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前端工程师的应用型课程建设探究

2020-12-01刘晋钢曹小凤刘杰张立凡

软件导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翻转课堂

刘晋钢 曹小凤 刘杰 张立凡

摘 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教学质量评价是检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成效的重要途径,前端工程师是近年来颇受重视的一个新兴职业。在分析新工科建设内涵及重要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应用型院校课程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结合前端工程师岗位需求现状,以太原工业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提出采用“案例驱动+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建立健全多元化课程考核方案,构建面向前端工程师的应用型课程体系结构,探索适合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课程建设改革之路。

关键词:前端工程师;分层递进教学案例;翻转课堂;多元化课程考核体系

DOI:10. 11907/rjdk. 192790

中图分类号:TP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20)010-0272-04

Abstract:Application-oriented personnel training is urgently needed for local universities.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test the effectivenes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Front end engineer is a new profession that has been valued in recent years. We analyze the connotation of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then discuss the commo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Taking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of Taiyu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we construct an application-oriented curriculum architecture and combin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ront-end engineers job requirements. It is proposed to strengthen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adopt the mixed teaching mode of “case-driven and flipped class”, establish and improve a diversified curriculum assessment system, and build an application-oriented curriculum architecture for front-end engineers. The way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reform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has been explored.

Key Words:front end engineer;progressive teaching cases;flipped class;diversified course assessment system

0 引言

前端工程师是近几年才真正开始受到重视的新兴职业,该岗位从网页制作演变而来,主要职责是利用HTML5、CSS、JavaScript等各种技术开发产品界面,增加交互功能,同时结合后台开发技术进行各种Web应用开发。目前,腾讯、阿里等IT企业均需要大量的前端开发人才[1]。2019年,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将小程序研发作为自己的重要战略。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将小程序定义为: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也体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不用关心是否安装了太多应用,应用将无处不在,随时可用,但又无需安装。各类小程序开发与前端课程紧密相关[2]。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新时期针对地方院校提出的新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主要是满足地方产业需求,解决生产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3]。在国际上,诸多国家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纳入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历来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是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学习的标杆。但我国与德国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差距较大,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不当是主要原因[4]。

太原工业学院是山西省应用型人才培养首批试点院校排头兵,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作为计算机工程系新建专业,其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正处于逐渐完善阶段。目前,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实习实训基地共建、课程嵌入、订单式、工学交替等模式。虽然高校和企业都在努力促成校企合作高质量与良性发展,但由于高校和企业诉求不同,因此大多数校企合作流于形式、轻视内涵[5]。针对上述情况,在计算机工程系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以培养学生应用技术能力为中心,构建面向前端工程师的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强化教学实践环节,深入开展校企合作,采用“教学与产业对接”的思想指导教学模式改革。

1 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的主力军。太原工业学院作为山西省首批应用型院校排头兵,与国内同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相比,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存在一定差距。當前,太原工业学院迫切需要加强内涵建设,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结构。

1.1 课程体系构建基本准则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应用型课程建设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要满足“3个符合度”,首要任务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基础就是课程教学。因此,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归根结底是课程及课程体系改革与完善。早在2010年,教育部已经启动了我国各级各类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对培养高质量应用型本科人才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更为重要的是,部分新建本科院校的某些工科专业被列为试点专业,起到了很好示范作用,也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挑战和更高要求。这必然会触动人才培养基础环节即课程体系重构,促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重大变革[6]。本文从课题体系建設入手,借鉴成功经验,全面提升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1.2 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建设现状

国内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自成立以来,一直注重 “双师型”人才培养。在课程转型建设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然面临诸多发展困境,需要高度重视,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1.2.1 应用型课程建设成绩

应用型课程建设成绩可从顶层设计和建设细节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1)顶层设计。应用型本科院校制定《关于全面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标准)的通知》和《关于制订实践类课程标准工作的通知》,明确应用型课程建设工作思路与实施方案,并修订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制定)工作指导意见》,从课程定位着手,搭建应用型课程体系结构。

(2)建设细节。在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引入MOOC、微课、实训仿真项目,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采用校企联合培养、邀请生产一线专家进课堂等方式,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增强其岗位意识;在计算机类课程中应用无纸化考试系统,鼓励一线教师开发课程试题库,从多维度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1.2.2 应用型课程建设困境

应用型课程建设困境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缺乏应用型课程体系全局观、应用型教学实施不到位和应用型课程考核体系不健全。

(1)缺乏应用型课程体系全局观。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专业岗位群的职业需求应该与课程高度匹配,能体现出应用型人才成长路径。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需求不明确,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认识不清晰、不全面,没有从大局上把握,存在诸如课程类别模糊、课程门数众多、课程没有深度、理论学时多等问题。课程内容、学时数、实验学时数等都需重新整合,部分院校师生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缺乏认同感与积极性。

