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020-12-07陈文慧

魅力中国 2020年4期
关键词:数字化素养探究

陈文慧

(浙江省泰顺中学,浙江 泰顺 325500)

随着信息技术全面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对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得到了大家广泛的关注,所以国家开始大力推行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的教育,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同时高中信息技术又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的学科,需要在教学时能够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科学合理的去开展。同时,以专业性指导的方式给予学生全新的课程学习体验,从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及信息责任等四个核心素养的维度出发,寻求创新路径。以此,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助力学生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核心素养的含义

学生在接受核心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逐渐形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自身能力,为更好地服务社会做铺垫。核心素养是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保障,是知识、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结合。以“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信息社会责任”这四方面为主的高中信息技术的学科核心素养在培养过程应侧重学生的自我体验,实践中摸索、领悟,是在外界引导下自我超越和升华的过程。

二、针对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一)明确教育教学侧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课程总体的探究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是对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基于此项目标要求,教师须在课程教学工作中,引发学生对信息乃至与信息技术相关因素的深切关注。二是要让学生拥有一定的敏捷度,感知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信息变化。这样,教师才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协助学生对信息进行一定的收集处理。同时,对有关信息来源、信息内容的指向性及信息资源的目的性,做出全面合理的判断。

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在电脑上操作时,各个功能与指示代表不同的信息源。学生通过鼠标点击各项页面的功能,便能从中获知内涵的多元信息。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利用各种软件和办公设备对学生展开教学讲解或引导时,必须要求学生准确理解记忆各种功能键及页面提示的不同信息。在之后的学习和测试探究中,学生能以更快捷的方式,明确自己所应操作的步骤及关键信息点,强化学习效果。

(二)注重强化专业性指导,全力塑造学生计算思维品质

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从狭义角度讲,计算思维是由学生主动操作“互联网+”背景下的一些强大工具得以实现。如,计算机主体工具。广义角度是指计算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包括:多项计算机操作知识、理论、特点、特性及多元信息来源。其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具体的开展过程,学生可通过人机交互、数据建模及算法实现等方式,自主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要注重专业性指导的渗透,在学生日常的课程探究与知识学习中,兼顾学生的拓展。如,教师在教学视频与动画信息的简单加工模块内容时,可把学生放置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展开深度思考。同时,以问题驱动的模式引领学生主观思维,可让学生从动画的流动形态、变化特点及变动趋势等展开深度考量,并通过计算机主体进行实践操作探究。此外,教师要运用教材理论知识加以充分分析,或在学生小组内部通过综合讨论,从各方收取意见。从而进行批判思维的塑造与问题的深度解决。

(三)善用“互联网+”时代下多元工具,实现学生数字化学习

“互联网+”时代背景内涵下多元创新型技术包括: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平台、系统等。学生可以两两组合或单一进行操作,创造多元教学辅助工具。从而贴合核心素养目标要求。

基于数字化教学模式的推展,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机会。教师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项目探究任务,让学生进行自主或合力解决。从而全面应用到大数据、云计算或系统软件等“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技术手段,强化探究成效。教师在教学多媒体作品制作流程的模块内容时,对前期理论讲解和专业课件分析后,教师可为学生布置有关实际生活的探究任务,让学生展开自主媒体作品的制作。

如,学校的春景图、校园运动会和其他一些拓展项目活动。由学生自主操作软件,搜集信息,通过理论知识进行处理、分析。进而在数字化的学习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重点问题。

(四)课程教学中融入德育因素,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中信息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育目标不只是强化学生吸收知识,而是培养他们的关键技能。同时,教师还要结合课程目标要求推行素质教育,积极渗透德育教学因素。以此,提升学生良好的文化修养及道德规范行为。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安全健康的互联网学习过程,又能让学生认真履行伦理准则,坚守法律规范,贴合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有重要作用。

在具体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结合课程内容注入德育因素。在学习Photoshop图片处理软件相关模块内容时,可定性要求学生选取具有德育因素的图片内容,加以创作和分析探究。如,尊老爱幼、拾金不昧、诚实守信与乐于助人等图片。这样,学生在图片的处理和操作过程中,还能结合其背景含义展开侧重考量,从更创新的角度去操作软件,并完善后期处理。从而塑造了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品质,保障了课程学习的效率。

三、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课程,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技能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围绕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信息责任感等四方面的关键技能与专业素养进行培养,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性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数字化素养探究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