中一个对物品日期有意见,这时,值班经理就进行调解,最终令顾客满意离开。角色的扮演结束后,老师就提出问题,(1)从刚才的表演中,你学到了什么?(2)你认为刚才顾客这样做对吗?经理解释的怎样?(3)假如你是经理又会怎样处理呢?让儿童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回答。让儿童明确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岗位都有自己的责任。在角色扮演这一过程中,儿童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高和责任感会得到熏陶,教师对儿童认知过程的规律以及儿童个性特长会把握得更为准确,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实践探究,履行责任

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品德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儿童在课本上学到的道理,有待于落实到自身的责任行为中去,这就需要联系实际,导之以行。而生活是教育的源泉,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又大多贴近生活,要在实际生活中完成责任行为养成教育,儿童良好品德的养成关键还在课外。我们要利用有限的课堂,设计多样的活动,把儿童的课外活动串接起来,真正使道德与法治教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从生活实践探究和社会实践的体验中,履行自己的责任,达到明确自己的学习责任。如在教学《社区需要我们的共同参与》一课,让儿童在小组讨论中,说说自己在社区中参加那些活动?有什么要求?自己负责做什么?让儿童根据自己的做些什么,说出自己做法和见解。最后儿童评议教师小结。这样儿童在自主探和亲身参与的活动中,增强了儿童社会责任意识,启迪儿童在自己生活中,用自己实践承担责任,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儿童的责任感。也是在无意的潜伏中启迪儿童在生活中有责任感,初步让儿童履行自己责任做好每做一件事情。

儿童的责任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长期地教育,不断地督促,逐步地强化,逐步形成的。我们不但在教学中渗透儿童的责任感,还要关儿童的一点一滴,从他们学习、生活、一言一行中培养责任感。

猜你喜欢

责任感角色扮演责任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角色扮演游戏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培养孩子立身之本
——责任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谈初中地理角色扮演法的实施
责任(四)
角色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