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恩格斯在世界军事思想史上的革命性贡献

2020-12-01

军事历史 2020年4期
关键词:理论家恩格斯马克思

熟悉中外军事思想史的人会发现,西方国家对马克思、恩格斯(简称“马恩”)创立的军事科学并未给予足够重视。例如,无论是在近代英国战略家、军事思想家富勒洋洋大观的传世名著《战争指导》,还是美国陆军战争学院军事战略学教材,抑或是当代台湾战略学大师钮先钟编著的《西方战略思想史》中,对马恩的军事思想论述都极少,几乎是寥寥数笔带过,根本无法同约米尼、克劳塞维茨、马汉、杜黑等西方军事思想家等量齐观。相比而言,在社会主义国家(包括中国),马恩是“伟大的革命导师”,他们的军事学说被奉为指导革命战争和军队建设的永不过时的科学指南。为更好地坚持“理论自信”,有必要从批判式对比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马恩在世界军事思想史上的革命性贡献。

一、重新定义“战争”,对战争的根本问题进行颠覆性解构与重塑

马克思出生于1818年,恩格斯比他小两岁。彼时,拿破仑战争刚刚结束,欧洲大陆重回相对和平的均势时代,西方军事思想却在对伟大的拿破仑战争的反刍中得到空前的蓬勃发展。其中主要涌现出两大分支,即以约米尼为代表的启蒙学派(也称法国学派)和以克劳塞维茨为代表的反启蒙学派(也称日耳曼学派或普德学派)。约米尼等大多数人沿袭启蒙时代的治学精神,认为战争也像其他自然科学一样,有其不变的规律和原则(类似牛顿力学三大定律),军事家应当努力探求和应用这些规律或原则。克劳塞维茨则认为,世界具有高度复杂性,牛顿式的科学并不能解释战争问题——尤其是当考虑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的情况下。①参见钮先钟:《西方战略思想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83~342 页。作为启蒙学派的集大成者,约米尼以《战争的艺术》名满天下,受到法、美等许多国家军队的追捧;而作为反启蒙派的创始人,克劳塞维茨则凭借《战争论》开现代战争理论之先河,其本人更被西方军队尊称为“兵圣”。

马恩二人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军事学术氛围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博览群书,但并不偏听偏信,而是扎根于深厚的哲学基础,并运用他们所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与辩证法,观察思考战争,进而获得许多富有创见的研究成果。由于马恩本身是富有远大理想与人类情怀的哲人、思想家,而非纯粹的军事理论家,因而从一开始便拥有大格局、大气象。这也注定马恩提出的军事学术绝不是在前人基础上的修修补补、查缺补漏,而是要对战争思想、军事理论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手术”。这种“大手术”,首先体现在对“战争”概念的批判性解构与重塑上。就像盖大楼一样,这显然是一项基础性工程,也必然具有颠覆性意义。在克劳塞维茨之前,西方军事理论家大都只关注如何在战场上击败敌人(即所谓的“战争艺术”)、如何从人员组织或武器运用方面提升战斗力等现实问题,属于就事论事。克劳塞维茨的最大突破就在于其首次深刻阐明战争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尽管他可能并非第一个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人。他在这方面的著名论断至今让人耳熟能详:“战争是迫使敌人屈从我方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延续”①克劳塞维茨:《战争论》,魏止戈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3、21 页。。遗憾的是,他对战争本质的认识仅限于此,没有再深究,然后就去研究战争的其他属性及具体问题了。克劳塞维茨不懂得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更看不到产生战争的基础是经济利益的冲突和阶级斗争,因而他无法真正揭示战争的本质。在克劳塞维茨眼里,政治只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真正探究到战争深层次本质及战争根源的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马恩在深入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及形态演变的过程中,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辩证法和政治经济学原理,得出结论: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即战争的起源);战争是阶级矛盾尖锐到一定程度而进行的斗争,是一定阶级和国家的政治产物和继续(即战争的本质)。②参见顾智明:《从士兵到杰出的军事理论家:恩格斯军事生活记述》,北京:海潮出版社,1989年,第90~91 页。具体到马恩那个时代的现实社会,战争的根源在于“资产阶级出于经济上攥取更多利润和政治上奴役劳动者、维护本阶级统治的需要而实施对外军事扩张”③顾智明:《从士兵到杰出的军事理论家:恩格斯军事生活记述》,第92 页。。正如马克思所说:“现代战争的根源就是资本家阶级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在工业国家,这种战争的日常化形式表现为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而这种斗争的实质,却被各民族国家之间的商业战争、文明冲突所掩盖了。”“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④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共产党宣言》,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48 页。对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理论,恩格斯则一针见血地指出:克氏将国家当作“整个社会一切利益的代表”,却避而不谈阶级、阶级斗争同政治之间的关系,因而也就不可能真正揭示战争的本质。⑤参见顾智明:《从士兵到杰出的军事理论家:恩格斯军事生活记述》,第83 页。

