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宝首饰设计思维创新:从平面向立体的转变

2020-12-06

中国宝玉石 2020年3期
关键词:宝石立体珠宝

赵 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北京 100083

设计的核心本质是“人”的要素,设计师通过对设计核心思维的把握,从而在影响因素思维之间构建联动思维,寻找具体的转变方法及方式。

目前,关于珠宝设计思维的探究很少,关于二维平面设计思维向三维珠宝设计思维转变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但是这种思维转变的探讨对于部分人群又是极其重要的。平面设计惯用的思维是利用点线面构建造型,从而寻求点线面与色彩之间的关系,最后利用某种媒介呈现出设计方案,强调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和谐与完整;珠宝设计思维不仅涉及颜色与造型之间的关系,而且非常注重材质与工艺之间的搭配使用,不同宝石会使用不同的工艺进行加工。因此,需要寻找影响二者之间的固定因素与变化因素,才更容易打破思维壁垒,进行思维转变。

本文试图通过探求二者的异同,来分析在珠宝首饰设计创意方面如何实现从平面思维到立体思维的转变。

1 两种思维方式的共性

在设计时,平面设计思维与立体的珠宝设计思维都需要结合横向与纵向思考。横向思考中,设计遵循“5W+1H”原则(六何分析法)[1],最重要的是多问为什么、为谁设计,探求设计的本质即设计核心——人的需求,因为人在生活中的需求,才会促使产生设计的动机,从而根据需求进行创意思维的联想。纵向思考中,什么会影响设计的呈现,哪些可以控制、哪些不可控制……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又需要区分主要与次要,形式要素是珠宝设计与平面设计影响因素中的主要方面,包含造型、色彩、材质、工艺和肌理等。因此,将横向与纵向思维结合,全面衡量、考虑的设计,才能创造出满足需要的产品[2]。

如果说平面设计是为了让生活更加美好,那珠宝设计就是让生活更有品质。美好生活的层次,源于“人”的需求,著名的马斯洛曾提出“需求理论”:最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中等层次的社会需求和尊重需求,以及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3]。设计的目的不是最终产品的呈现,而是满足人的需求。因为有人的需求——使生活变的更加美好,才会进行设计。设计是为人的设计!

那么,我们来具体分析二者的共性特点。

珠宝设计与平面设计的产生都是源于人对生活有更高的需求,在马斯洛需求中可以归纳为中高层的需求。平面设计可以是中等层次的社会需求,如平面设计中的广告设计,通过其独特的视觉语言表达,调动人们多感官的参与,从而感知社会变化与传播;平面设计也可以是中等需求中较高的尊重需求,小到个人身份的名片设计,大到国家的形象设计,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logo的设计,采用中国传统文化印章的艺术形式,并结合汉代竹简文字中的笔画进行设计,这是一张象征我们国家形象的名片,是我们向世界展示国家文化形象的代表[4],是国家价值需求的体现。珠宝设计因为所使用材质的价值属性,决定了它一般作为最高层次的需求,珠宝从古至今都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以玉比德的价值观,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的设计就使用了白玉,银牌使用青白玉,铜牌使用青玉,运动健儿们披荆斩棘为国家增添荣誉,进行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玉质的奖牌便是对获奖者自我价值实现的肯定与礼赞[5]。又如曾经的阿根廷第一夫人——艾娃·贝隆,拥有多件价值不菲的梵克雅宝首饰,包括“阿根廷旗帜”胸针、钻石项链、“花束”胸针……而普通人甚至食不饱的人,若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都无法满足,又怎会用珠宝装点自己的生活。

总之,无论是北京奥运会的logo、奖牌的设计,还是艾娃·贝隆的珠宝,每一件产品的诞生都是源于人、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有需要的动机,才会引起设计师的设计行为。因此,“人的需求”是平面设计与立体的珠宝设计思维中的一个共通连接思维点。