(2)应用型教学实施不到位。应用型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必由之路,只有充分把握社会发展方向、职业定位、岗位需求等,才能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因此,要将应用型人才培养落实到应用型教学过程中。目前,应用型院校对教学的应用型建设缺乏全面认知,仍存在以知识讲授为主的教学行为,并未彰显出应用型办学特色。

(3)应用型课程考核体系不健全。当前课程考核依然停留在试卷层面,教师通过试卷考核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单向评价,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方法及策略的逆向反馈,难以反映应用型培养目标。真正的课程考核应该是一个动态评价、双向反馈的过程,这一动态评价过程中,教师向学生反馈学生学习效能,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出建议,教师修正自我不足。

2 教学革命

根据应用型课程建设基本准则,在新工科背景下,建立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目标,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建立教学资源平台,健全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展开一场深刻的“教学革命”。

2.1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多元性

“新工科”这一概念自2016年被提出,教育部组织高校研讨,随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和“天大行动”[7]。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培养科学基础厚、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工程科技人才,对于支撑服务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特点的新经济蓬勃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8-9]。李华等[10-11]将“新工科”称为我国工程教育的“新革命”,这场革命需要不断凝聚共识,确立其内涵、外延及具体实施路径。“新工科”作为一种高等教育改革行动,需要引入教育新理念,应面向战略新兴产业与引领性行业需求培养人才,按照新工科规律与特点进行教育改革。

在软件行业人才需求和软件企业招聘信息相关调研中发现,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仍然存在找不到专业相关工作、软件企业却又难以招到合适人才的情况。部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需参加培训机构组织的前端课程培训,方可顺利就业。究其原因在于,软件企业对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在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对接不畅,软件企业希望毕业生具有一定项目开发经验,可以在短时间内培训上岗,而高校应届毕业生普遍缺乏项目实践经验,开发技术不过硬、能力不强,与企业需求还有相当差距[12]。

由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成立较晚,其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较多不足:一是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当前高校数字媒体专业基本都采用同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人才培养教学与数字媒体产业需求脱节,如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三是是实践方式单一,学生很少有机会到相关企业实习,经验严重缺乏[13]。在工程教育认证大环境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评估存在诸多问题,分析该专业人才培养和建设要素,提出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培养和专业建设方案[14]。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分为影视制作、游戏开发、前端工程师和虚拟现实四大类型,如图1所示。

调整课程体系,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在课程设置上,按照“基础、核心、模块”逐层递进式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基础、核心类课程能让学生全面认识专业,奠定扎实、宽厚的专业基础,也为后续选择专业方向提供保证。面向前端工程师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如图2所示,在原有公共基础、核心课程体系基础上,增设前端工程师方向课程。

由图2可知,按照课程开设顺序,面向前端的模块课程有前端常用工具、设计框架、常用库及插件。在软件开发时,包括Web应用和移动应用开发。

2.2 “案例驱动+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

2.2.1 “分层叠加、递进式”教学案例组织

在很多应用型院校,教师采用案例导入法展开教学,比以往的讲义教学法有所改进。案例教学法突破了课堂讲义式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通过师生问答、讨论等互动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案例教学也存在弊端:一是案例选择问题,有些案例过于简单,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程基础知识和理论,更像是课堂讲义式教学的辅助;二是案例不连续性、跳跃性极强,教学无法囊括所学理论,空有其名,并无实用价值;三是案例教學依然是以教师讲解案例为主[15]。案例教学的初衷是提高学生主动性,但是实际上往往学生参与不积极、不到位。通过反思案例教学发现,案例教学能够高效传授课程基本知识和理论,但无法提升学生应用能力。教师需要在案例组织形式上再推敲,采用“分层递进式案例”优化案例组织形式。所谓“分层递进式案例”在构造案例时,保证案例的自含性和完整性。可以这样理解,每一章案例依据由小变大、由易到难,分层叠加,后一章案例在前一章案例基础上递进设计,所有章节案例内容紧密结合,构成“分层叠加、递进式”结构,以保证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

2.2.2 翻转课堂实施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注重知识探索、应用与实践。2013年,美国数字教育中心(The Center for Digital Education)对美国高校教师开展的全国调查显示,美国一些高校教师已经开始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并取得了不错效果[16]。受翻转课堂教学改革风潮影响,应用型院校都在推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承载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生从客体变为主体,主动参与课程,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工作”。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提前部署教学任务,周密计划课堂内容,合理安排课外活动,引领学生充分享用资源。并且,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及时有效指导,加强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其应用能力。翻转课堂重要元素如图3所示,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小型项目,这种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开阔了学生眼界,开拓了其思维模式[17]。

实现翻转课堂需借助各种交互媒体技术,引入新型教学手段。教师不仅要通过合适的平台发布资源,开展各式各样的学习活动,及时向学生传达信息,更新和提示信息(可以借助MOOC平台等完成资源发布,并展开学习活动)。还需要获得学生学习相关数据,即时反馈、智能推送,适时评价学生学习状况,督促学生学习。

