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探讨

2020-12-05叶秋霞温志英黄金含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40期
关键词:体征心肺病情

叶秋霞,温志英,黄金含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广东 梅州 5140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急诊科的68例心肺复苏患者观察,并按照年份分组,2018年6月~2019年6月分为对照组(35例),2019年6月~2020年6月的患者作为观察组(33例)。观察组年龄20~76岁,平均(48.6±1.3)岁,男20例,女13例,农药中毒致心脏骤停患者5例,心脑血管疾病致心脏骤停患者19例,电击致心脏骤停患者3例,其它因素致心脏骤停患者6例;对照组年龄18~78岁,平均(48.3±1.7)岁,男21例,女14例,农药中毒致心脏骤停患者6例,心脑血管疾病致心脏骤停患者17例,电击致心脏骤停患者4例,其它因素致心脏骤停患者8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完成心肺复苏后遵医嘱用药管理,监测体征,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干预:

1.2.1 入院前干预

出诊医生和护士或是医联体医院保持实时联系,时刻把握患者的情况,并依据反馈结果做好院内的接收和抢救准备工作,实现院前院内无缝隙对接抢救模式。

1.2.2 开通急诊干预绿色通道

接到抢救通知后,应即刻组织急诊科具有丰富心肺复苏抢救和护理经验的护士团队参与抢救和护理工作,并为患者开通急诊绿色通道,第一时间满足患者的药品需求和设备需求,提高抢救成功率。

1.2.3 肺脑复苏护理

对血压、心率等实施持续监测,注意观察患者瞳孔、面色、躯体躁动、呼吸、末梢循环等情况,发现异常需要及时向医生报告。在额头和颈部使用温毛巾湿敷,有效改善氧代谢率、灌注率,减轻心脑损坏。

1.2.4 心理干预

实施唤醒护理,鼓励患者生存意识;患者苏醒之后,需要及时告知患者病情,回答患者提问,并安抚患者的情绪。微笑热情服务患者,询问患者躯体状况,夸赞患者面容俱佳,气色有所改善,从而提高患者康复信心。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并提前告知患者可能引起的不适感,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1.2.5 呼吸道干预

插管时必须准确快速,坚持无菌操作原则,对口鼻部消毒,避免损伤气道,插管后,妥善固定导管,并注意维护患者体位,采取一定的束缚,避免患者体位移动导致脱管或者弯折问题,患者苏醒后解除束缚,叮嘱患者不要大幅度活动;定期清理口腔、鼻腔,确保患者呼吸通畅,合理的管理吸氧参数、雾化治疗参数等。

1.3 观察指标

疗效:临床症状消失,体征恢复,患者顺利出院为显效;临床症状改善,病情控制,部分体征恢复为有效;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情进展,或是死亡为无效,有效率=(显效+有效)/35*100%。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3.0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以X2和t值检验,P<0.05表示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是96.97%(32例),低于对照组的80.00%(2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分析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是3.03%(1例),较之对照组的22.86%(8例)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9<0.05,x2=5.8114)。观察组出现1例反应迟钝,对照组出现2例记忆力减退,3例反应迟钝,2例抽搐和1例烦躁。

3 讨 论

心肺复苏主要用于纠正心脏骤停症状,恢复心脏搏动,从而确保体内脏器的供血供氧,维持脏器运转和体内循环[1]。导致心脏骤停的因素比较多样化,例如中毒、电击、心脑血管疾病等,不同因素所导致的心脏骤停对于护理的要求不同,护理重点也有所不同。

开放急诊绿色通道,并进行了入院前干预,帮助护士准确把握患者病情,了解患者病史,做好相关的药品和设备准备,同时在第一时间向患者供给抢救护理资源,减少了时间损耗,同时提高了护理针对性[2]。还采取了肺脑复苏护理、心理干预、呼吸道干预等多种干预手段,能够维持患者呼吸、心率等基本生命体征,减少心脑等器官损伤,保证患者情绪稳定,减轻应激反应,有效改善预后。在本次研究当中,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更高,同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是3.03%(1例),较之对照组的22.86%(8例)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9<0.05),x2=5.8114。说明急诊护理干预可以改善预后,降低并发症。朱锁梅在其研究中指出:急诊护理干预用于心肺复苏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常规干预下为3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研究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仅存在较小的数据差异,可能是由于病例数差异导致的。

心肺复苏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抢救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减少死亡,同时降低并发症风险,确保预后疗效,可以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体征心肺病情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病人体征缓变监护方法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