2 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性

“人的需求”要素是珠宝设计思维从平面向立体转换的因素,更是造成二者之间差异的要素。我们可以从色彩、材质和工艺几个方面来分析其差异性。

色彩是形式要素思考的重要因素之一,对造型艺术极为重要。在珠宝设计中,设计师需要考虑用户的性别、年龄、职业等方面的影响因素,才能决定色彩的倾向,从而通过改变色相、明度和饱和度决定设计作品的色彩[6]。因为珠宝材质本身具有丰富的色彩,因此需要对宝石材质有足够的把握与了解。如,顾客是一名刚入职场不久的27岁左右职业女性,色彩就需要定位在明度较高、饱和度较低的浅色系,那么就会考虑使用钻石、白色珍珠、粉色钻石等色彩柔和的宝石。在平面设计中,因为产品的类别属性不同,不同产品放置的场合也不同,需要考虑受众色彩心理,如一家上市的证券公司,商业VI需要稳定、沉着、大气的形象,就会选取纯度较高、明度较低的色彩,如灰色、蓝色。

材质是形式要素思考的重要因素之二,是设计作品质感与触感的体现。在珠宝设计中,宝石直接就是设计材质。翡翠摸起来不会像钻石一样锋利,需要根据不同材质的“种”、“色”特点,因材施技。设计师们需要不断挖掘展现材质美的最佳方式,不断思考材质与色彩、工艺之间的关系。平面设计不像珠宝设计,其材质不可以直接展现设计,需要间接地根据作品及需求,选择合适的材质表达,如粉晶纸张适合制作化妆品包装盒,铜版纸适合广告的印刷,特种纸适合杂志的印刷等[7]。

工艺是形式要素思考的重要因素之三,在传统的设计思维中,工艺是实现设计的辅助手段,而在现代,工艺也可成为实现设计的主导因素。珠宝设计中,主石普遍会使用到爪镶工艺、包镶工艺和槽镶工艺,副石会选用微钉镶工艺、密钉镶工艺和吸镶工艺,不同的镶嵌工艺会影响宝石效果的展现[8]。如Tiffany& Co经典的爪镶,简洁牢固,对宝石不会有很大的遮挡,最大程度地展现宝石的尺寸,若同等大小的宝石使用包镶,则会显得宝石颗粒较小,所以珠宝设计中镶嵌工艺的选择会对最终效果呈现有很大的影响。如陈世英大师的设计作品中,用宝石代替传统爪镶的金属材质,会使得爪与主体宝石融为一体,通过寻求工艺的极致表达,最大化地展现材质美,使得作品更加有层次感与立体感。在平面设计中,只有印刷类平面设计中会需要工艺的辅助,根据具体的印刷产品选择合适的印刷工艺,如在凸版印刷中的柔性版印刷,就主要应用于包装印刷,如纸箱、纸盒和塑料印刷。

分析两种思维方式的共性和差异性,有益于实现在珠宝首饰设计的思维方式从平面向立体转变与创新。

3 设计思维的转变与创新

将平面设计思维与立体珠宝设计思维进行对比,从宏观的角度观察平面设计与珠宝设计,可以发现思维是主导设计发展走向的决定因素,不论二者具体的思维方式有多大的差别,其本质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从而引发设计。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共性思维的转变。设计思维的转变需要在相同之中寻找差异,基于人不同层次的需求进行设计。在《第三次浪潮》中提到,当今及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将会以产销合一为主,未来设计的发展趋势也将会是以消费者为主,需要以消费者的需求为设计的出发点[9]。

设想未来珠宝生产链的流程:在创意阶段,由实现自我需求的顾客进行设计定制,她/他亲自参与到设计的过程中;通过3D软件的模拟实现构思,由顾客决定作品是否满意,满意才能进行下一步生产制作;在制作阶段,顾客可以看到、体验到工艺的制作,可以参与到每一个环节;交付阶段,顾客可以提出体验诉求,以便之后更好地进行设计,优化设计流程。在这一个过程中,消费者既充当了设计师,又体验了生产者,以人为主的共性思维将会极其重要,将会有利于未来设计模式的转变。珠宝设计能够满足人较高层次的需求,需要与时俱进,更需要有针对性的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寻求差异化与个性化的设计,从而与消费者共同设计出能够产生共鸣、共情的设计。

