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另一个世界 另一重境

2020-12-02尉志坚

现代艺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壁画材质当代艺术

张莉萌

1973年出生于四川,毕业于清华美院设计专业。中国装饰协会(CBDA)高级设计师画家,教师,非鱼艺术设计机构创始人。师从岩彩画家尉志坚研习岩彩、重彩绘画,同时受教于胡明哲教授、王雄飞教授。

观察张莉萌的作品,我们看到她用她的智慧解读着诸多如伟大的敦煌、新疆、西藏等千年遗存的艺术瑰宝并从中汲取营养,这些历尽沧桑岁月充满了时间感历史感的作品,给了她无限的创作灵感。而中华文化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文化精神在她的作品中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

张莉萌是个善于学习的人,即对传统文化有着精準把握,又对西方当代艺术有着独特理解,在绘画画面构成及色彩运用中可见一斑,比如DavidHockney、PemaRinzin等,与这些西方名画家画作有着相似饱和色调,渗透着情绪与灵气。

“通过可见的,表现不可见的”,不管是传统壁画营造的美好天国,还是当代艺术家呈现的未来场景。作者在创作中从新的视角去理解:艺术不是对现实的描摹,是对存在的思考,是传递思想、表达感受。张莉萌认为:艺术进行到当代,是不可逆的进程。当代艺术已经跨越了多种艺术形式,能被称为艺术品的东西,一定是人性、真实、由物质表现转向精神表达的作品,不论是用笔墨、用岩土、又或者是其他一切可能的材质,而张莉萌选择了岩彩这样一种既古老又蕴含历史和现实意义的材质。

她汲取了传统藏传壁画的色彩精神表达和材质华丽的表现,创作出当代艺术作品。这些作品简单而抽象,引领我们去思考,仿佛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到达另外一重境界。她的作品《藏传壁画组》源自藏传壁画的艺术形象,壁画受印度波罗王朝艺术及尼泊尔艺术影响,亦与敦煌壁画有相通之处。作者采用与壁画相同的天然材料绘制,运用独特的色彩表现手法,对形象进行艺术提炼。《听法菩萨》体态优美、精美细致,不同肤色体现了世界大同的观念。《不动明王》面孔生动、气场强大,意寓降伏切恶魔、扫除一切障难。亦与今日世界之意愿相通。作者在巴黎参加BUSINESSARTFAIR画展时,尽管文化不同,语言不通,但有法国参观者透过翻译对她讲道:“看见了凶狠外表下慈悲的心,感受到它的两面性”,实际这个作品:《不动明王》恰恰是菩萨的忿懑相。作者感受到绘画一定是能透过表象,传达超越画面的感受。

作品《摩羯观》意在体现“物自体”这一哲学概念中蕴含的深义,让我们在这不断变幻的时代,思索表象与真相。作品圆形构图,如同宇宙般呈现。描绘藏传佛教中的“摩羯鱼”正跃出水面的瞬间,水纹由传统壁画人物衣纹图案构成,隐喻现实俗世生活,空中多个白色“摩尼”则象征众人无处不在的智慧。而“摩羯鱼”却只见鳍,不见主体。众人在俗世生活用尽全部智慧,也只能窥探表象与真相的一麟半爪,不能见认识之外又绝对不可认识的存在物。画作构图充满装饰意味,材质颜料来源传统岩彩工艺,色彩运用饱满古老如同藏族壁画,铺色、贴金、描线都是传统壁画技法。

作品《象中象》,观念来源于喜马拉雅地区流传千年的沙画坛城艺术,呈现出坛城坍塌的过程,令观者深知诸行无常、体味诸法无我。作品沿用喜马拉雅地区古老沙画坛城图案,坛城在虚拟三维空间自,上而下散落,从右至左如风吹动,增强感官的现实感。强烈高饱和度的底色隐喻完美世界。在美好现实世界,坛城不可挽回地扭曲、坍塌、散落,在如同时间般不可逆的现实世界,体现存在之可贵、瞬间之美好。画作强调岩彩颗粒质感与沙画坛城如出一辙,色彩艳丽同样取材于传统,融入现代绘画技法让虚拟场景呈现。

猜你喜欢

壁画材质当代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当代艺术拓展城市文化新“绿洲”
三观壁画
刚柔并济
“反美”壁画
克里夫兰当代艺术三年展论坛
“飞蛾”修复壁画忙
材质放大镜电光闪耀亮片
外套之材质对比战
针织衫之材质对比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