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建设研究
——以南京晓庄学院机器人“第三空间”为例

2020-12-02畋,张婧,曾

无线互联科技 2020年18期
关键词:第三空间工科机器人

曹 畋,张 婧,曾 炜

(南京晓庄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1)

1 研究背景

1.1 新工科的兴起

面对全球新一轮的产业和技术升级,国家提出了符合我国实际发展状况的中国制造2025重要发展战略。2017年2月,教育部在复旦大学“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上首次公开提出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 “新工科”的实施规划[1]。次年3月,教育部又公布了国家首批“新工科”实践和研究项目。在“新工科”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机器人、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专业。目前,国内各大高校都已将新工科建设提上议事日程。

1.2 高校图书馆的重新定位

虽然高校图书馆进行了多年的数字化建设,但高校图书馆的定位没有发生过较大变化,仍然定位在文献的收藏上,只是收藏结构发生了变化,数据库与数字资源日渐占据了主导地位。现在高校教师大量使用数字资源却很少进入图书馆,大学生喜欢到图书馆往往不是找书,而是寻找一个区别于宿舍的学习氛围。因此,第三空间的发展定位为高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作为高校图书馆主要读者——大学生,他们到图书馆也并非只是借阅图书,更多的是需要一个既可以安静读书,又可以与人交流,还能参加各种学习活动的场所。在这个公共空间里,即能体现图书馆对教学和科研的支持,又能为读者提供一个便捷获取信息,宽松舒适的适合学习交流的平台。

2 国内外对图书馆“第三空间”的实践

2.1 概念店

在图书馆中设置概念店,简单来说,就是将图书馆与商业、娱乐、休闲结合起来。目前这种“第三空间”形式主要在公共图书馆中比较多见,最为著名的要数伦敦的Idea Store概念店。在Idea Store中,读者不但可以看书、下载,还有舞蹈练习、音乐培训、休闲咖啡,甚至每年提供多达800多种的学习和拓展培训课程及各种丰富的活动。

2.2 信息共享空间

最早的信息共享空间雏形始于1992年美国爱荷华大学图书馆建设的开放信息走廊,随后全球图书馆开启了各种类似的信息共享空间探索建设。总体来说,信息共享空间能极大提升读者的信息获取效率,有助于提升读者的信息素养[2]。国内上海图书馆和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是开展信息共享空间建设较早的单位。

2.3 真人图书馆

真人图书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在图书馆借阅真人的新型模式,最早是丹麦的5个年轻人的创意。图书馆开展真人图书馆服务,有利于隐性知识的共享与挖掘。国内较早开展真人图书馆服务的比如同济大学图书馆在读者服务月活动中开展的“真人图书”系列服务[3]。

3 新工科背景下对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的思考与实践

3.1 如可看待高校图书馆的第三空间

本文中的高校图书馆的第三空间中所指的“第三空间”,一般认为是1996年爱德华·索雅提出的,后来被借用到图书馆界。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大学生主要的生活空间被看作第一空间,学习的场所被看成第二空间,那么大学图书馆就可能成为一个学习和休息的中间状态空间,称之为高校图书馆的第三空间。使高校图书馆成为第三空间,是将高校图书馆从借阅和收藏的中心,拓展为收藏、借阅、学习、休闲、互动、交流融为一体的提升素质的场所。大学图书馆正是这种“第三空间”建设的最佳载体[3]。

从国内外对“第三空间”的实践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开展“第三空间”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在当前新工科学科建设的背景下,对高校图书馆机器人第三空间创新实践既是对新工科中热门的机器人领域的研究探索,是基于高校图书馆推动混合团队建设、学教研产的多向融合创新,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科建设进一步提升学校整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3.2 如何建设高校图书馆的第三空间

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的第三空间建设必须坚持资源、空间、服务3个方面的协调。从资源上来讲,要进一步打通各类型馆藏资源的一站式服务。从空间上来讲,需要重构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布局,提供适合各种服务场景的服务场所。从服务建设来讲,应当让高校读者到馆后既能享受读书、借阅的传统服务,亦能满足视听、创新、数据需求等新服务[4]。

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的建设要因人制宜、因馆制宜、因校制宜。每个高校图书馆的客观情况都不同,每个学校的学科、专业特色都不一样。因此,不能照搬其他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的样子。而要以读者为中心,思考适合本校图书馆,本校学科发展建设的第三空间建设。既不跟风,也不因循守旧,扎扎实实地推进适合本校本馆的图书馆第三空间的建设。

3.3 本校图书馆机器人第三空间实践

南京晓庄学院非常重视新工科的建设,2017年学校官方网站就转发了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做好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同时,由于南京晓庄学院一贯重视创新教育,使得信息工程学院和电子工程学院的机器人战队,屡屡斩获国内多项机器人比赛名次[5]。笔者于2017年开始与本校信息工程学院开展机器人创新合作,期间又获得教务处开放性实验项目的支持,利用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和服务优势,进一步将创新模式向全校推广和推进,进而推动全校的新工科建设。一种图书馆多功能智能机器人、一种可移动多功能图书馆咨询机器人、一种图书馆咨询服务机器人、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机器人实验平台、一种高校公共事务大厅自助服务机器人、一种自主导航的移动机器人等一批专利就是在这期间申报的。本次结合学校2019学校“新工科”专项科研课题,进一步理清了本馆机器人第三空间建设的思路,推动了本馆机器人第三空间的建设。在此前的基于机器人研究领域的开放性实验项目中,就吸引了来自数学、网络、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多个专业的学生参与。本次实践中笔者进一步尝试与学校学工处开展合作,尝试和学校相关社团合作,在与相关院系老师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努力。此外,让学生参与到图书馆机器人第三空间相关活动和项目中来,如:了解相关专利写作方法,创新工具使用等。虽然开创机器人第三空间的道路并不是平顺的,但相信点滴的积累终将获得更为广泛的认同和参与。总之,机器人第三空间的建设是基于本校实际情况,开展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混合团队建设、学教研产多向融合的创新,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科建设的新形势,是进一步提升学校整体竞争力的有益实践。

4 结语

本次研究围绕探究图书馆建设机器人第三空间的价值和建设路径进行,进一步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图书馆第三空间建设,有助于本校图书馆结构的新一轮升级。特别是实践了将与机器人领域相关的教学资源、科研资源、产业资源及学生资源在“第三空间”进行交叉融合创新,学校内外更多的单位,如:校内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社会上的机器人科级公司都在本轮研究中战略加盟。研究还围绕机器人第三空间重构学习方式、服务方式、思维方式,进而推动相关学科的多元化发展,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通过研究,已初步探索出适合本校图书馆机器人第三空间的路径,与进一步发掘图书馆机器人第三空间的价值思路,为图书馆成为支持全校“新工科”建设的空间定位提供了依据。为“新工科”,特别是机器人领域的教学资源、科研资源、产业资源及学生资源在“第三空间”进行交叉融合创新实践提供了新思路。本次研究还对重构学习方式、服务方式、思维方式,进而推动相关学科的多元化模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第三空间工科机器人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从空间批评的角度看《偶遇者》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