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P分流术应用于AIDS合并隐球菌脑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2020-12-05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40期
关键词:脑膜炎脑室球菌

焦 慧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湖北 武汉 430071)

由新型隐球菌引发的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对中枢进行侵犯后,可引发隐球菌脑膜炎(CM)。CM作为艾滋病常见的一种机会性感染,约有5%以上的艾滋病患者合并[1]。C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高颅内压形成的脑疝。即便部分CM患者已服用抗菌药物,但由于未等到药物见效,便因自身颅内压急剧升高,引发脑疝而出现死亡情况。脑室-腹腔分流术对降低CM患者的颅内压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抗真菌治疗赢得时间。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科收治30例艾滋病合并CM的患者,其中两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为有效挽救CM伴恶性高颅压患者生命,本文就我科室收治的2例患者,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见表1)

性别 年龄 入院体征 伴随症状 初始颅内压 基础疾病 CT表现男 31岁 神清颈强2指,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双下肢肌力对称5级头痛欲裂不能忍受,伴有喷射样呕吐,疼痛发作不定时。 350 mmH2O 痛风病史2年 颅脑CT扫描未见异常男 29岁 神清颈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伸舌轻度右偏头痛、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有盗汗 >400 mmH2O 无 颅脑CT扫描未见异常

1.2 治疗方法

两例患者在全麻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

1.3 结果

两例患者给予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症状快速减轻,出院后随访超过半年,未复发。

2 护 理

2.1 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护理

2.1.1 体位护理措施

为避免术后发生误吸,让患者保持平卧位,并让头部朝向一侧。为便于脑脊液有效引流至患者腹腔,待患者恢复意识,且心率、血压等体征处于平稳状态后,将床头调高15~30°角。并由平卧位过渡至坐位。正常成年人脑脊液的分泌量为O.3~O.4 mL/min,24 h为400~500 mL[2]。术后3 d内,患者均需卧床休息[3]。术后3 d,对患者实施叩背、翻身等体位护理,为避免患者术后发生坠积性肺炎与压疮,建议患者每隔2 h进行一次翻身。

2.1.2 做好患者颅内压检测工作

对患者呕吐程度、头痛等症状均密切关注。以检测患者视力、肢体肌力及视力等方式,动态评估患者病情。当患者突然出现头痛症状、呕吐程度加重情况时,应将过度分流引发颅内低压或分流管引发颅内高压纳入到考虑范围内。此时,护理人员应确认分流泵弹性,当分流泵存在阻力或按压后难以弹起时,可确认分流管存在阻塞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此外,还可按医嘱要求,迅速静脉滴注脱水快药物。

2.1.3 密切监测患者头部、腹部切口

由于患者术后切口较多,受V-P分流术引流管皮下途径过长等因素限制,患者易产生烦躁情绪,不愿配合临床护理,甚至出现伤口抓破等情况,这就增加了患者的感染几率。因此,为有效预防患者发生切口局部感染情况,加强患者切口术后无菌抗感染处理是十分必要的。为避免患者头部切口因长时间压迫,让患者尽量不要选择侧卧位休息,并在头下放置无菌治疗巾。对患者术后切口渗血、渗液等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及时处理,避免引发感染。当患者存在敷料污染或脱落情况,应及时更换敷料,同时,嘱咐患者保持头部、腹部伤口干燥,定期清理患者伤口周围皮肤,保持其干净、整洁。

3 消毒与隔离

艾滋病人脑脊液中含有HIV,在医护人员手术及护理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及标准预防,特别是在手术、腰穿及引流脑脊液过程中合理使用防护工具,比如:隔离衣、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等。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保护医务人员自身的安全。

4 讨 论

作为一种常用的多烯类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对隐球菌灭菌效果显著,但由于其难以透过血脑屏障,将其应用于临床治疗,当进行静脉用药时,患者脑脊液浓度也仅占血药浓度的2%~3%。多数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由于未等到药物见效,就因引发脑疝而发生死亡情况,导致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病死率超过25%,而临床治愈率却仅维持在50%~80%范围内,难以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所以,对CM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应积极控制患者急性期内颅内压急速升高问题,这对降低患者致死、致残率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临床降低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颅内压,一般采用大剂量甘露醇脱水,进行脑脊液与侧脑室反复穿刺与引流。当当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甘露醇,易引发患者肾功能不全等问题;此外,当患者颅内压存在明显上升时,实施腰椎穿刺,则易增加患者脑疝的发生风险。为解决以上问题,对患者实施V-P分流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V-P分流术实施于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一方面降低了患者颅内高压,一方面促进水肿液流向脑室,给患者的抗真菌治疗争取了大量治疗时间。

由CM引起的颅内高压,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但应用V-P分流术,降压效果十分明显,配合术前病情评估、术后切口护理等措施,不仅提升了患者的手术耐受力,还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改善患者脑功能的同时,也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猜你喜欢

脑膜炎脑室球菌
成人幕上脑胶质瘤切除术中进入脑室相关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
宏基因组测序辅助诊断原发性肺隐球菌
脑室镜清除脓苔及术后脑室灌洗、引流在脑室感染中的应用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16SrRNA基因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Vaccination
临床检验科普之你不知道的肠球菌
本院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148株肠球菌耐药性分析
尼日尔脑膜炎流行已致76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