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解题思维的培养

2020-12-07金亚敏

魅力中国 2020年4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例题题目

金亚敏

(重庆市秀山县东风路小学,重庆 秀山 409900)

学习离不开练习,练习是为了通过形式的改变,让基础知识得到快速巩固,并锻炼思维能力。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利用练习这个行为,控制好练习的数量与节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目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比较重视练习,特别是前期对基础知识,如“加、减、乘、除”等基础知识的讲解中,教师会让学生完成比较多的练习,但是有些时候,数学的练习往往不是越多越好,题“量”的问题是需要教师进行着重思考的。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的能力提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教师不应该在教学之中“囫囵吞枣”,不考虑学生们实际的接受情况。在新课标的教学大纲的要求下,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找出适应学生的学习量,不让学生增加过多的学习负担。还有,教师在例题的讲解时,应考虑到学生实际能力问题,语言上化繁为减,用较为通俗易懂的话语讲解专业的问题。并且教师应该做到时刻换位思考,要从小学生的角度去思维题目的难易程度,而不是从成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更理解学生们的实际需求,也更便于在课堂的讲解中,掌握教学进度,控制好教学节奏。

一、重视基础知识讲解

想要在数学上有所提升,并且能力有所发展,那么就一定要具备坚实的数学基础,这就像修房子一样,高楼大厦的建设总离不开踏实的地基。教师对学生解题思维进行培养的前提,就是要着重教学基础概念、理论,让学生把每个概念理论都弄清楚、搞明白,这样才能上升到灵活运用的程度。在讲解基础知识的时候,先要注意概念的推导,数学的任何知识,都不是只是靠记忆就能学习好的,还需要注意理解、联想思维。记忆是需要建立在理解的程度上,在推导概念的时候,教师要用丰富有趣的探究过程和学生一起去探究定理。比如说,在讲解正方体、长方体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每人发一个正方体,让他们对边、角进行测量,在讲解正方体之前,先讲解长方体,用特殊替代普通,然后再找出规律。有了这些探究过程,学生在对知识的记忆上,就有了画面感,而这种画面感是对知识的理解与加深。

而对于一些像“九九乘法表”这样的规律性知识,没有什么特别的教学方法,只需要学生记忆背诵就好了,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这种记忆的内容是比较少的,但却是一切数学知识的基础,而这个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并不是特别高,所以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过程,尽量对每一个学生做单独的监督。并且教师在教学之中,还要时刻联系家长,让家长将自己孩子的作业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这样对于这些基础知识的理解,学生在一开始学习的时候就能够掌握得非常到位,在之后遇到比较综合的题目时,再遇到这些基础知识,就不会存在解题上的障碍,反而过关的基本功往往是解题过程中的敲门砖。

二、进行题目情境模拟

在小学数学教学后期,会遇到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要求比较高的题目,在教学这些内容的时候,教师不必就让学生单纯的只知道去空想,在前期教学时,借助于辅助器材,模拟一些抽象的话题,可以辅助加深学生的理解。比如说,在解决长方体的展开图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很多时候空想是想象不出来的,而且展开图变化多端,教师也没办法把所有的情况给学生列出来,让学生记忆。所以这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制作展开图,然后动手折一折,看哪些图形可以组成正方形,哪些图形又是题型中用来迷惑人的。这种亲自动手探究的过程,既可以解决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准确地解决问题,比起教师拿着粉笔在黑板上比比划划,学生反而感到糊里糊涂的方式,这种方式更形象、生动,也更直接具体。

小学时期的几何问题,很多时候考察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学生说实话只经过了小学阶段的教育,思维能力程度还有待开发,有一些偏“奥数”的题目,对他们来说都是不容易理解的,所以这时候,教师就要让学生主动去化抽象为具体,巧用直尺、三角板解题,这种方式在小学阶段是比较好的解题方式,同样也是很节约解题时间,有一定科学依据的。但有些人对这种方式保持了质疑的态度,认为这样的方式是为了让学生找途径,违背了题型设置的初衷。其实不管怎样,只要最终能够快速找到答案,都是数学学习中可取的方式。但是为了遵循题型设置的目的,教师还是要在学生解题之后把题目原本规定的解题方法讲给学生,而学生最终适应哪种方式,还是要根据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每个学生的能力不同,思维程度也不同,选择学习的解题技巧自然也不尽相同。

三、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

一题多解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应该着重训练的技巧。因为现在固定的教学模式,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大幅度降低,他们往往会在学习了一种解题方法之后,就不再对另一种方式专注学习,这种现象是因为找到最终答案给学生带来了满足感,学生们专注度放在了答案,而不是在于过程。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对于解题的态度有所调整,把专注度放在探究问题的方法上,减轻对答案的关注度。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不要只是局限于一种解题方法,而是要在每个问题解决之后,还有继续对已经解决的问题进行思考,想想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像“鸡兔同笼”这样的问题,就是典型的一题多解的问题,教师要把各种方式都教给学生,让学生记录下来,并且布置一些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在课下用不同的方法把题目分别完成。这样促进了学生对一题多解的认识,有些时候甚至还会激发学生对题目强化思考,找出一种更新颖、教师并没有在课堂上涉及到的独特的解题方式。

四、结束语

教师在小学数学讲解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知识进行例题的设置,用例题的方式去巩固学生对数学定理的理解。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教师着重于方式方法的讲解,淡化问题的答案,把握好学习的过程,才能让学生的学习结果在意料之中。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例题题目
清律的基础知识
宝马电子控制基础知识(一)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追根求源
由一道课本例题变出的中考题
一道课本例题的变式拓展
假期数学竞赛指导(二)
例说复习课中例题的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