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科学兴趣需寻窍

2020-12-02张文亮

发明与创新·小学生 2020年11期
关键词:铜片玻璃球香蕉

张文亮

科学课是一门集知识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于一体的课程,学生如果对科学课感兴趣,则可望于干中学科学、于乐中学科学。所以,教师应巧妙地采取多种措施持续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学习科学知识,多实践、多探究。

一、选取电影或电视剧片段激发兴趣

科学课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播放电影或电视剧里的片段,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判断剧情发生的可能性,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他们运用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在探究小学四年级科学《车动了吗》的“活动1:以什么作参照”时,我播放电影《铁道游击队》中的一个片段:大队长刘洪和孩子们组成的“飞虎队”爬上日本鬼子的火车劫煤炭和粮食,让学生判辨“以什么作参照物,能看到火车在运动”。经过认真观察与讨论,学生接二连三地说出自己的观点。

学生1:“张老师,以桥墩作参照物,我能看到火车在运动。”

我:“为什么?”

学生1:“因为桥墩是行进火车外的物体。”

我:“可见你对知识领会得透彻。”

学生2:“张老师,以这列行进火车上的煤炭作为参照物,它就是静止的!”

我:“为什么?”

学生2:“张老师,您看,电影里‘飞虎队正在火车厢顶‘偷日本鬼子的煤炭,确实感觉它是静止的。”

我:“你观察细致,分析得也合情合理。”

…………

我巧借电影或电视剧片段实施教学,学生们兴致都很高,全身心投入到探究中,不仅巩固了知识,还对知识点进行拓展延伸,丰富了认知。

二、设计好玩的实验激发兴趣

实验是一项兴趣盎然的活动,教师巧妙地设计好玩的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玩心,使他们产生主动探索的动力,积极发现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的实验不仅需符合学生认知实际,还需遵循一定的规律,这样才能使实验发挥服務教学、增长知识、鼓舞兴致的效力。

在探究小学四年级科学《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1:让灯泡发光”时,我设计了“香蕉电池”实验。

实验目的:制作香蕉电池

实验材料: 1根香蕉、3块铜片、3块锌片、3根导线、1个电子钟、一盏LED灯、水果刀和打火机

实验过程:

将香蕉切成长度差不多的4段,将皮剥下来,再拿出3组带有铜片和锌片的导线,将铜片和锌片分别插在4段香蕉上,使它们顺次连接在一起。

接着,拿出电子钟,将电子钟上的铜片插在只插有一块锌片的那段香蕉上,将电子钟上的锌片插在只插有一块铜片的那段香蕉上,这时,我们发现,电子钟上显示数字(见右图)。然后,将电子钟换成带LED灯的导线,将正极接在铜片上,负极接在锌片上,LED灯亮了起来。

学生们兴致很高,非常乐于做实验。就实验效果来看,每组的电子钟都显示了数字,LED灯也亮了起来。而实验设计也达成了教学目标,激励学生积极探索、动手实践,从而获取知识。

当聊及体会时,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分析原理,有的提出疑问,探究兴趣愈加浓厚。

学生1:“香蕉中的水分相当于电池中的电解液。”

学生2:“用4小段香蕉比用一两小段(每小段香蕉长度、大小大致相当)产生的电压大。”

学生3:“将其他的金属片插在香蕉上,行吗?”

学生4:“用其他的水果制成的电池能使小灯泡发光吗?”

…………

三、开展角逐游戏激发兴趣

高尔基曾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游戏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给予他们探索、体验、感知、认识世界的机会。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游戏元素融入教学内容,开展角逐游戏,吸引学生注意,使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参与到学习中来,从“我被逼而学”变成“我愿意去学”。

例如,教授小学六年级科学《方便的手轮》一课,引入新课时,我让班上最高的男生与个子较小的女生进行角逐游戏:女生站在教室门前面,单手抓住门把手,做好往里推的准备,男生站在教室门后面,用双手按住教室门内侧最靠近门的中间折页(我校教室的所有门都装有3个折页)的地方,做好往外推的准备,随着一声令下——“同时推”,他们同时往不同的方向推,最后女生获胜。为什么个子较小的女生能够战胜高大的男生呢?学生们对此很感兴趣,迫不及待地想探究手轮的奥秘。接下来,我便开始新课教学,带着学生们研究手轮。

在探究小学四年级科学《运动与摩擦力》的“活动1:感受摩擦力”时,我准备了两个大小一样的玻璃球、一双竹筷子和一双不锈钢筷子,请一个瘦弱矮小的女同学和一个强壮高大的男同学到讲台上来,然后示意女同学用那双竹筷子夹其中一个玻璃球,结果她轻而易举地把玻璃球夹了起来,同时男同学用不锈钢筷子夹另一个玻璃球,结果他使出了吃奶的劲,都没有把玻璃球夹起来——以失败告终。通过这种角逐游戏,学生感受到了摩擦力的魅力,探究兴趣高涨,更乐于去探索知识,学习新本领,提高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铜片玻璃球香蕉
弹玻璃球
“果蔬电池”求真趣
一颦一笑
玻璃球大搜寻
快手香蕉饼
土豆做电池
瓶里有香蕉
香蕉
巧放玻璃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