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想起当年扶贫经历

2020-12-06鞠希田

侨园 2020年10期
关键词:全乡管片老刘

鞠希田

1988年2月,我调新民县罗家房信用社担任主任。上任伊始,正处于发放贷款的高峰期。面对人员调配、计划安排、部门协调,尤其是贷款的调查、审查、贷后检查等项工作,忙得不亦乐乎。几个月紧张忙碌后,终于有了一点闲暇时间。

6月中旬的一天上午,我正在办公室看文件。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响起。“请进!”门开了,一个衣着朴素、黑红脸膛的中年农民轻手轻脚走进来。“您是主任吧。”我点点头:“请坐,您有什么事?”我随手倒杯水放在茶几上,示意他坐下。他坐在了沙发一角。怯生生地说:“我是新兴村的,我……想借点贷款。”“什么用途?”“着急买化肥,又求借无门,眼看玉米就……”说着他竟哽咽起来。我明白了他的来意,叫来管片信贷员了解到:他姓刘,老实巴交的农民,生活十分贫困。因有陈欠贷款未还,不准再借新贷款。贷不贷?我心里很矛盾。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普遍提高,但也有一部分人仍然生活贫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帮助和扶持他们脱贫致富,不仅是政府的职责,作为金融部门,也理应发挥积极作用。出于对农民的同情和工作责任感,我决定亲自去看看。

半小时后,我们骑自行车到了地里。村干部听到消息也赶来。一望无际的农田郁郁葱葱,玉米已齐腰深了。尽收眼底的墨绿中,有一条三十多米宽株细叶黄的玉米特别显眼。这就是老刘的庄稼。看得出来,如果再不施肥地就白种了。我生长在农村,深知农民期盼庄稼收成的迫切心情。现在,眼见老刘的窘况,我怎能熟视无睹呢?于是,我与管片信贷员和村干部商量,决定由村里担保,立即贷款2000元支持老刘买化肥。老刘一听万分感激。回来的路上我一直思考。解决了老刘的燃眉之急,以后呢?看来帮助老刘摆脱贫困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当年秋天,得知老刘的玉米喜获丰收,我自然替他高兴。但我心里清楚,当务之急是赶紧做好明年的生产安排。根据老刘的实际情况,经过认真分析和评估,第二年,他家确定以元葱种植为突破口。因有技术和资金及时跟进保障,种植计划很快落到实处。

临近8月中旬,正是收获季节。这天下午,我正在乡政府开会,突然听说傍晚有大雨。我心急如焚,立刻打电话让信贷员通知老刘,抓紧时间把地里晾晒的元葱收回来。否则,一旦淋雨,将发生霉变,损失不可估量。事后,信贷员告诉我,不但雨前收回了元葱,卖了好价钱。而且,还清了全部贷款。我听了心里十分高兴。看来从经济收入的稳定性来衡量,老刘真的脱贫了。

老刘的事情促使我想到另外几个问题:像老刘这样的农户全乡还有多少?怎样才能让他们尽快脱贫致富?经过深思熟虑,我作出部署:对全乡农户从家庭人口、生产规模、经济收入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调查,确定贫困户数,认真分析贫困原因,有的放矢制订脱贫计划。

完成调查统计后,我向上级撰写了《关于对农村贫困户给予信贷扶持的调查报告》,很快得到批复且试点实施。我即刻按照调查结果,对所有贫困户进行分类排队。信贷员包户责任到人,要从种植、养殖以及多种经营诸方面拓宽致富渠道,找准经济收入增长点,逐步增强贫困户自身的脱贫能力。由于计划精当,措施得力,又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一年后,绝大多数贫困户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

笔者经过几年的实践,不但积累了经验,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但我深知,即使有些贫困户已经脱贫,还会出现因各种原因返贫的农户,但只要各级领导心中装着老百姓,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贫困户一定会越来越少,最终消灭贫困。

猜你喜欢

全乡管片老刘
拼图
福州地铁滨海快线区间通用环管片选型研究
福州地铁滨海快线区间通用环管片选型研究
大直径盾构管片在盾壳内的力学行为实测分析
下河乡:视察调研全乡重点项目
老刘和老秦
这回累不着
这回累不着
浅谈管片碎裂原因及治理
用汗水浇灌脚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