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批判性思维,提升中学生信息素养

2020-12-06陈建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34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初中信息技术

陈建乐

【摘要】信息素养不仅是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培养目标,也是身处信息时代每一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本文以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渗透批判性思维为切入点,旨在通过有计划、有意識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及培养信息意识、信息品质,以此来发展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

我们可以将批判性思维理解为一种思维形态,它是一种抓住问题要领,遵循逻辑规则,不断质疑和反省,具有清晰的思维方式,这是学生在面对庞杂的网络化信息、适应信息社会的数字化生存时需要保持的一种理性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因此,本文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价值取向,主要围绕制造认知冲突、进行任务分解、自我监控过程、开展高阶活动这几个方面进行具体探讨,以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建构体系、甄别取舍、迁移应用的过程中增强批判反思能力,并将其内化为个人的价值评判意识,树立起正确的信息价值观。

一、制造认知冲突,分析问题

当学生不能以头脑中的知识积累或自己的经历体验来理解新现象、解决新问题时,自然就会出现认知失衡,产生认知冲突,这时候随着而来的还有学生的认知需要,也就是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化解冲突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教师要善于抓住和利用好这一教学切入点。

例如,我在教学八年级上册“表格中的计算”中的“sum”函数时,先从实例引入,在表格中输入了一组班上学生信息技术分数的数据,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总分数。基于学生之前有学习过计算数据和依次相加的算法,想到了将这些数据依次相加即可,但这在编辑公式上需要列出每一个数据,显然非常耗费时间,并不合理。在这样的认知冲突下,我再引入sum函数的函数公式,带领学生学习计算数据和函数公式来实现简便计算,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也是让学生的自身价值观、认知结构和所处立场,不断呈现并发生碰撞的过程。那么,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合理设置认知冲突的情境,以此来引发学生的交流探讨、质疑问难,促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进一步强化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进行任务分解,建构体系

教师在课堂设计教学任务的时候,要善于设计和组织具有可分解性、梯度性的任务,让学生能够应用批判性思维深入思考问题,分析任务,将任务进行逐层分解,并通过实际操作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逐步完成分解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进阶提升。

例如,我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结构化程序设计”这节内容的时候,由于这节课需要让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编写程序的一般步骤,在教学完课堂内容之后,我让学生尝试利用BASIC语言编写“三角形面积”程序。学生从这个任务出发,结合数学知识对其进行了分解,首先根据三角形特性选择程序语言的类型,再根据语言类型编写相应程序,最后输入数据进行检验,不仅完成了任务,也在实操中建构起对程序设计的基本过程的理解。

学生进行任务分解的过程也是在建构个人知识体系的过程。要想实现任务的合理分解,学生需要对任务进行全面、深入地理解和剖析,并灵动调动所学知识,学习新的知识内容,将复杂任务逐步分解成知识体系内能解决的任务,以此来不断完善和更新知识体系。

三、自我监控过程,甄别取舍

当今世界正处于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学生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传递等等,并不是只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发生,它与学生的生活早已密不可分。因此,我们在教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促使学生在海量信息、信息诱惑前能够甄别取舍,合理调节自身行为。

例如,八年级上册有“表格的管理与编辑”的内容,在这节课上学生的表格使用及编辑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那么我就顺势让学生自主制作表格来呈现自己上网期间的时间分配。在最后制作的表格中,学生如实反映了自己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放在了浏览网页、聊天、玩网络游戏上。我再借此教育学生要学会抵制网上的不良诱惑,正确使用网络,加强自我监控能力,学生也进行了一定的反思,课堂效果较好。

学生缺乏自我监控能力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网络行为失范。虽然网络的开放性对初中阶段富有好奇心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诱惑力,但网络开放性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加强对学生自律性道德的培养。

四、开展高阶活动,迁移应用

我们可以把教学中的高阶任务理解为学生在达成信息技术课堂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基础上,促使学生的创新、发散、推理及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发展的难度有所增加、综合性更强的教学任务,通过这样的任务设置来驱动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上面我们讲到了“sum”函数,与此相近的还有一个“sumif”函数,这是难度有所增加的条件求和函数。我在拓展这一函数的教学时,首先带领学生分别回顾sum和if这两种函数。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如果将这两者结合,要想选择特定的数据来求和,需要怎样输入参数和公式。学生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探究兴趣,我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和猜想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自主归纳出这一函数公式,课堂教学非常成功。

由此可见,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可以有很多切入点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除了我们文中提到的制造认知冲突、进行任务分解、自我监控过程、开展高阶活动这几个方向以外,教师还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渗透批判性思维、建构高效课堂的更多可行教学策略,真正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融入到教学环节中去。

总之,我们要借助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为学生提供自由的、真实的、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在参与信息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对于信息及其信息技术的态度和看法,敢于表达自我思想,又能在思维碰撞中不断反思和修正自己的认知,逐步建构起正确的信息理念取向及信息价值观,切实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管平.初中信息技术思维型课堂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J].教育信息技术,2018(01):48-51.

[2]崔晓慧.信息技术环境下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8.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初中信息技术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