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剩余物资源量测算方法初探

2020-11-30张春利田志叶刘吉陆师雷张明吉

国际木业 2020年5期

张春利 田志叶 刘吉 陆师雷 张明吉

摘要:文本旨在利用已有的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数据,结合林业生产实际,总结提炼出一种简单实用、依据可靠的林业剩余物资源量测算方法。该测算方法在黑龙江省某地区进行了应用,其结果与当地调查数据基本相符。

关键词:蓄积量;林业剩余物;测算方法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summarize and extract a practical and reliable calculation method, which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the amount of forest residue, based on existing forest resource survey and monitoring data. The calcul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apply in a certain area of Heilongjiang. The results by using this calculation method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local survey data.

Keywords: stand volume; forest residue; calculation method

我國林业剩余物资源十分丰富,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巨大,但长期以来林业剩余物资源的资源量统计数据缺乏,测算方法没有统一规范化的标准[1-7]。本研究旨在总结提炼出一种简单实用、依据可靠的测算方法,利用已有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建立林业剩余物资源数据库,测算出某一区域内林业剩余物资源总量,摸清林业剩余物资源状况,预测趋势结果,逐步形成与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相对应的林业剩余物资源的监测体系,为开展林业剩余物资源综合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为制定林业剩余物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和林业剩余物资源综合利用建设项目评估提供依据。

1.林业剩余物资源的测算范围

林业剩余物资源的测算范围包括:采伐剩余物,制材剩余物,抚育剩余物,薪炭林与灌木林[8-13]。采伐剩余物是按现行的森林采伐作业规程LY/T 1646所进行的森林采伐作业所产生的剩余物(不含抚育采伐)。制材剩余物是原木加工成锯材形成的剩余物。抚育剩余物包括中幼龄林、经济林、四旁树等抚育剩余物,其中中幼龄林抚育剩余物是按现行的森林抚育规程GB/T 15781所进行的森林抚育作业所产生的剩余物[14-17]。

2. 理论剩余物资源量的测算

2.1 采伐剩余物

采伐剩余物由成熟林和过熟林的采伐产生,采伐剩余物的量为成熟林和过熟林的蓄积量与采伐剩余物率的乘积[18]。

2.1.1计算公式

Lcf—采伐剩余物量,单位m3;Vcs—成熟林蓄积量,单位m3;Vgs—过熟林蓄积量,单位m3;qcs—成熟林采伐剩余物率,单位%;qgs—过熟林采伐剩余物率,单位%。

2.1.2数据

成熟林和过熟林的蓄积量V由森林调查监测数据库获得,成熟林采伐剩余物率与过熟林采伐剩余物率为:(1-采伐出材率),采伐出材率由当地实际情况分析确定[19]。

2.2 制材剩余物

制材剩余物量为采伐蓄积量与采伐出材率和加工剩余物率的乘积。

2.2.1计算公式

Lzc—制材剩余物量,单位m3;Vcf—采伐蓄积量,单位m3;pcf—采伐出材率,单位%;J—加工剩余物率,单位%。

2.2.2数据

采伐出材率、加工剩余物率由当地实际情况分析确定。

2.3 抚育剩余物

2.3.1中幼龄林抚育剩余物

1、抚育伐剩余物量

1)透光伐

透光伐剩余物由天然幼龄林(郁闭度大于0.8)进行抚育透光采伐产生,剩余物的量为天然幼龄林(郁闭度大于0.8)蓄积量与幼龄林透光伐强度的乘积[20-22]。

a.计算公式:

Ltf—透光伐剩余物量,单位m3;Vtrl—天然幼龄林(郁闭度大于0.8)蓄积量,单位m3;brl—幼龄林透光伐强度%。

b.数据

天然幼龄林(郁闭度大于0.8)蓄积量V由监测数据库获得,幼龄林透光伐强度由

当地实际情况分析确定。

2)生长伐

生长伐剩余物由中龄林(郁闭度大于0.8)进行抚育生长伐产生。剩余物的量为中龄林(郁闭度大于0.8)蓄积量与采伐强度和采伐剩余物率的乘积[23]。

a.计算公式:

