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

2020-12-03

名师在线 2020年31期
关键词:司马光文言文核心素养

刘 英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人民小学,福建南平 353500)

引 言

现行统编版教材从三年级上册至六年级下册共选编14 则文言文,这些文言文大多语言精练、篇幅短小,在语言表达上与现代白话文有很多不同之处,对于没有文言文学习经验和能力的学生来说有一点学习难度,很容易使其产生畏难心理。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主题、教学要求、课后习题、交流平台等设计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文言文学习,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意识,并在积累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1]。

一、“趣”“味”合一,提高学习兴趣

(一)在动漫中激趣

在统编版教材中的文言文大多可以找到对应的动漫影片。教师可在教学时适时播放相关动漫影片,让学生在欣赏动漫影片的过程中渐渐爱上文言文。例如,在教学文言文《司马光》时,教师可以播放动画片《司马光砸缸》,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同时为学生完成课后习题“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做铺垫。在教学完这课后,教师可以再次播放《司马光砸缸》,让学生用文中的语句为画面配音。在配音的过程中,学生能轻松背诵这则文言文。又如,在教学《精卫填海》时,教师可以播放动画片《精卫填海》,使精卫坚忍不拔的精神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在表演中激趣

《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所在单元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简要复述文章内容的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大意、梳理文章情节后,可以让学生试着展开想象,把这则文言文改写成剧本,加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让学生分小组合作上台表演,从而使学生在表演中培养复述能力,感受人物形象。又如,在教完《杨氏之子》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根据文本内容适当联想当时情境,并思考问题:“杨氏之子与孔君平是怎么对话的?他们的神情又是怎样的?”进而改写课本剧,上台表演。

(三)在游戏中激趣

1.你问我答的游戏

《司马光》一文只用了三十个字,就把司马光砸缸救同伴这件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写得一清二楚。这正对照了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学写一件简单的事”。因此,当学生理解《司马光》的主要内容后,教师可以利用你问我答的游戏,让学生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学生读得有趣,读得有效,并在一次次的你问我答中背下了这篇文言文。接着,教师可以请小组代表上台讲故事,顺利地完成课后习题“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2.闯关乐园的游戏

在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聪慧儿童闯关乐园”的游戏进行教学:第一关,读得有滋有味;第二关,诵得有滋有味;第三关,讲得有滋有味;第四关,演得有滋有味。

3.争当“私塾先生”的游戏

例如,在教学《守株待兔》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争当“私塾先生”的游戏进行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每组学生轮流当“私塾先生”,有板有眼地给“童子们”讲解课文中某句话或某个字的意思。

(四)在解字中激趣

例如,在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时,在学生读通、读顺文言文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看插图、借助工具书等读懂每一句话,然后把自己弄不懂的字词圈出来,在小组交流后,让学生把不懂的字词写在黑板上,针对学生容易理解错误的地方予以点拨。又如,在教学《司马光》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组词法让学生理解“戏”的意思是嬉戏;可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区别“瓮”与“缸”;还可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理解“迸”的意思;还可通过动作表演让学生理解“光持石击瓮破之”这句话的意思。再如,对于《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中的“诸儿竞走取之”这句话,教师可联系三年级《守株待兔》中的“兔走触株”,讲解“走”字在古代的本义是跑,而不是走。

二、“读”“背”并举,实现教学目标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教学同样要以“读”为主线,层层推进,让学生读出层次感,直到熟读成诵[2]。

(一)读准字音

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不同,有许多通假字。虽然不要求学生理解掌握这些词语的特殊语法,但教师还是要对此做一些浅显的解释,特别是朗读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读音。如《两小儿辩日》一文“孰为汝多知乎”这句话,句中有两个通假字。在学生朗读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变换读音。

(二)读顺课文,把停顿读准确

教师在教学时要把一些难读的长句划分成几个短句,帮助学生掌握语句的停顿。例如,在教学《杨氏之子》一文时,教师可以先将这篇文言文正确的诵读停顿方法用课件展示给学生,特别是最后一句“家禽”这两个字要分开来读,“家”和“禽”表示不同的意思。接着,教师要一句句领读,一遍遍指导,直到学生把停顿读对,从而使学生在反复跟读中形成语感,把停顿读对。

