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音乐表演中“童子功”之魅力

2020-12-04刘晨霓

银幕内外 2020年6期
关键词:音乐表演古筝

摘要:本文主要从科学研究,实际练习,艺术创造,器乐举例,分析对比等各方面对“童子功”在音乐表演中魅力的展现进行了论证,从孩子音乐的学习,乐感的培养,实践演出,并以“古筝学习”为实例说明“童子功”的重要性,最后以诠释音乐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为基础,延伸出音乐表演的本质,再次强调“童子功”的魅力而结束。

关键词:音乐表演;童子功;古筝

音乐是能充分反应人类情感和心情的一门久远的艺术,中国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最简单的乐器——一片桑叶,就能够形成音乐,音乐能够提高人类认识事物的能力,能够更好地诠释我们用语言无法表达的感情,建立远大的理想。音乐中最为基础的要素是“音高”远古的桑叶音乐便是由“音高”的不同而形成音乐的,音乐领域的“音乐人”都知道,音乐中有许多基本要素,分别有:音高,节奏,力度,曲调等等。所以音乐的学习是一个系统的结构体系,像金字塔一样需要一点一点搭建起来,切不可急于求成。且音乐的学习往往需要从孩童时期开始,从小培养乐感,即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童子功”。

科学研究表明,4-12岁是培养孩子乐感的最佳时期,超过12岁,再让孩子接触音乐,那么培养乐感就会略微困难。如今的社会,是一个科技,文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多会让自己的孩子学习一门特长,例如:钢琴,古筝,主持,舞蹈等。而音乐的学习往往能够加强孩子的记忆力,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甚至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孩子文化课的学习也是有帮助的。对孩子而言,有了一门特长加持,会极大的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学习音乐,除了乐感需要在12岁之前培养形成,对于学习钢琴,器乐等弹拨乐器而言,演奏的手指肌肉记忆也是需要在孩提时期就形成的,对于演奏的基本功,技巧等等都是很有益处的。并且就音乐而言,它是一门包容性和开放性很强的艺术,需要创作力,创新,想象力,就孩子和成人对比,往往成人会缺乏孩子的天真,烂漫,缺乏一定的想象力,若是十五六岁甚至成人之后再接触音乐,会对学习音乐而言具有相对的局限性。

音乐是一门表演的艺术,“表演”是指表演者利用特长传达具体的事件或抽象的意象来达到传输给观众的目的,通常用于艺术或娱乐。每当在台上演出时,便是表演者最享受的时刻,当所有人的目光注视着你时,此刻内心会是无比自信和感慨的。这能够极好的改善孩子内向,害怕交流,自我闭塞的性格。正所谓,“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不论做什么都是贵在坚持,学习音乐也是一样,以古筝为例,作为当代社会最受欢迎的中国传统乐器之一,习筝者也是比比皆是,数不胜数。但放眼当代古筝界,众多古筝大师均有一个共同点:便是自小习筝,翻阅各位古筝大师的学筝经历,都是无不令人敬佩的,其中不乏拜师几次被拒也毫不气馁,在自己的不断争取和坚持下终于得到老师的欣赏。还有每日练琴长达六至八小时,甚至手指破皮也丝毫不言放弃,他们如今得到的令人仰望的成就,都是自小的汗水和泪水换来的。

近几年来,对于音乐的学习,究竟是有“童子功”好,还是后起之秀好,學术界也是各执己见,对于天赋异禀的人,后来居上也未尝不无可能。但细数音乐历史上同样有许多大器晚成的音乐家,例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就是大器晚成中音乐家的典型代表,但总体而言童子功加上天赋异禀的同时还付出了努力,定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骄傲的站在人生之巅。如若是没有童子功的基础,那么后天的努力是要付出很多的。

就学习古筝而言,从识谱的速度,弹琴的耐力,持久力,指尖的力度,手型的正确与否,具体的各种指法:如古筝演奏中最为重要的指法—“摇指”最基础的指法:“大搓”“小搓”等,最具流动性的指法:“花指”“刮奏”还有起装饰作用的“扫摇”“点指”。除此之外,还有传统古筝曲中最多的“上下滑音”“揉弦”,还有其他各种指法等等,综上所有的指法都是需要系统的,长时间练习的,所以“童子功”的学习者会经过系统持续性的学习后,拥有扎实的基本功,所以后期高难度演奏级别曲目的学习会相对得心应手。除各种指法的练习之外,演奏的各关节发力,肌肉组织协调的技巧,头部支撑,手指手腕的发力,手臂的放松,背部的用力,肩部放松,腰部,甚至腿部的支撑都是需要长时间训练而形成演奏肌肉记忆与习惯才可以。

音乐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音乐可以交流感情,音乐是一种不分国界,甚至不分物种的语言。文字和口语会有国家,时空的隔阂,但音乐却是世界各国都可以一同理解和欣赏的语言。音乐巨匠——贝多芬曾说:“领悟音乐的人,能从一切世俗的烦恼中超脱”孔子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她是自由的。而音乐表演便是二度创作甚至再创作的艺术,将原创音乐通过不同形式表演出来,加入情绪,意境,再次从视觉,听觉上展现给观众不一样的体验,这便是音乐表演的魅力所在。而“童子功”的基本功能将这种魅力展现的更加淋漓尽致,即“童子功”在音乐表演中魅力的显现!

参考文献:

[1] 韩梅.浅论音乐表演的二度创作[J].大舞台,2008(01).

[2] 徐明.“高大上”背后的“童子功”[J].江苏教育,2017(85).

作者简介:刘晨霓(1999—),女,四川绵阳人,本科,研究方向:音乐表演。

猜你喜欢

音乐表演古筝
“流行”的历史衍变
论音乐表演中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培养
优秀的音乐表演具备的几大特点
论血型对音乐表演的影响
论音乐表演创造的美学原则
美好
第一次弹古筝
我爱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