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等学校音乐教材的歌曲要素

2020-12-03吴明泽冯楠

音乐生活 2020年11期
关键词:乐曲节奏技能

吴明泽 冯楠

以2002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例(人音版小学教材),分析不同年龄段学生所具备的核心素养体系,教材的选材应更加具有综合性。人音版教材选材范围包括了管弦乐曲、艺术歌曲、歌剧选段、影视歌曲、民族民间传统音乐、爱国歌曲等,曲目比较丰富,内容涉及面广,教材内容的传统与现代统一,围绕着音乐与相关文化这一领域,强调音乐与其它艺术的紧密联系,各学科间学科的交叉与渗透。

一、曲调

(一)音域

人音版教材在每课进行了聆听、演唱、知识与技能、编创与活动的模块划分。发现音域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教材中演唱、知识与技能的模块中,在教材的“演唱”中,歌曲音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而逐渐增加难度,循序渐进,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在低年级(1-3)中,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演唱时音域相对较窄、学生刚刚接触旋律模唱不够熟悉,所以教材旋律音域选择不超过小字组sol——小字二组的re;相对中高年级(3-6)来说,学生反应能力加快,音域稍有所加宽,但由于有的学生正处于变声时期,大部分学生也没有进行专业学习,所以音域拓宽也不会超过小字组fa——小字二组fa。相对应在“知识与技能”中,教材将重要的音高,音符在知识与技能中展现,教师强调所学知识点,使学生尽快掌握音高技能。人音版教材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进行曲目的编配,有效地利用歌曲资源丰富,教会学生音乐技能。

(二)旋律内容

教材所选用的曲目分成中外音乐歌曲,类别分成声乐曲、器乐曲等部分,无论如何分类和结构安排,人音版教材在歌词与乐谱中都采用了较简单普遍的规律。

1.在歌词中,教材选用游戏、新年、小动物、爱国等题材,字字押韵,学生能够朗朗上口,生活首当其冲,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融入意境,使学生能够更快理解和体会歌曲内容。在歌曲体裁中逐渐深入到民族民间音乐、戏曲、歌剧、艺术歌曲的学习和探究。人音教材选取各国、各地民间音乐素材,不同题材、体裁的运用,从歌词角度也能使学生体会各地不同的文化内容和各种音乐类型的区别。

2.在乐谱方面,人音教材使用较普遍的大小调与民族调式。正三和弦运用广泛,同时还有部分民族调式。值得一提的是小学教材中曲式的应用也比较广泛,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还不够集中,所以乐曲不会超过四个乐段,并且大多为方整性乐段。随着年级的增长,曲式逐渐扩大,有的曲子出现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等。

3.在小学音乐教材编配中,和声也占重要一点,和声是重要的音乐元素之一,人音版教材为了让学生从小建立起和声的观念,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由浅入深,潜移默化。一是横向的和声走向,在二年级上册的课本《音阶歌》中,作者仅用简短的四句话编配 ,但将和声效果显著突出。它的和声走向依次为Ⅰ-Ⅳ-Ⅳ-Ⅰ,Ⅰ-Ⅳ-Ⅳ-Ⅴ,Ⅰ-Ⅰ-Ⅳ-Ⅳ,Ⅰ-Ⅰ-Ⅳ-Ⅴ-Ⅴ7-Ⅰ。在简短的乐曲中,有半终止到终止的呈现,作者用正三和弦作为框架,半终止结束在Ⅴ。第二句的Ⅳ可以用Ⅵ代替,但持续Ⅳ也无可厚非,音乐性依然完整,连贯。二是纵向的和声走向,和声技术理论运用于人音版教材的合唱曲、合奏曲等形式。在六年级上册的课本中,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节选)》除主旋律外,加入了手铃、木槌、三角铁,通过节奏节拍的控制,形成具有和声性质的伴奏内容。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纵向和声支撑。

二、力度与节奏

在有的乐曲中抓住力度进行才是这个音乐的关键,音乐课本中,pp、p、f、ff、sf等力度记号用于体现歌曲情感。通过力度的变化获得鲜明的强弱对比,由此能够有力的塑造音乐形象。例如一年级下册江西童谣《小宝宝睡着了》,用较轻的声音来演唱,这类乐曲与强的声音是有矛盾的。反比一年级上册的《劳动最光荣》演唱力度就要增强,表现出坚定,活泼,劳动的气氛。人音版教材将常用的力度记号标注于歌曲醒目地方,让学生一目了然的观察到音乐内容。从而在表达音乐之时能更完整、形象。

