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艺术管理美学的研究对象

2020-12-03王小龙

音乐生活 2020年11期
关键词:商务活动美学受众

谈到美学的研究对象,可追溯到20世纪整个下半叶,中国美学界围绕着如何界定美学的研究对象,持续近四十年的学术争论。也正是因为学术前辈的“百家争鸣”,我等后辈们才能站在他们的肩膀上一窥究竟。由于美学视域下的本体不同,研究对象会产生不同的美学现象,艺术管理本体是关于艺术的组织管理过程,艺术管理美学的研究对象是此过程中所涉及的审美活动。本文以音乐商务活动为例,主观上,鉴于笔者主讲音乐商务项目策划、音乐史等课程,以教学经验获得些许学术拙见,客观上,基于音乐商务活动是音乐艺术管理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探讨音乐商务活动中的审美活动,以及活动中的诸多美学现象,虽不一定具有以小见大的哲思远虑,但希冀总结以点带面的美学经验。

音乐商务活动中的美学现象,是由音乐商务活动目的,实现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而产生的美学需求,即“艺术需求”“社会需求”“受众需求”。三种美学需求共同形成音乐商务活动的美学效应,蕴藏在音乐项目组织与策划之中。

一、“艺术需求”

音乐项目组织与策划是对音乐商务活动的具体概括,即:音乐生产者以市场为基础、以专业分工为条件、以资本为动力,通过创意、复制等手段将音乐资源转变为音乐产品并将音乐产品传播给消费者,为消费者提供精神享受,以满足其审美、求知、群体认同等文化需求的过程。[1]

在此过程中,有三个主体与艺术相关,分别是音乐生产者、音乐资源(音乐产品)、消费者,音乐生产者包括音乐创作者和音乐艺术管理者,音乐创作者负责音乐资源的生产,音乐艺术管理者负责将音乐资源转变为音乐产品,并传播给消费者。其中要思考的核心环节之一,是音乐资源如何转变为音乐产品,音乐艺术管理者需思考如何将音乐资源的艺术价值实现最大化。然而,艺术价值的实现取决于艺术资源(包括音乐资源在内)的“艺术需求”。

所谓“艺术需求”是指某一种艺术语言由于自身的特点,产生对其他艺术语言的倾向性。例如,音乐的语言、语义通过声音表达,抽象的听觉意识需要具体的视觉意识加以补充和说明,因此,西方音乐的历史上,才会出现肖邦将圆舞曲移植到钢琴上的经典佳作;德彪西将绘画的色彩运用到音乐创作中,创作了《版画集》《意象集》等作品;后人将本无标题的贝多芬交响曲,起了“英雄”“命运”“合唱”等名字,也因此,当代音乐艺术的创新,以音乐内部种类之间的融合,和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非艺术领域之间的跨界最为流行,并在当代音乐艺术管理领域形成独具风格的创意流派。

音乐艺术管理者的创意体现在音乐资源转变为音乐产品的过程中,且源于对音乐的“艺术需求”的了解与掌握,了解音乐语言、语义得以形成的环境因素,掌握音乐语言、语义中潜藏的情感因素,环境因素是音乐创作的主客观环境,是音乐资源的静态系统,情感因素是音乐呈现的主客体情感,是音乐资源的动态系统。音乐艺术管理者发挥静态系统与动态系统之间的矛盾冲突特点,解决矛盾,完成创意,“艺术需求”的美学效应在矛盾的解决过程,创意的完成过程之中,得以呈现。以下分别從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两个方面,阐述音乐商务活动中“艺术需求”的美学效应:

第一,静态系统是指音乐资源内部相对固定的系统。音乐资源在创作上的主客观环境,即主观上创作者的乐思、性格、文化等因素,客观上创作者所处于的社会、时代、国家等因素。虽然音乐艺术管理者在音乐资源开发、挖掘、整合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这些因素,且对创意策划的结果具有重要影响,但这些因素都是音乐资源的相对固定系统。

