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2020-12-07王华清

山东档案 2020年5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资源信息

文·王华清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档案馆)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传统高等教育的基本格局,高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学质量控制等流程均发生了深刻变革。从数据数量的角度看,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运作模式的全新态势,使得海量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教育数据资源不断累积,不仅传统教学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教学数据,而且高校自主研发的教学平台以及公共在线学习平台和学习管理系统中也存储了数量庞大的学习者信息和教学过程数据,使得高校数据化的档案资源数量急剧增多。高校档案业务活动生成的业务数据数量庞杂,来源广泛,在不断的数据职能转化和迁移应用中扮演重要角色,进而出现交叠复杂的具体应用形式,使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建设面临严峻挑战。从数据质量的角度看,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基础评价模式大致区分为利用率和利用方式两类。在利用率方面,现代科学技术对大数据资源进行多轮清洗筛查,对数据检索结果进行多次更新修正,从信息资源仓储质量与检索结果迭代两方面不断更新利用率;在利用方式方面,活化档案数据资源,善用档案信息资源新型载体和呈现方式,以丰富的数据呈现方式和深刻的数据挖掘手段来构建大数据环境下的新型数据价值形态。不难看出,大数据时代高校档案资源的基本结构及价值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存量数字化和增量电子化日渐成为未来高校档案资源结构的常态化存在,因此如何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高校传统档案服务模式的变革,多层面、多路径地将高校档案资源的本源性静态信息转化为档案利用服务所需要的动态信息,构建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的高校档案资源管理与服务工作机制,最终完成档案资源服务体系的升级换代,就成为当前及未来高校档案馆转型发展的重要目标。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体系的核心框架

在强调开放办学的新时期,高校服务于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日渐成为保障其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推倒横亘在校园和社会之间的“隔离墙”,加强高校与社会的深度融合,则需要高校档案馆构建科学合理的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体系,承担起面向社会服务的责任。在面向未来的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服务体系中,设计着眼点从整体系统功能逐步分化为精准服务元。分层管理、层层递进的面向多元使用主体的信息资源建设服务体系将成为设计重点和难点。要求高校信息资源建设体系突破固有思维,布置理念布局、突破固化主体进而推动教、学、政、产交叉合作,最终实现信息的活化传递。

(一)理念布局:层层递进的高校档案信息传递层次

高校档案数据信息传递层次体系具有一定流动性。其中DIKW模型是一种由数据至智慧的智能演变层次,郑州大学孙大东认为,DIKW模型就对象而言,展现的是同一事物即知识的演化过程;就过程而言,呈现出一种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1]在进行高校信息资源服务体系设计中,把握信息服务体系层次,厘清高校业务数据治理思路起到重要作用。

高校信息传递层次以档案数据服务作为基础。高校档案数据是机构各类业务活动的重要副产品,具有与档案本身一致的原始记录特性和真实证据价值,共同构建高校档案信息服务体系中的核心价值。在体系建构中,档案数据既是服务延伸的基石,也是一个庞大的资源库,因此需要加强档案数据内部运营力,积极拓展档案数据服务的资源产出价值。档案信息服务是一种整合数据、初步加工之后直接高效、时效性强的服务种类。在庞杂的高校数据中,对数据进行初步清洗、剔除数据噪音,从而对信息进行整合、归纳。结合一校一院一策的具体方针突出重要信息,便于之后信息的进一步加工和利用。档案信息服务的上级服务层是知识服务层,在二次架构中能够根据已有知识能力,圈定数据信息利用群体。高校与传统行政部门不同,是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地,面向教师、学生、行政和产业创新有不同的信息分享服务群体,对群体关注的信息进行区分也能够进行使用权限的分级识别和相关重要信息的网络式关联读取。目前多数高校办公系统和教务系统都有能力实现基本信息、知识服务,而智慧服务作为最终能够使用户自然使用,长期持续保存的信息利用服务体系顶层设计。具有根据用户群体实现智能配给,智能判断用户在时间段中的业务需要;实现跨平台多领域开发利用,通过高校行业内平台共享,相关部门信息交换实现广泛合作;最终根据现有信息资源智能识别推荐,借助大数据互联网信息平台构建在线用户服务平台,辅助未来智慧决策工作。

(二) 接收主体:面向用户的高校档案信息服务层次

高校档案信息服务面向多个接收利用群体,在系统—用户的服务线性体系下,对于高校档案信息的整合工作的最终目的即为服务高校的各类信息用户,具体包括教师群体、学生群体、行政业务群体和产业创新群体。根据DIKW模型中的资源对象分级整合和建设,从而分化出顶层针对以四大群体为主要发展目标的信息服务。就教师群体来说,Miller认为,大数据带来的未来科研将成为第四范式科研内容,具体而言就是科学研究方法是根据数据设计的,而不是像之前那样数据去满足研究方法的需求。[2]而高校无疑是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其对于科研大数据的需求缺口和管理互动是急切的重要内容。而从学生角度,一方面高校的信息服务是学生获取信息,规划学涯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也是数据开拓,推陈出新的重要信息来源。2020年4月,复旦大学图书馆依托教育科院领域数据资源的汇聚流通和共享开放政策,面向高校学生开展“慧源共享”第二届全国高校开放数据创新研究大赛系列活动。[3]对于行政、产业等配套设施而言,相关数据服务与其他已有大数据业务的相关公司有一定相似性,也同样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具体体现在大数据规划决策和信息投产两方面。整体来看,区分信息接收主体,有利于调节高校运营节奏,带动“教学政产”一体协同发展,形成相对独立而紧密连接的高校独特优势。

