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小学美术课堂在美育教学上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020-12-07全日平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美的美术能力

◎全日平

一、研究背景

当代中国的生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创产业蓬勃发展,国家对技术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呈现扩大化趋势。与之高质量人才需求相对应的,则是人才供给上的不足。升学的压力如同无形的杠杆,使学校和家庭乃至学生个人都囿于分数的圈子。这使得美学教育被视为可有可无,美术类课程更是频频被所谓的“正课”所取代,即使是小学生,也鲜少有机会进行完善的美学教育。

美学教育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且是需要从小培养的。美术课程在学校设立的课程中也是最为接近于美学教育,能达到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的课程。因此,怎样合理的安排小学美术课程,提高美术课的上课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二、小学美术课程的作用

(一)有助于学生学会观察和发现

艺术不是束之高阁的奢侈品,它往往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发现美和观察美的能力是需要长时间的锻炼来培养的。小学的美术课程从简单出发,指导学生们做一些简单任务,如画小昆虫、制作花草标本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认真的观察自然,寻找那些吸引他们目光,相比较而言“更美”的东西。这不是固有模式的技巧性的东西,而是潜移默化中所形成的一种能力。

(二)有助于学生提高动手和操作能力

一般的分科课程,如语数外等,所强调的多是理解背诵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具体的动手操作方面没有明显的要求。美术课程则不然,它的课程活动的安排更加丰富,除了基础的绘画练习之外,还包括简单的手工制作。教师可以带领同学们,想出更好的创意,寻找合适的材料,在摸索中完成作品,在有趣的互动中获得快乐,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人们对于美的理解各有各的想法,但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是存在共通性的。色彩的搭配和运用、画面的布局都有一定的规律,符合规律的安排更容易带给人美的感受。这种能力与技巧性技能的不同,没有可以一蹴而就的捷径,都是需要长时间培养的。因此,从小开始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对学生将来的审美能力的提高会有明显的影响。在小学的美术课上,老师可以向学生教授一些基础的色彩运用知识,如明亮色的运用,不同生活场景中适合运用的颜色,展示一些艺术性较强的富有创意的商品包装设计等,培养学生基础的审美能力。

三、当前小学美术课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课程量过少,且易被挤占

在大多数学校中都存在着一条不成文的要求,即分数优先,或者说唯考试论。美术没有纳入中高考,且平时无正式考核的课程,往往容易被学校忽视。语数外老师本着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很大程度占用了美术课程的时间,这使得本来就占比较少的美术课程更加被边缘化了。

(二)老师的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

美术课程的“弱势”也意味着美术老师的地位也处于弱势。学校在安排老师时,有时会选择缺乏经验的实习老师或者暂时没有安排其他课程的老师来担当这一职,这些老师虽然在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上能达到要求,但术业有专攻,在美术方面的知识储备以及引导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方面的能力还是有所欠缺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对于教学效果有着明显的影响。

四、应对举措

(一)美术课程的课容量和质量纳入学校考核标准

提高学校对美术类课程的重视程度,除了宣传其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层面的作用之外,对学校设置美术类课程的课量是否达到相应标准以及该课程的实际完成情况进行检验考核,也是一条重要举措。学校和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这个培养不仅是知识和技能层面,还包括美育等。因此,与美育息息相关的美术课程的实施状况,也是学校教育质量的体现。

(二)明晰美术教师的准入标准

教师这一职业是专业性很强的职业,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美术类课程虽然没有对学生有明确的成绩方面的要求,但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美育方面发展的重要课程。所以,美术教师也需要一定的专业性,在艺术鉴赏能力和教学能力方面也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美术教师,特别是小学美术教师的准入标准的明确,有利于保证小学美术课程的质量,小学生可以在多样的课堂活动和科学的教学方式下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和创造力,拓展创新思维。

猜你喜欢

美的美术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美术篇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