之所以是相对固定,一是因为音乐艺术管理者可根据音乐产品的“艺术需求”,与音乐创作者合作,从音乐资源酝酿之初,便预设其创作的主客观环境,主客观因素都由音乐艺术管理者把握,最终完成音乐产品的制作,在这种情况下,静态系统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可变的。二是因为静态系统是相对于动态系统而言的,由于“艺术需求”的美学效应存在,即使上述这些音乐资源的产生背景是固定的,但音乐资源内部的情感因素是可变的。

第二,动态系统是指音乐资源内部相对可变的系统。音乐资源在呈现上的主客体情感,即主体上创作者(包括二度创作者)赋予的悲喜哀乐等情感因素,客体上音乐资源的音乐语言、语义映射的悲喜哀乐等情感因素,这些因素对于音乐艺术管理者来说,都是音乐资源的相对可变系统。从主体性角度来说,音乐艺术管理者在策划音乐商务项目过程中,由于选择不同的表演者、地点、时间等因素,会对音乐产品呈现的情感因素产生影响,并最终对消费者的审美需求等结果产生影响。从客体性角度来说,音乐艺术管理者可以充分发挥音乐资源的“艺术需求”,将当下的音乐资源与其他艺术资源进行开发整合,借由具体的艺术语言,辅助抽象的音乐语言、语义,赋予音乐产品广阔的情感空间,完成传播给消费者的任务。

综上两个方面,由于音乐艺术天生的“艺术需求”美学效应,音乐艺术管理者既可从音乐资源出发,打造符合创意策划的音乐产品,也可从音乐产品出发,创作符合创意预设的音乐资源,无论是从哪个维度出发,都以实现音乐项目的艺术价值为目的。

二、“社会需求”

前文提到音乐商务活动的概念,其中市场、专业分工、资本三个关键要素与社会价值有关。以市场为基础,不仅说明市场是项目策划要预先考虑的因素,即音乐商务项目策划的基础,而且是项目的社会价值实现最大化的基础。以专业分工为条件,不仅说明专业分工是项目组织要精准细化的工作,即音乐商务项目组织的条件,而且是项目的社会价值实现最大化的条件。以资本为动力,不仅说明资本是项目实施要提前储备的资源,即音乐商务项目实施的动力,而且是项目的社会价值实现最大化的动力。

市场、专业分工、资本在项目中的表现,不仅影响着项目内部的策划方案、执行工作、组建团队等,而且影响着项目外部有关的工作人员和受众、机构和投资方、竞争对手和地方发展等,后者这种影响也是社会价值的具体表现,并且,由于市场、专业分工、资本持续地影响着项目内部,社会价值的实现也在此过程中逐渐扩大,产生项目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美学效应,即“社会需求”。

所谓“社会需求”是指某一个艺术项目由于自身的目标,产生对社会资源的倾向性。音乐商务项目,抑或是任何艺术项目都将实现社会价值作为目标之一,因此,音乐商务项目策划者要思考的另一个核心环节,即是如何去实现项目的社会价值,需要在市场、专业分工、资本三个方面持续着对社会资源的获取。市场,是保持信息的系统性与持续性,保证获取到的信息紧随市场的变化;专业分工,是组建、细化专业的项目团队,保证项目中员工的才能得到最大发挥;资本,是发挥和利用已有的资源,保证项目在运行中资源得到整合与开发。

这三个维度,表面看似是项目对社会资源的需求,但同时,也是社会资源对项目的需求。由于项目的实施,市场会产生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市场被注入活力,专业分工会产生人才需求的变化,从而人力资源被注入活力,资本会产生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需求的变化,从而资源结构被更新、革新。所以,社会价值正是在音乐商务项目与社会资源之间的相互发展中,伴随着“社会需求”的美学效应,得以实现。以下分别从市场、专业分工、资本三个方面阐述音乐商务活动中“社会需求”的美学效应:

第一,市场的“社会需求”,不仅表现于音乐商务活动对信息的收集和更新,而且表现于音乐资源自身的信息收集和更新。音乐艺术管理者在项目实施阶段,要不断调研社会对音乐产品的评价,根据评价来更新音乐产品,使音乐产品不断与时俱进,以此实现社会价值,而音乐资源在历史的不同时期,也具有不同的价值,如莫扎特的歌剧《魔笛》,在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印象主义时期、西方当代艺术时期、20世纪、21世纪的中国,都具有不同的社会价值。对音乐资源不同的价值选择,以及对音乐产品不同的价值更新,蕴藏着一种“社会需求”的美学效应。

第二,专业分工的“社会需求”,不仅表现于音乐商务项目团队的组建和细化,而且表现于音乐资源对人才的挑选和匹配。音乐艺术管理者在项目创建阶段,需要根据项目主题、目标、定位等因素去筹划团队,如在项目中组建策划团队、营销团队、管理团队,三个团队的合作即是社会价值的体现,而音乐资源对团队人才具有音乐技术、素养的要求,进一步促进人才的培养和训练,从而实现了一种社会价值。在音乐商务活动中,项目本体、音乐资源本体、团队本体三者形成了关于社会价值的审美关系,同样蕴藏着一种“社会需求”的美学效应。

第三,资本的“社会需求”,不仅表现于音乐商务项目资源的开发和整合,而且表现于音乐资源对项目资源的吸引和利用。音乐艺术管理者在项目策划阶段,既可根据创意寻找资源,也可根据现有资源提出创意,往往这两种策划思维是融合在一起的,并且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的合作,会决定着项目的方方面面,而音乐资源对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都有吸附性,最鲜明的是对自然资源的吸附,如实景演出、浸入式演出等。音乐商务项目与音乐资源共同作用于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其结果是对项目资本价值的开拓,也即是实现了一种社会价值,蕴藏着一种“社会需求”的美学效应。

综上三个方面,由于音乐商务项目以实现社会价值作为目标之一,而实现社会价值的基础、条件、动力都具备着有助于社会发展的影响因子,所以在音乐商务活动之中,音乐商务项目的市场调研、团队专业分工、资本运作既是实现社会价值的途径,也是展现“社会需求”美学效应的方式。

三、“受众需求”

前文提到,音乐商务活动是为消费者提供精神享受,以满足其审美、求知、群体认同等文化需求的过程。消费者在音乐体验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和文化需求,直接影响到音乐商务项目经济价值的实现,抑或说,音乐商务活动以满足消费者的精神享受为目标,以满足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为目的,以此实现项目的经济价值。

项目经济价值的最终实现以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为标志,消费者的美学身份即受众,受众的文化需求是音乐艺术管理者在策划项目时,始终要围绕的主题之一。满足受众的文化需求,如提升艺术素养、文化学识,培养认知能力、感知思维等,需要通过音乐商务项目的落实,建立音乐艺术与受众之间的审美关系,完成以受众为主体,以音乐为客体的审美活动。音乐艺术管理者要思考的是,如何建立起两者的审美关系,并完成两者的审美活动,在此活动中,如何形成了有关“受众需求”的美学效应。

所谓“受众需求”是指某一个艺术产品由于自身的性质,产生对受众审美的倾向性。音乐商务活动中“受众需求”的美学效应也是一种对受众审美取向的关照,受众的审美取向作为音乐商务策划内容的美学标准,当项目内容符合受众的审美预期时,受众获得了审美体验,便会以消费者的身份进行消费,并产生衍生消费现象,由此实现项目的经济价值。