2.3 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建立

在传统课程评价体系中,以课程成绩为主,看重学生考试分数,轻视学习过程,存在重视理论学习、轻视实践应用的现象。以考试内容为例,考试题型呆板,缺少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考试成绩仅能反映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能体现其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课程评价体系应重点测试学生应用能力,它是应用型课程建设的有力保障。在“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本”教学理念下,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关注学生是否掌握应用型学习目标,结合教学过程,引入学习过程考核机制。在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建立基于学习态度、理论知识、应用能力三维度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在3种不同视角下,学习态度体现学习过程评价,理论知识体现课程知识结构,应用能力体现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素养[18]。

2.3.1 过程性评价量化

量化过程评价,考核学生学习态度,可以由学生出勤记录、课堂笔记、实验案例、网上作业反馈等组成,其中每项可以根据具体课程实况,设置不同权重比,尽可能杜绝学生抄袭和教师主观臆断。评价指标体系也非常关键[19],在建立指标评价体系时,可以参考网络课程评价方法。

2.3.2 课程资源库共享

学生仅仅凭借听课提升应用能力,是不太可能的,更需要课下自觉、自主学习并进行大量练习。在“互联网+”时代,尽管网上有大量资源,但是在检索过程中,既耗时又耗力,资源定位不精准。建构主义认为,任何知识都是由学习者或学习者社群建构经验后所赋予的意义,生活中充满了个人建构知识的情境[20]。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许多知识是无法体验或经历到的真实学习经验,可以提供可观察、可触摸、可思考的情境资源库,建设课程大容量试题库,丰富学生应用能力考核试题类型,可以采用无纸化考试系统,择时开放,满足学生对课程的需求。

2.3.3 实训教学考核

增加实训教学考试环节,目的是检测学生完成任务的独立性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为了提升实训教学效果,一门课程完成2/3的教学任务后,可以设置测试环节。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随机抽取测试题目,由指导教师进行面试、提问,学生在真实环境下演练。

3 结语

本文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的课程建设出发,分析应用型课程建设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困境,依据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基本准则,结合新工科特征,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进行深入探讨。构建课程体系时,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采用“分层递进”式教学案例、运用多元化教学平台,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建立基于“学习态度、理论知识、应用能力”三维度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以加强内涵建设,构建面向前端工程师应用型课程的体系结构。

参考文献:

[1] 颜慧佳. 基于“前端工程师”岗位班的创新教学改革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18,16(9):160-163.

[2] 周晓磊. 微信小程序项目实训课程设计与实践[J]. 软件导刊,2019,19(2):233-235.

[3] 任世斌. 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医化学院为例[J]. 广州化工,2014,42(10):222-223.

[4] 陈小虎,吴中江,李建启.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征及发展思考[J]. 中国大学教学,2010,32(6):4-6.

[5] 马友忠. 校企合作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河南教育,2019,15(12):100-102.

[6] 陈飞. 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调整与改革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4.

[7] 袁杨华,郑利平,徐本柱. 新工科理念下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 软件导刊,2020,19(2):184-187.

[8] 钟登华. 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9] 陆国栋,李拓宇. 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思考[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20-26.

[10] 李华,胡娜,游振声. 新工科:形态、内涵与方向[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16-19,57.

[11] 徐晓飞,丁效华. 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 中国大学教学,2017,39(6):6-10.

[12] 張其文,张秋余,顾群. 面向新工科的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西部素质教育,2018,4(15):159-160.

[13] 孙永丽,宋正国.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基于各尽其才、分类培养的多元化培养理念[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9,18(6):87-88.

[14] 梁兴柱,林玉娥,周华平. 结合工程教育认证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评估[J]. 软件导刊,2020,19(2):188-191.

[15] 吴涛,吴福培,包能胜. 知识探究导向的层次化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1):146-153.

[16] 缪静敏,汪琼. 高校翻转课堂:现状、成效与挑战——基于实践一线教师的调查[J]. 开放教育研究,2015(10):74-81.

[17] 袁乖宁. 基于项目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17(5):51-53.

[18] 朱幼凤. 基础会计应用性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_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J]. 河北企业,2016(6):148-149.

[19] 文馨,刘敏. 我国网络课程评价研究综述[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17(10):47-49.

[20] 宋晓东,杨崝源,肖捷,等. 馆校结合初中地理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初探——以上海自然博物馆为例[J]. 地理教学,2019,61(24):46-50,9.

(责任编辑:孙 娟)

猜你喜欢

翻转课堂
扬翻转之风帆,激课堂之精彩
备考史密斯玩转“翻转课堂”
创建“自助餐选菜式”自主学习模式
关于“翻转课堂式教学”的探讨
基于微信平台的高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初探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