第二,差异性思维的转变。从色彩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平面设计思维与立体珠宝设计思维有着细微的区别——设计属性的不同。珠宝材质本身具有色彩属性,是大自然所赋予的色彩,具有不唯一性。而平面设计中,可以从色盘中确定固定的色彩值进行色彩搭配,具有唯一性。色彩对于二者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思维转变的过程中,可以像平面设计中色盘一样,根据宝石材质的色彩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珠宝/宝石色盘,可以在设计时将色彩进行轻松搭配。其次,可以将色彩心理学与平面构成的知识代入珠宝设计中重新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会顺接前者转向后者,并对后者产生一个清晰的轮廓,从而在自然而然之间打破壁垒,会对设计有焕然一新的认识。

从材质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平面设计思维与立体珠宝设计思维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别。平面设计的材质是作品的间接展示,而珠宝设计的材质是作品的直接展示,相比于平面设计,珠宝设计对材质更具有依赖性。从平面设计思维向立体珠宝设计思维转变时,首先需要抛弃原有材质的分类使用思维,珠宝材质可以直接与平面设计中的点线面进行等量变换,宝石犹如平面设计造型的点,珠宝的骨骼是平面中的线,组合在一起就是面,不需要借助媒介表达设计作品;其次,材质是珠宝设计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决定了珠宝设计的体量感,也是整个珠宝设计的重点与亮点,所以需要对每一种宝石的特性进行了解,寻找最佳的搭配方式。类似于平面设计中不同几何形状之间的试错,珠宝设计也可以试错,只不过珠宝设计的试错代价很高,我们可以借助犀牛、3D打印等软件进行模拟辅助,降低试错成本。随着成本的降低,3D打印将会是未来制造的主要方式,也会成为珠宝生产的主要方式。便捷方式的出现,将会为跨界合作设计带来更多的可能性,珠宝材质也会有更多创新,将会形成新的珠宝天地。

在工艺的比较中,平面设计思维与立体珠宝设计思维存在明显的区别。平面设计对工艺的需求建立在印刷类平面设计上,但不是所有的平面设计都需要工艺,并且随着UI(User Interface)、UX(User Experience)的发展,印刷工艺的需求呈现下降的趋势,而珠宝设计中对于工艺的需求与平面设计呈反方向发展[10]。珠宝设计中,工艺是一些大师追求极致的新方向,它甚至可以成为作品展现的决定性因素,不同的工艺方法会影响珠宝最终的呈现效果,需要在工艺中不断实践,如使用花丝工艺会使得金属首饰更古典,使用隐秘式镶嵌会使宝石更加明亮,使用拉丝工艺会使首饰更加精致……因此,在工艺这一影响因素方面,从平面设计思维向立体珠宝设计思维转变过程就相对要轻松,但需要重新建立一个珠宝工艺的思维体系,可以根据不同宝石进行镶嵌工艺的划分,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工艺建立自己的体系思维,每一个人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材质思维的转变,构建新的联动思维模式。

4 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实现珠宝设计思维从平面向立体转变,就需要了解二者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性,通过对固定因素与影响因素——如色彩、材质与工艺的创造性思考,构建新的思维模式,打破壁垒,不断实践、验证思维的正确性,构建二者之间的思维联动,最终实现平面设计思维向立体的珠宝设计思维转变和创新。

猜你喜欢

宝石立体珠宝
丢珠宝的人
“种”棵宝石树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
珠宝被劫案
宝石迷踪
珠宝鉴定师
让你眼花缭乱的3D立体趣图
珠宝的 YOUNG AND CHIC
宝石树
上树捉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