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

2020-12-03金路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2期
关键词:板书设计利弊语文教学

金路

【摘要】板书设计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中学语文教学中板书设计的利与弊,并根据其利弊提出板书设计的三点建议。

【关键词】板书设计;语文教学;利弊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2-217-02

李如密在《教学艺术论》中将“板书”定义为: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在教学用具上以书面语言或者符号进行表情达意、教书育人的活动。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意或者随意的在黑板上的写写画画,就形成了板书。板书通常是融文字、符号、线条、图形于一体,依据语文教学内容将知识信息重新编码,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它是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的精炼化、系统化、艺术化的呈现活动。

一、板书设计之利

学生获取知识的的两条重要途径就是“听”和“看”。相关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接收信息,看一遍比听一遍所获得的信息要多1.66倍。所以一个较高质量的板书设计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首先,形象直观的板书设计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消化、巩固和记忆。板书设计将线性的语言信息直观化,形象化、图示化,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目光与注意。而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记忆在很大程度上又是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来加以巩固的。例如:于漪老师在教授《变色龙》一课时,带领学生一同分析奥楚蔑洛夫对狗称呼的“五变”,并在黑板上勾勒出这种变化的曲线图,曲线图的板书设计既形象又生动的展示了主人公的阿谀奉承,谄上压下,又有利于学生深刻的体会契柯夫的创作技巧,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板书见附录)

其次,一个良好的板书设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板书是思维视觉化的手段之一。为理清作者的行文脉络,通常教师和学生一同合作,对课文的每一段进行分析研究,以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段的中心,并在黑板上形成图示,最后加以综合。在分析与综合中,学生和教师一同梳理文章的脉络、结构、线索。而黑板上“以简代繁”的板书将抽象的思维形象化,板书能使学生具体感知“思维的走向”,体会“综合—分析—综合”的逻辑思维过程。

第三,板书设计能有效的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板书能起到强调的作用,引起学生的注意。笔者执教《包身工》一文,第二课时的重难点是带领学生一起来分析“点面结合”的写作特色,体会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板书设计的落脚点也放于此。通过一朵植根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恶之花”,展现了从早到晚包身工非人的工作与生活,这是面;而芦柴棒、小福子、无名女工的遭遇是“点”,是对非人生活的具体化。如此一来就将课文的重点清晰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引发其思考。最后,学生课堂笔记的来源主要是教师的板书,特别是小学生和初中生。复习时,被记录下来的“板书”就成为了复习的有效辅助工具。(板书见附录)

二、板书设计之弊

毋庸置疑,好的板书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同化”或者“顺应”新知识。语文教学是一门创造的艺术,然而作为艺术作品,总是有缺憾和不足。尽管许多教师备课前设计出许多美轮美奂的板书,但是再精致再优秀的板书对语文学习都是有利有弊的。我认为,在当下的语文板书设计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第一,教学问题简单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我们规定课文的学习任务时,或多或少也在割裂课文的整体意义。板书,通常是简洁、醒目、提纲挈领的,也就是说,板书是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后的结果。对于某些文学作品,板书在帮助学生理清脉络的同时,也在肢解文本,将文本由血肉相连变为一条条无血、无肉、无情的“筋”。许多知识性的东西尚且可以通过概括性的板书加深学生的理解,但文学作品是一个随时待解读、待诠释和待发展的新生命体。它的价值在于读者凭借自己的经验和体悟,与文本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同的读者对于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同一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结果。而一份展现“结果”的板书自然无法囊括如此丰富的内涵,必然会顾此失彼。比如一位老师设计《项链》一文的板书时,通过“借项链——赔项链,真项链——假项链”交错的铜钱图展现了文章的行文脉络。在不经意间给文章下了结论:批判了路瓦栽夫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虚荣心。然而文本意义却不止于此,对玛蒂尔德的形象分析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剖析。既可以理解她为因虚荣心导致错位,但最终通过诚实劳动找回自我的女性形象,也可以理解成对发生在自己身上戏剧性的变化无能为力的悲剧形象。一个“铜钱”无法恰当的表现多层次的文学形象或作品内涵。即便学生有不同理解,也会因为“主题先行”的板书设计而造成对文章理解的混亂。(板书见附录)

