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分析

2020-12-04陈笛维

医药前沿 2020年29期
关键词:抗菌剂铜绿葡萄球菌

陈笛维

(重庆市巴南区第三人民医院 重庆 401338)

引言

细菌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菌剂的耐药性,在细菌耐药后会降低抗菌剂的有效性[1]。引起这些症状的因素主要包括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引起的两种类型,即抗药性和天然抗性,其特性主要是由遗传产生的。天然抗性抗生素包括链球菌和氨基糖苷。当上述细菌与抗菌剂接触时,会形成强大的抵抗力,并继续快速繁殖,生长和替换被抗菌剂包围的敏感细菌。促进药物耐药性的提高,对临床药物的应用和患者的相关治疗产生不利影响[2]。因此,有必要合理采用抗菌剂,加强对微生物检测的重视程度。引起耐药性的因素主要包括:由于细菌与抗生素产生接触,在质粒介导的作用引起的代谢能量的异常变化,最终阻止了抗菌剂完全清除此类物质。这项研究主要集中在监测临床微生物和细菌耐药性的相关方面[3]。

本文主要针对临床微生物与细菌耐药性监测进行探析,以期为临床上更好的控制细菌及微生物的扩散与传播提供相关参考。另外,在医院对抗菌药物进行规范管理的同时,有必要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微生物和细菌耐药性检测操作能力、技能以及操作熟练度,以逐步完善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提高临床检验的整体质量控制水平。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8 年8 月—2019 年8 月,我们从医院各个临床部门共收集到了450 份检验样本,进行常规的相应的菌株培养,分离出病原菌。包括从医院各个部门和科室随机抽取了痰液,脓液,血液以及尿液等样本进行常规检测,收集细菌进行培养和分离。在经过鉴定和标记后,总共确定了450 份合格样品,并获得了450 个病原菌株。

1.2 研究方法

这次所收集的一共450 株病原菌全部应用生物自动细菌鉴定药敏试验仪,同时配合K-B 纸片琼脂扩散法、肉汤稀释法,对所有提取的病原菌进行了相应的药敏试验。对所采用的标本中的致病细菌进行不同程度的稀释,以便得到临床中最常用的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药敏实验中的质控菌株主要包括以下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枸橼酸菌属、小球菌等。

1.3 观察指标

分析这450 例病原菌的组成和分布情况,以及常见病原菌对各种抗菌剂的抗性。致病菌主要包括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致病菌种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小球菌等等细菌。 抗菌药物主要采用青霉素G、氧氟沙星、氨苄丁林、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和头孢类药物。同时,统计出耐药菌株数量和菌株的组成结构,观察并分析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是SPSS19.0 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按照P<0.05 的标准衡量数据结果是否具有统计学的意义。致病病菌类型的分布率以及耐药性均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经过对数据进行处理与比较,发现P<0.05,这充分说明试验结果具有统计价值。

2.结果

2.1 病原菌分布情况统计

检出的病原菌如下:450 株致病细菌中有182 株为革兰阳性球菌,占比为40.45%,268 株为革兰阴性杆菌,占比为59.55%。450 株致病菌中铜绿假单胞菌68 株(15.1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4 株(12%),变形杆菌属37 株(8.22%),不动杆菌属52 株(11.56%),金黄色葡萄球菌58 株(12.89%),大肠埃希菌64 株(14.22%),克雷伯菌属30 株(6.67%),肠球菌25 株(5.56%),枸橼酸菌属42 株(9.33%),肠杆菌属20 株(4.44%)。

其中分布率最高的病原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所占比例分别为15.11%、14.22%。

2.2 细菌耐药性情况统计

抽取两个占比较高的菌种简单介绍如下:(1)在检测的68株铜绿假单细胞菌中,该细菌的耐药率与对药物的敏感程度分别如下:氧氟沙星为94.65%、5.35%;氨苄西林为99.02%、0.98%;环丙沙星为54.35%、45.65%;亚胺培南为3.58%、96.42%;头孢唑林为60.36%、39.64%。(2)在检测的58 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种中,该细菌的耐药率与对药物的敏感程度分别如下:氧氟沙星为93.15%、6.85%;氨苄西林为94.58%、5.42%;环丙沙星为58.37%、41.63%;亚胺培南为4.64%、95.36%;头孢唑林为67.52%、32.48%。

从耐药情况上,本次试验与研究检出的这几种耐药菌株对临床中常见的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在这些已检出的菌株中,除了肠球菌之外,其它几种耐药菌均对青霉素G 有较高的的耐药性。这些菌株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最高,达到了约98%以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性。具体耐药情况简要介绍如下:按照抗菌药物分别为青霉素G、氨苄西林、头孢唑啉、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他啶的顺序,将检出的几种主要耐药菌株的耐药情况统计比率进行说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97.89%、97.12%、48.46%、65.64%、65.19%、72.36%);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98.52%、91.16%、47.23%、34.46%、36.29%、65.00%);铜绿假单细胞菌(85.46%、91.15%、93.56%、24.17%、13.35%、16.46%);大肠埃希菌(95.00%、92.18%、61.16%、61.27%、67.49%、22.16%);肺炎克雷伯杆菌(84.45%、72.19%、48.46%、22.17%、22.02%、21.48%);肠球菌(17.62%、24.59%、51.16%、34.45%、21.19%、84.46%)。

3.讨论

当前,随着医疗卫生的不断发展,临床抗生素的使用频率也在持续的快速增加。一些常用的广谱抗生素在临床治疗当中普遍出现了耐药性与敏感度低的效应[4]。如果患者存在耐药菌株,再使用广谱抗生素就无法再起到良好的抗菌治疗效果,甚至会加大院内感染的风险,对患者的临床治疗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说,在临床上需要做好微生物的检验以及细菌耐药性的检测和分析工作,这些是保障抗生素在临床治疗的基础安全保证。通过检测获得的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实现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合理利用,避免滥用、误用抗生素,以此来提高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铜绿假单细胞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相对较为明显,但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性方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相对较低。而与铜绿假单细胞菌的抗菌活性相比,显然环丙沙星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佳,所以更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5]。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当中,要做好微生物的检验与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分析工作,及时发现耐药菌株,有针对性的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后续的恢复质量。

猜你喜欢

抗菌剂铜绿葡萄球菌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抗菌剂不同毒性比混合对大肠杆菌的联合效应研究
如何防治兔葡萄球菌病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共代谢基质促进铜绿假单胞菌降解三十六烷的研究
肉鸡葡萄球菌病诊疗
织物抗菌剂有机硅季铵盐POASC和PFASC的制备及应用
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及整合酶的检测
一例水牛疥螨继发感染葡萄球菌病的诊治
自制抗菌剂 GD-1在棉织物上的抗菌性能
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