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甄先生工作变动的困扰

2020-12-04马志国

中老年保健 2020年6期
关键词:人际过敏调节

文/马志国

心理困扰:真有些不想去新单位了……

甄先生读书人出身,典型的文人气质,却阴差阳错置身官场,当起了局级单位的一把手。转眼过去了很多年,他逐渐成了老同志,再过两年也就退休了。甄先生因家庭原因主动请求不再担任领导职务,想到一个新单位任调研员。组织上自然理解,便接受了甄先生的请求。

没想到由此却引出了麻烦。眼看就要到新单位报到了,深陷心理困扰的甄先生,感觉自己虽经努力自我调节,却依然没能解决问题,终于决定来访了。

如果工作变动属于被动服从,陷入这样的心理困扰,还好理解。甄先生的工作变动,应该说是如愿以偿,本该是件高兴的事,为什么也会出现心理问题呢?

我引导说:“能谈谈具体缘由吗?”

甄先生满脸愁容:“唉,说起来也不算什么。只是几年前有过一件小事。一次会议上,休会时上级领导老王跟大家聊天。我从外面进来,正好有个急事想跟领导谈谈,看当时没人说话,就上前搭话。没想到话还没出口,老王就来了一句,‘等会儿,我还没谈完呢。’当时,感觉老王很粗暴,让我很尴尬,很没面子。不过,时过境迁,这件事也就慢慢忘记了。没想到,这个老王现在就是我要去的新单位的一把手……”

我笑了:“于是心里有了顾虑?”

甄先生苦笑:“是啊。现在,老王将成为我的顶头上司,想到那次那件事,想到他那句话,就心里担忧,他会怎样对我?会怎样安排我的工作?想到这些,心里就不舒服,甚至浑身都不舒服,真有些不想去新单位了……”

“工作可以重新安排吗?”

“如果硬要上级重新考虑,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这到底不是儿戏,去还是要去的。现在的问题就是,我自己越想越担心,越想越不舒服,越想越放不下了。我知道,这其实是我自己的问题。别人随便一句话,我心里就会放不下。这么多年,学着自我调节慢慢走过来了。没想到现在又遇到了这种情况,跟谁也不好说,只好找您来了……”

心理解析:都是人际过敏惹的祸

很明显,甄先生的所谓人际困扰,并非遇到了什么实质性的具体人际障碍,而是由于对人际关系太过敏,而导致的人际关系的主观猜想。就是说,甄先生所谓的人际困扰,并非源于外部的客观生活现实,而是源于由于人际过敏导致的内部的主观假想。甄先生的人际困扰,不是被别人所伤,而是自己吓唬自己,是被自己所伤。这用心理学的话说,叫作人际过敏,严重了就是人际过敏症。

人际过敏是怎么回事呢?

人际交往中保持适度敏感,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必要的。我们说的人际过敏,是人际敏感超过了一定限度,对人际关系过于敏感,容易猜疑,以至于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由此感到自卑而懊丧,感受到种种消极的心理体验。人际过敏不仅让人产生消极的心理体验,有时候甚至还会引发消极的生理反应。比如,光是看到对方的模样、听到对方的声音,身体就会僵硬,连肠胃都会难受起来。

我们都难免陷入这样的困扰。比如,看到别人对自己笑,会以为是嘲笑自己;听到别人说悄悄话,会以为说自己的坏话;甚至连别人一个随意的眼神,一声平常的咳嗽,一个随便的转身,也会以为是对自己的不友好,是对自己的鄙视,是对自己的伤害。这可说是人之常情,区别只是表现不同,有人偶尔出现,有人经常出现,有人表现比较轻微,有人表现比较严重。所以,所谓人际过敏症,准确一点叫作人际过敏现象更合适。甄先生面临的麻烦,可以说都是人际过敏惹的祸。

人际过敏是怎样形成的呢?