可见,马恩对战争概念进行了彻底的解构与重塑。在传统军事理论家眼里,战争无非是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之间的暴力交锋;马恩却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提出阶级矛盾导致战争的观点。这是由唯物主义历史观、辩证法分析得出的,因而更具科学性。在此基础上,恩格斯对战争进行分类,坚决反对非正义的、反动的、侵略性的战争,热情支持正义的、进步的、革命的战争和解放战争。⑥参见顾智明:《从士兵到杰出的军事理论家:恩格斯军事生活记述》,第92~93 页。更重要的是,作为具有伟大人类情怀的思想家,马恩进一步认为,消除战争的终极手段就是消除阶级对立,就是实现共产主义。于是,在1848年2月发表的著名的《共产党宣言》中,马恩发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⑦《共产党宣言》,高放、高哲、张书杰主编:《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选》,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年,第230 页。的伟大号召。尽管这是一个政治口号,但谁又能否认其对世界革命和战争形势的巨大影响呢?

二、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辩证法,独创无产阶级军事科学体系

唯物主义历史观、辩证法是人类科学认识世界的重要思维武器。马恩在钻研军事科学的过程中,十分注意运用这一思维武器。特别是作为担负军事研究任务的“主将”⑧马恩在理论研究过程中是有适当分工的:在马克思集中精力研究政治经济学、撰写科学巨著《资本论》的过程中,恩格斯主动肩负起军事研究的重任。,恩格斯广泛搜集和阅读各类军事历史、军事理论著作,批判地吸收其中的先进成果,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构筑马克思主义科学军事理论体系。正是由于采用科学的思维方式,马恩创立的军事学说具有很强的独创性、革命性。

一是重视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水平对战争的决定性影响。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政治的性质”①顾智明:《从士兵到杰出的军事理论家:恩格斯军事生活记述》,第93 页。。映射到战争领域,战争不仅起因于经济矛盾,而且直接依赖于经济条件。具体而言,军队编制、武器装备、作战手段和作战方式都直接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战争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战双方的经济实力。二是重视科学技术对战争的巨大影响。恩格斯深刻指出:“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能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②恩格斯:《反杜林论》,高放、高哲、张书杰主编:《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选》,第381 页。马克思也认为,武器装备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物质手段。轻视武器的作用,忽视对新式武器的研究、制造和利用,是极其错误的。“只有创造新的、更有威力的手段,才能达到新的、更伟大的结果。”③恩格斯:《1852年神圣同盟对法战争的可能性与展望》,高放、高哲、张书杰主编:《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选》,第380 页。三是重视人民的战争伟力。马恩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伟大作用。他们深刻指出:要进行革命战争,就必须动员、组织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④参见顾智明:《从士兵到杰出的军事理论家:恩格斯军事生活记述》,第108 页。四是重视统帅、战略家的重要作用。恩格斯认为,一位成功的军事改革家不在于进行了怎样的“悟性的自由创造”,而在于能否比别人更快、更深刻地觉察客观世界的变化,并懂得利用变化的条件去创造新的作战方法。天才的统帅在军事变革中的影响,无非是“使战斗的方式适合于新的武器和新的战士”⑤顾智明:《从士兵到杰出的军事理论家:恩格斯军事生活记述》,第102 页。。五是重视阶级基础和人心向背对战争的影响。恩格斯指出:依靠棍棒、皮鞭和饥饿来维护纪律的剥削阶级军队,绝不可能充分发挥广大士兵在战争中的能动作用;只有建立在目标一致基础上并自觉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人民军队,只有建立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并为实现被剥削阶级彻底解放而斗争的无产阶级军队,才有可能接近或做到士兵和统帅的高度一致,并使他们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⑥参见顾智明:《从士兵到杰出的军事理论家:恩格斯军事生活记述》,第102 页。六是重视官兵文化素质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恩格斯指出,“科学文化不仅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造成军队发展的物质基础,还可以直接应用于军事而引起作战技术兵器的改进和变革,进而引起现代作战体系的变革”⑦顾智明:《从士兵到杰出的军事理论家:恩格斯军事生活记述》,第101 页。。他进一步强调,“现代作战体系不可能在贫困的、半野蛮的和认可很稀少的国家长期采用”,它的前提是“普遍的平均的文化水平”⑧顾智明:《从士兵到杰出的军事理论家:恩格斯军事生活记述》,第101 页。。

