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明白的老年投资理财者

2020-12-03

晚晴 2020年11期
关键词:保本投保资管

理财市场“生变”

银行保本理财正在退出历史舞台。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银行在半年度业绩报告中披露,保本理财已经清零。此外,截至今年7月末的银行理财数据也显示,广发银行、华夏银行等保本理财产品的数量和规模余额为零。

除了“保本保息”难觅,理财产品收益率最近也一路走低,不仅不再是稳健投资者的“香饽饽”,而且还屡屡遭到投诉。业内直呼,投资者教育任重而道远。

9月18日,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称,银行、支付机构在进行营销宣传活动时,不得明示或者暗示保本、无风险或者保收益等,不得对非保本投资型金融产品的未来效果、收益或者相关情况作出保证性承诺。

多家银行保本理财清零

从半年报和理财统计数据来看,目前已有不少银行保本理财数量和规模余额实现清零。此外,截至今年7月末,民生银行存量仅有1只保本理财产品,规模余额为 2亿元;光大银行和中信银行分别尚有2只产品,7月末存量规模分别为3.48亿元和21亿元。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称,今年上半年,银行保本理财的余额、嵌套投资的理财产品规模较资管新规发布时分别减少了62%和31%。

“实际上,自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以来,保本型理财产品就开始了清退进程,尽管今年受疫情影响,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一年,但银行机构加紧清退存量刚兑产品恰恰是对资管新规要求的积极回应。”民银智库高级研究员应习文表示。

中低风险产品投诉多

“当时买的时候说不会亏本,可这过去快5个月了,别说收益,本金都一直在亏着。”北京市民胡女士在5月初购买了一款风险等级为R2(稳健型)的净值型理财产品,目前处于浮亏状态。胡女士认为此产品涉嫌虚假宣传,因此进行了投诉。

今年5月以来,针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诉居高不下,且集中在风险等级为R2的中低风险产品,投诉理由多为产品涉嫌虚假宣传。其背后反映出的不仅仅是投资者对于“保本保息”的执着,还有目前投资者教育的不甚到位以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不尽完善。

“风险等级为R2的理财产品从产品说明上来看是不保本的,不过亏本概率通常很小。但当出现系统性风险时,比如今年债市大幅回调,这些产品还是会出现亏损。这一点,在投资者购买时,银行就应该及时向投资者披露相应风险,不应有刻意隐瞒、暗示保本等违规操作。而对于投资者而言,也需要学着接受收益率高、风险自然也高的事实。”应习文表示。

为诈骗提供可乘之机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百姓运用金融工具开展财富管理的需求越来越高,金融产品也趋向多样化与复杂化。但百姓理财投资观念与知识结构更新远远跟不上金融产品变化速度,这给一些不法金融诈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比如,近期频频出现的“代理退保”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保险产品最重要的功能在于保障,分红收益只是一个附加功能,且分红水平会随保险公司每年投资收益情况发生变化。但很多投保者并不知晓这种产品特性,将其等同于一般理财产品,加之可能存在的销售误导,使投保者形成了利益期待落差,这为“代理退保”的說辞提供了心理基础。

当听到“您的分红保险收益连银行活期利息水平都达不到。如果想弥补损失,可以把保险退掉,将这部分资金转换成收益更高的产品”时,消费者很容易上当。原因在于,投保者没有真正了解分红保险产品特性。这不仅导致经济损失,还可能在再次投保中因健康状况变化,遭遇重新计算等待期、提高保费甚至被拒保的风险。

树立理性投资观念

在“人人投资”的时代,“投资理财”的内涵随着时间推移会被不断植入新的内容。投资者想在这个眼花缭乱的个人投资时代有所收获,首先要了解适合自身的投资产品特性,切忌冲动投资。

面对投资新品,投资者应树立理性投资、价值投资观念,尤其要理清自身需求与可用资金,不宜一味追求赚“快钱”。“金融知识普及月”上,监管层最新提示是:“在实践中,承诺保证本金的金融产品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作为老年消费者,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应该是,在购买金融产品时认真阅读合同,了解权利义务,不能闭眼签字,更不能随意让人代签。也许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投资中将风险降得更低一点。(来源:《金融时报》、中国经济网)

猜你喜欢

保本投保资管
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不改转型方向
互联网财险投保者
财政部:资管产品暂按3%征收率缴纳增值税
券商资管挑战重重
刘珺?:大资管是金融脱媒的路径之一
非保本理财产品
保本理财产品
非保本理财产品保本理财产品
非保本理财产品保本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