(三) 突破壁垒:高校档案业务信息交互设计

高校档案信息服务体系在于区分和交互,区分的目的在于精准服务,而交互的目的则在于突破信息壁垒。在“教学政产”四大主体的档案信息区分下,逐渐形成了多主体相互对接配合的高校运营格局,笔者大体分为一对一主体的单体对接和多对多的整体信息内容设计。一对一主体的单体对接,如教与学、政与产此类对接,具有一对一的业务配合特点,其业务虽设计两个大群体,但仍属于群体内部的双向沟通,在高校大环境下可以看成是流程化的常规工作使用的方式,因此对于需要反复多次沟通的内容可以采用固定模块的信息内容设计来保障信息收发双方的分享利用需求。而多对多的整体内容设计,则更多的是纲要性、纲领性的公开文件,这类文件需求率、需求率均处于前端,因此信息与大量用户的交互体现在信息检索、信息标引和信息网络连接方面。目前可依托现有办公系统和网络官方平台进行历史数据资源的整合分析,在基础平台上建立可供延伸扩展的信息服务平台。无论是一对一的双向设计,还是多对多的平台设计,其目的均是为信息接收主体层次做出补充和发展,打破高校信息主体利用中的壁垒的同时,能够保证信息的接收群体准确度和信息的安全性,最终实现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更完善的利用。

(四) 建构服务:档案数据利用体系导向下业务策略

高校档案信息服务平台的服务创新实质上是依赖层层递进的资源对象与用户为轴进行的顶层设计工作的结合设想。根据群体行动轨迹可分为智慧科研、智慧课堂、智慧决策和智慧投产四大方向和若干子方向和交叉方向,为用户的利用提供便利。2018年,中国农业大学联手三盟科技打造智慧科研平台,通过采集学校以及互联网的科研数据,从科研成果、科研项目以及科研投入产出效率三个维度分析高校的科研实力,客观地考核教师、学院以及学校的科研能力,从而帮助学校进行科研考核、科研能力评估对比等科研工作[4],体现科研档案数据助力科研效率可视化。无独有偶,在智慧课堂、智慧决策等方面,也有令人欣喜的表现: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单位委员团队专家陈冬华认为,在大数据背景下,依靠数据平台力量进行线上应用、线下设施的配置工作能够有效实现数据数据互通,用户互通,资源共享。[5]有效的实践经历为之后的信息服务体系的整合提供了有力的借鉴,不同方面的信息利用工作也能反作用于业务工作调整。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信息资源服务体系改进建议

大数据时代对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工作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如此情势,需要切实研判形势、精准施策,努力达成建设—运营的信息资源服务体系管理模式。

(一)完善高校的档案数字资源基础,推动档案文件双轨制到单轨制保存方式改革,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利用为目的档案数字化指导思想和档案数字化原则,从而保证有足够的基础资源来修建上层体系建筑。

(二)重视技术要素配备,重视高校信息交互内外部网络平台,通过区域网和互联网权限划分和平台开放内容划控保证高校信息资源服务真实准确,与用户能够存在实时互动从而了解用户需求;重视档案业务数据层面数据分析比对技术,深刻分析配套技术满足用户需求的深浅程度;重视档案信息相互交流互动,通过高级信息产品知识元构建高校档案信息神经网络,推动档案自身利用率。

(三)推动以政策为导向,以人力、财物为资源保障的建设方针,其中既要配合上级教育部门信息化建设方针,也要配合高校自身制定的发展规划,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判断信息资源服务体系的层次建构方案。此外,也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适合自身高校发展的商业外包式信息服务平台,在保证信息安全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完成系统化升级工作。

高校信息服务建设平台作为高校“信息虚拟中心”,具有同样的信息转发、信息存储共享、信息综合处理及查询服务能力的核心功能。[6]而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服务在高校各项业务工作中正在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也成为目前高校信息人员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笔者以信息系统构建的逻辑视角,以服务用户为主线对高校档案信息服务体系进行相关梳理,但仍认为在高校信息服务平台的具体技术应用问题上仍具备一定的研究空间和价值,盼各位高校信息工作人员和相关领域学者能够就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档案信息数据系统构建和高校档案业务数据治理有相关突出成果和应用。

● 参考文献●

[1]孙大东.基于DIKW模型的中国档案学发展研究[J].中国档案研究,2017(02):125-134.

[2]Miller H J, Goodchild M F. Data-driven geography[J].GeoJournal,2015, 80(4):449-461.

[3]慧源共享.“慧源共享”第二届全国高校开放数据创新研究大赛[EB/OL].http://www.huiyuan.sh.edu.cn/competition/mobile/#/home,2020-04-23.

[4]三盟科技.新看点: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科研管理如何成为中国农业大学的效率利器?[EB/OL].https://www.sohu.com/a/272679320_749225,2018-11-01.

[5]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智慧课堂:用大数据助力“互联网+教育”[EB/OL].http://www.centv.cn/p/331780.html,2018-12-08.

[6]陆雄文.管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辞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资源信息
建设门诊“老年友好型”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讨
建设服务体系 助力乡村振兴
我给资源分分类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订阅信息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四大特征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