例如,近年来,腾讯出品的英雄竞技手游《王者荣耀》一直在寻觅跨界融合方式,横跨游戏、文化、音乐、美术等领域的边界,满足受众多维度的审美取向。在2020年更新的玄雍版本中,为新英雄“镜”创作的两首音乐作品《铸镜》《见影》,采用西方复调技法与多种中国乐器融合,如琵琶三连音等,似乎将听众带入到中国古代某时期的战场上,深受游戏与音乐爱好者的追捧,并迅速在网易云音乐、QQ音乐等音乐流媒体平台获得上千好评。此案例是游戏与音乐的跨界融合,游戏是受众的已知需求,音乐是受众的未知需求。因此,音乐艺术管理者需思考如何以“受众需求”作为纽带,建立受众与音乐之间的审美关系,并打破多领域的界限,将探寻受众的已知需求,创造受众的未知需求作为创新原则。

以下分别从已知需求和未知需求两个方面阐述音乐商务活動中“受众需求”的美学效应:

第一,探寻受众的已知需求,是指音乐艺术管理者根据受众的需求去策划音乐商务项目。这也是大多数音乐商务项目最普遍的策划初衷,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受众需求的调研结果,提出策划创意,落实满足受众需求的方案。然而,此方面的核心在于“探寻”二字,从多领域探寻受众的已知需求,当受众在文化、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领域都有审美需求,音乐艺术管理者能通过一个项目,满足受众越多领域的审美需求,项目本体与受众的审美关系也会越多,其审美活动也会越丰富,项目的经济价值也会越高。抑或说,当音乐产品的跨界融合方式越多,便会得到受众从不同方面的诠释和理解,其美学价值被受众充分认可,经济价值被受众消费而实现。例如,在五线谱上进行绘画,根据旋律音符的走向,创作栩栩如生的生活画面,受众获得了音乐与美术跨界融合的审美体验。

第二,创造受众的未知需求,是指音乐艺术管理者通过策划音乐商务项目去创造受众的需求。这是音乐商务项目策划较为少见且大胆的方式,但蕴含着艺术管理创新、实验精神。创新在于根据当代的美学特征、审美标准等艺术基因,对已有的音乐资源进行翻新、革新,以这种方式改变受众的文化需求,也是对当代音乐文化的创新。实验在于预示未来的音乐发展趋势,具有实验精神的音乐商务项目所服务的不是当代受众的审美需求,而是未来受众的审美需求,是对美学价值的一种革新。抑或说,创造受众的未知需求,也是引领当代艺术审美取向的途径,但需谨记的是,实验终究是实验,当音乐艺术的创新被承认且实践得当,创新会成为规范,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反之,就仅仅是创新。例如,约翰·凯奇的作品《4分33秒》,这部作品具有对生命的思考,充满实验的味道,但是否符合“未来”听众的审美需求,答案早已揭晓。

综上两个方面,由于音乐商务项目的经济价值源于消费者(受众)文化需求的满足,“受众需求”是音乐商务活动的初心,完成初心的使命有两种方式,一是探求受众的已知需求,一是创造受众的未知需求,无论以哪一种方式完成,还是将两种方式相结合,音乐商务活动都是一种审美活动,项目本体与受众之间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审美关系。

本文以音乐商务活动为例,探讨艺术管理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从美学研究对象的范畴来考量的,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种审美活动,兼带着审美关系,而在音乐商务活动中,存在大量的审美活动,活动中具有多重的主客体审美关系。以研究对象作为主线,分别从音乐商务活动的三个目的,即实现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映射出的美学效应,即艺术需求、社会需求、受众需求,三个研究维度作為支线。主线与支线的共同研究,分析音乐商务活动中,主客体、关键环节、目标任务等方面涉及到的美学现象,并总结这些美学现象反作用于音乐商务活动的意义。

注释:

[1]张蓓荔:《音乐商务项目策划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年版,第3页。

参考文献:

[1]张蓓荔:《音乐商务项目策划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年版。

[2]王小龙:《关于艺术管理美学的研究立意》,《艺术教育》2020年第1期。

[3]王小龙:《关于艺术管理美学的研究内容》,《艺术教育》2020年第2期。

王小龙 吉林艺术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商务活动美学受众
印花派对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商务英语合同翻译技巧的相关探究
纯白美学
电子商务发展的民商法保障初探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衬衫潮百搭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