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策略

2020-12-06林燕燕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34期
关键词:思辨能力策略小学语文

林燕燕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发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思辨能力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思维能力,对于知识以及事物要有思考和辨析的能力。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于所学习文章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领悟到阅读文章当中的理解的技巧以及方法。教师要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养成良好的习惯。本文主要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意义以及在具体的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在语文课堂中进行思辨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思辨能力;小学语文;策略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使用最简单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学会课本当中要求的内容。这样只强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却忽视了对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与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小学教学中就要求培养小学生的思辨能力。语文课程在小学学习阶段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因此可以通过语文的阅读学习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尤其是现阶段网络盛行的时代,学生如果没有明确的思辨能力,就会跟随大范围的思想迷失自我。一旦学生逐渐随波逐流,就会放弃自己思考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能够进行正确的思考和辨别事物。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思辨能力其实就是思考能力和辨别能力。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有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要学会去辨别事物以及内容的正确性。而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想象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学生会学习很多的课文,有一些课文要求学生进行背诵,要求他们能够理解主要的内容,但是在学习课文以及古诗词,其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学生简单了解课文内容,而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这个故事的表达,去理解课文当中所呈现给我们的道理。并且,能够学会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和一些写作技巧。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学生的想象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策略

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潜移默化地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思辨能力,运用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进行思考。老师可以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堂中展示学生好奇的学习内容,引导他们进行思考。教师也可以运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设计课堂中的小辩论、小讨论,让学生结合学习内容,通过小组方式进行辩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具有争论性的辩论话题,比如,我们常见的一些社会话题:在过马路的时候遇到摔倒的老人,我们要不要去扶起来?在校园里捡到了东西,要不要去交给负责的老师保管?通过这样的话题,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给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

第二,通过阅读学习培养思辨能力。在语文课程的知识学习当中,阅读是有效获取知识的基础。小学语文老师在讲解每一课的知识内容时,除了给学生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朗读课文,还要积极地给学生拓展相关的课外知识,丰富他们的见解。这样一步一步地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每一篇文章,学习其中的精神和道理,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如一年级《升国旗》:“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国歌声中,徐徐升起。迎风飘扬,多么美丽。向着国旗,我们立正。望着国旗,我们敬礼。”在小學一年级安排关于国旗的一篇内容,其实主要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升国旗的注意事项,让学生从小就有尊重升国旗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呈现与升国旗相关的其他课外内容。

第三,通过质疑激发学生思考。小学语文阶段,教师在课堂当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主动提出问题去进行思考,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从而更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比如在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课文中提到了雄伟的天安门、遥远的新疆、天山、雪莲等,并且多次感叹想去看看。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去根据课文提出问题。比如,我们所在的地方,距离北京距离新疆有多远?北京和新疆到底有哪些特别美丽的景点让作者想去看一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并进行解答。回答问题的时候,也可以给学生拓展课外知识,可以运用图片或者讲故事的形式和学生进行交流。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思考,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另外一种的质疑方式来促进学生的识别能力。比如,在学习

《落花生》这一课时,很多学生认为我们应该像花生这样,有着珍贵的内在品质。但是有的同学仅限于对于课文中浅层知识的理解,不能够意会到深层次的含义。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可以提出疑问:我们为什么不能像其他的植物一样,既有内在美,又有外在美?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可以让他们从矛盾的两方面理解问题,从而真正懂得文章的道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第四,运用小故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特点,他们对小故事比较有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在语文课堂的学习过程中,给学生讲解各种有趣的故事,通过故事来培养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比如我们都听说过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典故,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解这个故事,让学生去思考分析故事所传递的道理。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去积累相关的故事,进行思考分析,不断练习自己的思辨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并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所以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进行提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融入到语文学习中,可以通过阅读学习培养思辨能力,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思考,或者运用小故事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求知欲和探索型,逐步培养思辨能力,有助于其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丽.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J].东西南北教育,2019(5):242.

[2]张文朋.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J].中华少年,2019(17):94.

猜你喜欢

思辨能力策略小学语文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