马恩(尤其是恩格斯)对战争的许多精彩论述至今脍炙人口,令人印象深刻。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些精彩论述蕴含哲理,常读常新,富有穿越时空的持久生命力。值得注意的是,与克劳塞维茨及其他西方军事理论家相比,许多在今天看来早已习以为常的论述却是马恩的首创。例如,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水平对战争的决定性影响、人民的战争伟力、阶级基础和人心向背对战争具有深刻影响等论断,在资产阶级军事著作中是从未有人提及的。更重要的是,正如马恩对战争本质的颠覆性解构与重塑一样,这些将战争放到人类社会这个“器皿”中系统研究所得出的重大结论,看似与战争活动本身关系不大,却抓住了对战争影响至深至远的根本要素。理想情况下,掌握并善于运用这些理论武器的伟大统帅,势必有望最大限度地盘活与调动一切战斗力要素,包括人的、物的、社会的、经济的、技术的、精神的,进而激发出最为磅礴的战斗伟力。另一方面,马恩对战争各要素的论述全面客观、不偏不倚,体现了厚重的辩证法思想。这是那些陷入唯心主义或形而上学的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家所无法企及的。例如,恩格斯指出:“军队的全部组织和作战方式以及与之有关的胜负,取决于物质的经济的条件,取决于人和武器这两种材料,也就是取决于居民的质与量以及技术。”①恩格斯:《反杜林论》,高放、高哲、张书杰主编:《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选》,第380 页。

如果有人说马恩军事学说高高在上、有脱离战争实践之嫌,那就错了。事实上,在具体作战指导上,马恩军事学说也有深刻洞见,而且足以比肩最优秀的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家。马恩认识到兵力集中的重要性,指出“战略的奥妙就在于兵力集中”②张树德:《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思想史》,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4年,第221 页。;认识到时间对于战争的重要性,指出“战争中时间就是胜利,时间就是部队”③张树德:《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思想史》,第251 页。;认识到掌握主动权的重要性,指出“军队掌握主动权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占有优势”④张树德:《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思想史》,第246 页。;认识到扩大战果的重要性,指出“追击能使战败的军队全军覆没”⑤张树德:《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思想史》,第266 页。;认识到战场机动的重要性,指出“成功的机动和行动的迅速有助于取得胜利”⑥张树德:《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思想史》,第259 页。;认识到战机选择的重要性,指出“要慎重选择决战的时机和地点,作战要有预备队”⑦张树德:《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思想史》,第254 页。;认识到防御与进攻的辩证关系,指出“积极防御是最有效的防御”⑧张树德:《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思想史》,第228 页。;认识到统一指挥的重要性,强调“要加强司令部工作和实施统一指挥”⑨张树德:《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思想史》,第268 页。。此外,马恩首次提出“人民战争”思想,最早阐明游击战争在落后国家或弱小民族反侵略斗争的人民战争中的重大意义,并神谕式地指出“民族起义离不开游击战,游击战需要山地”⑩张树德:《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思想史》,第173~180 页。,创立了完整的无产阶级暴力学说和军队建设理论。这些理论在世界军事发展史上都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马克思称赞恩格斯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而由马恩创立的军事学说又何尝不是一部洋洋大观的“军事(战争)百科全书”呢?

