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故事带我们畅游经典

2020-12-07吕进

魅力中国 2020年4期
关键词:民间故事面包老师

吕进

(河北省顺平县逸夫小学,河北 顺平 072250)

最是书香能致远。近两周,逸夫小学三年级围绕必读书目《中国民间故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丰富活动。孩子们畅游在民间故事中,阅读经典文字,品味书香意韵。

首先,三年级老师为孩子们上了一节《中国民间故事》阅读指导课。课上,教师和学生一起阅读经典故事,感受故事的魅力。老师们在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注重正面引导,给学生阅读的时间,给学生阅读的内容,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去阅读、去思考,使他们从小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促进阅读能力的发展,在阅读中幸福成长。

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在家捧起书本,邀请家长一起阅读,分享故事中的知识和乐趣;学校的午读时光,老师和学生们也一起共读其中的经典故事,读、议、品,大家收获满满。

为了加深故事的印象,老师们还带领孩子们一起欣赏了书中大家喜闻乐见的故事。读了故事,再观赏故事视频,大家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更加熟悉,更加喜爱了。有了阅读的兴趣,有了深入的了解,每月再开展讲故事比赛,孩子们如鱼得水,这也使我们这些音乐教师更有了用“武”之地,在表情丰富性、情节生动性、动作夸张性、语气变化性上给了孩子们更多的技巧指导。孩子们准备充分,一场精彩的“民间故事我来讲”活动也在各班、年级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孩子们通过声情并茂地讲述,引人入胜的体态表演将大家带入了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中,掌声、喝彩声不绝于耳。大家把经典演绎成了生动的有声语言,丰富了想象,陶冶了性情。从而把阅读经典这一活动推向了高潮。

最后,老师们还组织孩子用一段话来写写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人物,用文字来表达自己阅读后的真实情感。“好读书、读好书”一直都是学校的习惯。我们一定会将这种习惯延续下去,让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读书、爱上“经典”。

一个女孩说:我喜欢阅读,我喜欢畅游在书的海洋。书中的故事让我快乐、让我感动,有个故事“踩着面包走的女孩”让我改掉了一个坏习惯。

有个叫英格的小女仆,她在探望亲戚的时候,阿姨送给她一篮香喷喷的面包回去带给英格的爸爸妈妈。在她回家的路上,要经过一片沼泽地。她想:管它呢,只要不弄脏我的新衣服,这些面包就不要了吧!于是她决定踩着面包过去。可她刚刚把脚踩到面包上,面包就带着她往下陷。不论英格怎么挣扎,她怎么也逃不出来。最后她来到了地狱,英格非常后悔,她不应该浪费粮食。就在她伤心难过的时候,一束阳光照在了她的身上,她又变成了一只小鸟,飞回了光明的世界。虽然这是一个童话故事,但是它告诫我:珍惜每一粒粮食,要牢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爷爷奶奶小的时候,粮食是多么珍贵啊!而我们现在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不缺粮食,就应该更珍惜每一粒米。

我想到了自己的坏习惯:每次吃饭,白花花的米饭掉在桌子上、地上到处都是,我不爱吃青菜,就把饭碗里的青菜都倒掉,多么浪费啊!我一定要努力改掉这个坏习惯,做一个爱惜粮食,不挑食的健康的小朋友!——是书感染了这个女孩。

吸引学生阅读名著,教师应该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这切入点,可能是名著中的一个场面,一个细节,一句名言,一个名字,一个符号。《西游记》这部小说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动活泼的,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她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有人还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但在我看来,它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可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阅读也是如此,学生阅读同样的阅读材料,也会由于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的不同,对材料产生不同的理解,有的贴近原文,有的对原文加以了升华,有的却与原文风马牛不相及。这时,如果没有教师有效指导,就可能会使学生缺乏发展的平台,影响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质量。因此,不同类型名著,应该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如《西游记》这部小说,学生最容易为其中曲折的故事所吸引,但不能就此止步。

畅游“经典”乐在其中,“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阅读经典首先要激发同学们对作品的兴趣,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光有兴趣往往不能持久,还要有意志。读书本来是一件艰苦的事,人往往有惰性,所以即使暂时并不感兴趣,也要要求他们完成应背应读的篇目。让我们都爱上经典、爱上阅读吧!

猜你喜欢

民间故事面包老师
友谊使者讲述的民间故事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魔法糖的故事(三)
“好吃”的面包灯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面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