除力度,节奏也更为重要,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在人音版教材的知识与技能模块中,由浅入深,就本堂课歌曲为例,讲述不同节奏的运用,然后学习与掌握。 低年级课本中,大多使用简单的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中高年级课本中,加入附点、切分音、倚音、三连音等节奏,并使用密集广泛,难度有所加强。在四年级上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曲编配中,在前奏中加入了三连音的节奏,由于音乐中三连音节奏形式简单明快,与其他节奏形式表现出完全不同的音乐效果,常用以表达激动、流动起伏的音乐形象出现,结合冲锋号,让学生感受到号角式音调的作用,三连音带来的号召性和鼓舞性。歌曲推动情感,充分发挥休止符干脆、果断、坚定有力的特定艺术效果,附点八分音符和弱拍的使用更具有动力感的特性,更像一浪一浪的冲劲一样,激励我们勇往直前。学生在情绪激昂地演唱歌曲时加入准确的节奏节拍能够使乐曲更完整,感受爱国的情怀和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三、节拍与速度

节拍是一种常见的音乐符号,它与其他音乐要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是线谱还是简谱, 节拍都是位于乐谱的左上方, 紧随调号之后, 仅次于曲名、调号, 处于第三醒目的位置。节拍具有使创作者、演奏演唱者、聆听者聚精会神,融入音乐的作用。创作者赋予节拍不同的强弱意义,演奏(演唱)者赋予节拍演奏强弱的意义,聆听者赋予作品更多期待的意义。人音版教材中节拍一般以1/2、1/4、2/4、2/2、4/4、3/8、6/8等节拍为主,除了西洋音乐节拍外,在我国传统音乐中,板和眼也用来区分强弱拍,“板”用来代表强拍, “眼”用来代表弱拍。包括有板无眼、散板、摇板等特殊节拍。

人音版教材中,一二年级音乐曲目大多数是2/4拍、4/4拍为主,如《打花巴掌》《新年好》等,在三年级上册中上海童谣《摇啊摇》《钟声叮叮当》中首次出现了6/8拍节拍,四年级下册加拿大民歌《白桦林是个好地方》出现2/2拍。说明从中年级开始节拍逐渐丰富、复杂,学生学习范围广泛。在六年级下册《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中,出现变化节拍,4/4、3/4、2/4在曲子中混合使用,拍号的频繁变换作曲家改变音乐律动的一种手段,比通篇单一的节拍更能体现音乐元素运用的灵活性。也对学生的节拍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的节拍呈现乐曲不同的速度与风格。

人音教材中除演唱歌曲外,加入其它器乐演奏形式的曲目,不同乐器演奏的曲目,速度形式也有所变化。除了演唱演奏形式外还加入了欣赏内容。欣赏课中钢琴曲《黄河协奏曲》《致春天》,独唱《打起手鼓唱起歌》《嘎达梅林》,合唱《我们多么幸福》《我和你》,京剧现代戏《红灯记》《甘洒热血写春秋》等一些作品的选入,也为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内容,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速度形式呈现不同的音乐类型。

人音版教材通过“聆听”“演唱”“知识与技能”“编创与活动”等板块呈现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选择表现艺术作品,通过呈现音乐作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人音版教材要求符合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标准,是其标准的体现。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从音乐形式要素出发,一方面培养学生的音乐底蕴,另一方面培养综合素质更高的专业人才。在“文化传承”“文化自信”的理念下,人音教材内容形式丰富,积极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結构编排合理,从基础入手合理指引学生,充分的体现了教材以学生为本,注重实践性、科学性、均衡性多元化的特点。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项目(GH180669)。

参考文献:

[1]吴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

[2]《义务教育科学书.音乐.教师用书》,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年。

[3]杨白雪:《当代音乐教育之追本溯源—人音版小学音乐实验教材分析》,《戏剧之家》2018年第11期。

[4]黄琦:《当代中小学音乐教材建设初探》,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吴明泽 长春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冯 楠 长春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乐曲节奏技能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节奏
轻快漫舞
拼技能,享丰收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
悲伤的乐曲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