更重要的是,马恩军事学说不是刻板的、教条的,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作为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根基的军事学术,它教给人们至为宝贵的并非某些具体的结论,而是两样抽象的东西:一是无产阶级军事学术的思维框架,如要学会从阶级的角度、人民的角度、辩证的角度、实践的角度、科技的角度思考战争;二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和辩证法。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⑪恩格斯:《致弗罗伦斯·凯利:威士涅维茨基》,高放、高哲、张书杰主编:《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选》,扉页。。恩格斯特别强调:作为战争的参与者,特别是指挥员,应当依据具体的历史条件,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战略战术。⑫参见顾智明:《从士兵到杰出的军事理论家:恩格斯军事生活记述》,第104 页。既要考虑到敌我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又要考虑敌我双方的政治经济形势、社会状况以及地理环境,还要考虑到对方将帅的品行、学识、气质、才能等,善于从现象中看清本质,端倪中抓住关节,辨别主次偏正、久暂顺逆、优劣长短、轻重缓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因此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军事学术揭示了战争的本质、战争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论工具,成为人们赖以观察战争、分析战争的有力思想武器。

三、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提供坚强理论支撑

与约米尼、克劳塞维茨等众多主要通过战史研究军事的理论家不同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是革命家、实践家。他们研究战争和军事,不仅直接起源于无产阶级革命的需要,而且直接服务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严格意义上说,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从1848—1849年席卷欧洲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后,才真正潜心研究军事问题的。在那场革命中,欧洲各国无产阶级充分展示了独立的政治力量,同工人、群众和资产阶级一起推翻了本国的封建统治,纷纷组织武装起义。然而,这些行动却引起资产阶级的极大恐惧,资产阶级不仅不敢把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进行到底,反而向反动势力妥协,反对无产阶级,背叛革命,最终导致这场革命失败。革命失败的教训表明:没有先进军事理论指导是不行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特别是它的领袖们)必须掌握军事科学。于是,马恩开始在总结武装起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谋求制定一套关于无产阶级战争和军队的科学理论、一套关于武装起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策略。

19世纪50—70年代,针对当时爆发的每场重大战争(如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1857—1859年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者的民族大起义、1859年意大利和法国对奥地利的战争、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1866年普奥战争、1870—1871年普法战争等),恩格斯都及时分析战争的起源与性质,为无产阶级制定对待每一场战争(以及随战事变化的战争的各个阶段)的战略和策略,指导欧洲各国无产阶级在每场战争及各个阶段坚定正确立场。1871年3月,巴黎工人发动震惊世界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起义前,恩格斯曾派共产国际代表提醒法国工人委员会注意把握时机,“应阻止工人们在(普法)缔结和约前采取行动(笔者注:当时普法战争尚未正式结束)。否则,他们将遭到普军镇压,且又会倒退20年”①顾智明:《从士兵到杰出的军事理论家:恩格斯军事生活记述》,第145 页。。起义后,以马恩为首的国际总委员会实际上变成支持巴黎公社战士的“战斗司令部”,精通军事科学的恩格斯更是从战略、战术上向公社领导们提出许多意见,甚至批评。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巴黎公社仅存在72 天便遭到反动资产阶级的绞杀。

马克思讲,“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②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解放军报》2018年5月5日,第1 版。。马克思主义蕴含的强大能量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才第一次惊天动地般释放出来。1917年底,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过程中,坚持把马恩军事思想基本原理同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地分析了俄国作为军事封建帝国的特殊国情,在这个“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率先发动武装革命,走出一条以城市武装暴动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一重大事件不仅促成第一次世界大战提早结束,更重要的是,它给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受压迫民族带来极大的鼓舞和示范作用。从那时起,以列宁、斯大林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担负起指导和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责任。“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马列主义”,近代以来屡遭劫难的中国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一大批民族国家获得独立和解放,帝国主义殖民体系遭到彻底瓦解,世界终于迎来各民族平等交往、共同发展的光明前景。

需要指出的是,把马恩军事思想发挥到极致的是中国共产党。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广泛发动工农群众,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将工人阶级和亿万穷苦农民团结起来,缔造了一支政治过硬、能打善战的工农革命武装,并成功地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在艰苦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因地制宜,摸索并不断完善、形成一套机动灵活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最终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始终是一面光辉的旗帜,马恩军事思想始终是指导军队发展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科学指南。马恩军事思想是科学的、永不过时的思维武器,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都是马恩军事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化的产物。在未来中国伟大复兴和人民解放军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马恩军事思想仍将焕发出勃勃生机。

猜你喜欢

理论家恩格斯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对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辛勤探索的力作
——《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的比较研究——基于国际理论家的视角》评述
马克思像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阐释
陈长捷:功德林中的“理论家”
德国多种活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吃不下早饭”的恩格斯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习近平: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浅谈新闻评论工作者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