人际过敏的心理原因是多方面的,敏感、猜疑、戒备、自卑、封闭、拘谨等性格因素,都可能与人际过敏互为因果,都可能导致人际过敏。但是,人际过敏的心理根源,往往是由于内心缺少安全感,让人际过敏成了一种心理自我防御机制。

心理学上有个心理现实的概念。我们把生活的世界,叫作客观现实,把这个世界反映在人心理上形成的主观体验,叫作主观现实,也就是心理现实。我们生活在同样的客观现实里,然而,不同的人却会形成不同的心理现实。

他人对我来说是不是足够安全,他人会不会伤害我?人的许多心理体验,都源于生命的早期。这些对他人的基本体验,也源于生命早期的心理体验,源于在与“重要他人”互动中获得的经验。这个“重要他人”,当然首要的是父母。就是说,一个人早期的亲子关系,制约着他的人际体验,制约着他内心的心理现实,制约着他的人际敏感性和人际交往的模式。如果一个人缺乏安全的人际体验,心理现实中缺乏安全感,就会表现出比较严重的人际过敏。

甄先生的人际过敏,与早期生活经验,与心理现实中缺乏安全感,不无关系。

心理对策:心理调节三步走

类似甄先生这样的人际过敏,需要心理调节三步走。

第一步是情绪调节陷入人际过敏的困扰时,内心有很多消极的情绪体验。情绪调节的主要方法是表达和倾诉。所以,首先是引导当事人,尽情表达自己的体验,尽情宣泄自己的情绪。就是说,作为心理专业人员,或者是家人亲友,对当事人首先需要做的不是讲道理,不是劝说。要知道,许多道理当事人都懂,可能只是需要情感的支持和回应。您只需要耐心倾听,然后告诉他,您能体会他的痛苦,也许您没有灵丹妙药帮他立刻告别痛苦,但是,您愿意和他一起面对,一起想办法。

第二步是认知调节我们知道,人都有自己的心理现实。这些被主观加工过的心理现实,直接导致人的情绪波动和行为方式。人际过敏的人,常常会把自己的心理现实推测为客观现实。本来,情绪体验常常是由自己的心理现实引起,但是,人际过敏的人却会错以为是客观现实引起的。本来,对方只是露出普通的表情,人际过敏的人也会错以为对方在生自己的气。所以,需要区分哪些是客观现实,哪些是自己的心理现实。

第三步是行为调节心理问题的解决,领悟是很重要的。有些问题真正领悟了,也就基本上解决了。但凡涉及心理体验的问题,光有领悟是不够的。领悟到了的东西,如果体验不到也毫无用处。所以,化解人际过敏,只有切身感到身心的紧张焦虑消散了,体验到了轻松自如的感觉,才算真正解决问题。这只有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中才能得到。所以,当出现人际过敏时,不能回避,不管有多大的心理障碍,也要主动勇敢地与对方交往。

正所谓“响鼓不用重槌”,鉴于甄先生的悟性,上面的意思我没做多少说明,除了表示自己理解那种很不好受的感觉,更多的是静静地倾听,只在适当的时候插话,引导甄先生尽情诉说。到后来,甄先生笑了:“在家里,我一说,妻子就拦我,劝我,就跟我讲道理。今天跟您这样诉说诉说,心里痛快多了。”很明显,现场的倾听和倾诉,对甄先生产生了比较好的情绪调节作用。

随之而来的是自然过渡到认知调节。几乎没用我引导,甄先生便开始了自我辨析:“其实,我们几乎没有任何交往,更谈不上有什么过节,老王没有理由对我有什么看法或成见。老王原来在乡镇工作,可能就是习惯了那样说话,也可能他当时正有什么急事。说不定这件小事,他根本就没有印象了,我有点自己吓唬自己了……”

我笑了:“是啊,人常常会这样自己吓唬自己。我也是比较敏感的人,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呢。一次,参加一个遗体告别仪式,我偶遇熟人,打招呼的时候,对方表情僵硬。以至于过后受邀出席一个婚宴,预知那位熟人也将出席,我顾虑重重都不想去了。但是,我告诫自己,回避不是办法,硬着头皮也要去。婚宴上,那位熟人满面笑容跟我握手。随着我们的谈笑声,我心里的忧虑纠结烟消云散了。”

甄先生笑出了声:“明白您的意思,我也不能回避,只有面对,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大约两周后传来好消息:甄先生早已到新单位上班了,感觉很好。

猜你喜欢

人际过敏调节
基于代谢调节的抗血管衰老新策略
过敏8问
微信聊天自我表扬的人际和谐管理研究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人际自立特质、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关系研究
搞好人际『弱』关系
远离季节性过敏
人为什么会过敏?
花粉过敏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