(三)读懂内容,把内容读明白

在文言文教学中,文言文的一些语言规律,如音韵、语调、语言、句式等,大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教师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对其加以琢磨、体察,直至感知、领会。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内容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读法,如朗读、默读、精读、速读、听读、跟读、引读等。例如,在诵读《司马光》一文时,“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要读出着急的语气;“光持石击瓮破之”要读出敬佩的语气;“水迸,儿得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与群儿戏于庭”要读出欢快的语气……这样,学生就会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四)熟读成诵,把情感读出来

在文言文教学中,在学生掌握了文言文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熟读,直到读出情感,读出味道。首先,让学生自己先练习朗读;然后,随机点名学生试着朗读;接着,让学生自己反复朗读;随后,让学生分角色演读,深入体会意境;最后,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例如,在教学《司马光》一文时,教师可以利用“你问我答”的游戏,先让学生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再把原文的标点去掉让学生朗读,尝试根据对文章大意的理解自行断句。这样,学生读得有趣、读得有效,又能轻松地背下这篇文言文。

三、“文”“言”共生,落实文字训练

“文”“言”共生,是指人文思想与语言文字同构共生、和谐统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一)运用理解技巧,合作理解句意

小学阶段是文言文的起步学习阶段,教师如果对学生进行机械枯燥的讲解,就会打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因此,在句意理解上,教师既不能让学生囫囵吞枣,又不能逐词逐句地让学生进行翻译。在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后,教师要教给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技巧,如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看插图、借助工具书等[3]。

首先,学生自读自悟。学生运用文言文学习技巧自学、揣摩句子的意思,直至读懂每一句话,遇到自己弄不懂的,可以先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与同学们讨论。然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团结协作,讨论对每句话的理解,并将弄不懂的词句记下来,留待全班交流或向教师请教。接着,全班汇报交流。各小组派出一位代表阐述每句话的意思,学生互相评议。在学生说不出答案时,教师应予以点拨。最后,针对各组提出的疑难问题,全班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教师点拨,并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形成全文大意。

(二)结合口语生成点,展开说写训练

入选统编版教材的文言文一般短小精悍、意蕴深远,而且有许多口语生成点。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抓住文中知识点或矛盾聚焦点引导学生进行说写训练。

例如,在教学《杨氏之子》一课时,笔者就对“未闻”进行了品读,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走近杨氏子,体会他的机变与智慧,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首先,让同桌之间合作读对话,并想一想杨氏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在交流时,有的学生说:“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他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联想到了孔雀。这在兵法上就叫作‘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有的学生说:“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委婉回答,显得有礼貌。”然后,笔者让学生比较加上“未闻”的句子好在哪里,引导学生通过师生合作读、同桌互读等体会加上“未闻”一词的好处。接着,笔者提问:“如果来的不是孔君平,而是黄君平,杨氏子会怎么回答?”“如果来的是柳先生、马先生,杨氏子又会怎么回答?”学生可以依据文本模仿练习,从而体会杨氏子的聪慧。最后,笔者对此进行了总结:“同样一个意思,稍稍拐了个弯,就委婉、得体、不失礼貌了。这就是说话的艺术、语言的魅力!”

在此情境中,笔者通过迁移运用“未闻”这样一个古文中较为典型的语言现象,增强了学习古文的趣味性,对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做了很好的诠释。

此外,教师还可挖掘教材中的“非语言因素”,如人物、情节、内容、主题思想等,让学生复述、改写、辩论、写读后感、表演等。例如,对于《学弈》一文,教师可让学生改写成记叙文;对于《两小儿辩日》,教师可让学生表演。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延伸和创新文言文课堂教学,达到“古文新教”的效果。

结 语

总之,文言文是语文学科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时代和学习能力的局限,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较大,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对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趣”“味”合一、“读”“背”并举、“文”“言”共生,让学生亲近文言文,习得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提升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司马光文言文核心素养
文言文阅读专练
当代人写文言文,就是一场尴尬的行为艺术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永不说假话
司马光说谎受责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