第二,预设性强,弱化了学生的理解。首先,通常情况下,板书是教师在课前,即备课阶段预先设计好的。有些教师按部就班的将学生引入自己设下的“陷阱”。为了圆满的将板书呈现出来,忽视部分学生对“预设”的挑战或冲击,不经意间就逼迫学生放弃了自己的解读,将课堂中最有意义的“火花”扑灭。其次,一些匠心独运的“板书”,更多的是强调对文章理解的“结果”,板书重在“呈现”。重结果,轻过程是与新课改的理念不符的。与其辛辛苦苦绞尽脑汁的创作创新型板书,不如实实在在的钻研文本,设计出含金量高的问题,回归到最朴实的“板书”,将重点放在对学生的引导,在课堂上留意学生创造的“惊喜”,在课堂中更新“预设”板书,或者与学生一同创造“板书”。

三、板书设计之建议

如何设计板书,笔者认为要做到三个“处理好”。即处理好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处理好文章与文章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启发与结论的关系。

所谓处理好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是指:板书设计不是教师一人的活动,而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板书应该是反映教师与学生对文本的共同理解。板书所表现的不是以读者为中心的文本理解,而是文本、作者、读者三方化学反应后的“产物”。所以必须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注重课堂的“生成性”。又以于漪老师的《变色龙》一课为例。板书设计中奥楚蔑洛夫对狗的称谓变化波浪图里“波峰”是处于同一水平上的,对此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认为展现阿谀奉承的“波峰”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不足以展现奥楚蔑洛夫的情感变化。于是学生在黑板上对老师的板书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在这里,板书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融合了提问、回答、修正、书写等环节,它的完成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且也反应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所谓处理好文章与文章之间的关系是指:不同文体的文章和教学内容,其板书设计应“因文而制”,设计要多样化。对于文学作品,因为理解方式的多样,其内涵具有丰富性和模糊性的特点,所以在設计板书时应该注重启发性和引导性,不能过分的追求结果。对于议论文,那么文章的论点脉络就是重点,板书设计应体现概括性、层次性和逻辑性。传统的提纲式板书设计并不一定不如创新性板书,他们有自己特有的优势,也有固有的局限,他们的选择必须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才能淋漓尽致的发挥各自的作用,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

所谓处理好启发与结论的关系是指,在板书设计中应多启发,少些结论性的东西。启发的目的是教会学生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而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给学生,学生不是空瓶子,等待着教师往里面装东西。郑逸农老师提出了“非指示性教学”,在其执教的《再别康桥》一课中,主要以学生之间的交流为主,教师不指示教学内容,不指示正确的答案。在教师激趣后学生初读课文并交流感受,然后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的主题:“语言”、“意境”、“情感”和“构想”,小组交流后推荐有特色的同学在班上发言。在此基础上小组内部提出疑问,能解决的内部解决,不能解决的把问题提出来全班讨论。至此,总结出五个疑惑打在荧幕上:一、开头的“轻轻的”与结尾的“悄悄的”能不能对换?二、作者为什么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三、“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是不是有什么深意?四、作者十分留恋康桥,为何又“不带走一片云彩”?五、笙箫是一种乐器,为什么“悄悄”会成为“别离的笙箫”?这五个问题就是本堂课的板书。虽然它没有创新性板书的匠心独运,但是却是交流后思维碰撞的“火花”。它没有任何结论式的内容,不是陈述性知识的再现,而是牵引着学生去思考,去体悟,显示了师生学习的过程。

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板书设计的利与弊,在语文教学中有效的利用板书设计,合理的设计板书辅助教学。如何有效的设计板书,仍然需要我们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 李万霖. 语文板书设计的原则[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4)

[2]于军民.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板书设计[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7)

[3] 杨国强. 创新性板书在有效教学中的实施[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4)

[4] 任爱萍. 浅谈语文板书艺术[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2)

[5]周庆元. 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8).

作者单位

(长沙市中雅培粹学校;湖南;长沙;410000)

猜你喜欢

板书设计利弊语文教学
中日文化词汇在英语中的构词体系对比及利弊分析
出国留学利弊谈
中学语文板书设计微探
核心素养需要板书设计回归理性
浅论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文教学的利弊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浅析多媒体教学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