Lszf—生长伐剩余物量,单位m3;Vybzl—中龄林(郁闭度大于0.8)蓄积量,单位m3;bzl—中龄林生长伐采伐强度  %;qzl—中龄林生长伐采伐剩余物率%。

b.数据

中龄林(郁闭度大于0.8)蓄积量V由监测数据库获得,生长伐采伐强度和中龄林

生长伐采伐剩余物率由当地实际情况分析确定。

3)疏伐

疏伐剩余物由人工幼龄林(郁闭度大于0.8)进行疏伐产生。剩余物的量为人工幼龄林(郁闭度大于0.8)蓄积量与采伐强度的乘积。

a.计算公式:

Lsf—疏伐剩余物量,单位m3;Vsrl—人工幼龄林(郁闭度大于0.8)蓄积量,单位m3;brl—幼龄林疏伐采伐强度%。

b.数据

人工幼龄林(郁闭度大于0.8)蓄积量V由监测数据库获得,幼龄林疏伐采伐强度

由当地实际情况分析确定[24]。

2、修枝剪叶剩余物量

修枝剪叶剩余物量由幼龄林和中龄林进行修枝剪叶产生,剩余物的量为幼龄林和中龄林蓄积量与修枝剪叶强度的乘积。

1.计算公式:

Lxzjy—修枝剪叶剩余物量,单位m3;Vrl—幼龄林蓄积量,单位m3;Vzl—中龄林蓄积量,单位m3;bxzrl—幼龄林修枝剪叶强度%;bxzzl—中龄林修枝剪叶强度%。

2.数据

幼龄林和中龄林蓄积量V由监测数据库获得,修枝剪叶强度由当地实际情况分析确定。

2.3.2经济林抚育剩余物量

经济林抚育剩余物量由幼龄林和中龄林进行修枝剪叶产生,剩余物的量为幼龄林和中龄林蓄积量与修枝剪叶强度的乘积。

1.计算公式

Ljjfy—经济林抚育剩余物量,单位m3;Vjjrl—幼龄林蓄积量,单位m3;Vjjzl—中龄林蓄积量,单位m3;bxzrl—幼龄林修枝剪叶强度%;bxzzl—中龄林修枝剪叶强度%。

2.数据

幼龄林和中龄林蓄积量V由监测数据库获得,修枝剪叶强度由当地实际情况分析确定。

2.3.3四旁树抚育剩余物量

四旁树抚育剩余物量由幼龄林和中龄林进行修枝剪叶产生,剩余物的量为幼龄林和中龄林蓄积量与修枝剪叶强度的乘积。

1.计算公式

Lspfy—四旁树抚育剩余物量,单位m3;Vsprl—幼龄林蓄积量,单位m3;Vspzl—中龄林蓄积量,单位m3;bxzrl—幼龄林修枝剪叶强度%;bxzzl—中龄林修枝剪叶强度%。

2.数据

幼龄林和中龄林蓄积量V由监测数据库获得,修枝剪叶强度由当地实际情况分析确定。

2.4薪炭林剩余物

薪炭林剩余物量为薪炭林蓄积量。

2.4.1计算公式

Lxtl—薪炭林剩余物量,单位m3;Vxtl—薪炭林蓄积量,单位m3。

2.4.2数据

薪炭林蓄积量V由监测数据库获得。

2.5灌木林剩余物

灌木林剩余物量为灌木林蓄积量。

2.5.1计算公式

Lgml—灌木林剩余物量,单位m3;Vgml—灌木林蓄积量    单位m3。

2.5.2数据

灌木林蓄积量V由监测数据库获得。

3.剩余物量动态预测

根据上述理论剩余物量测算公式,可进行调查间隔期内各年度的剩余物量预测。间隔期内某一年的蓄积量=(前一年的蓄积量减去前一年的采伐量)×(1+前一监测周期蓄积量平均增长率),前一年的采伐量数据可以由采伐额度获得,前一监测周期蓄积量年平均增长率可以由监测数据库获得[25-26]。

4. 应用示范

将剩余物量测算方法应用于黑龙江省嘉荫县和汤旺河区,随机选取一确定区域为测算范围,利用采集的森林资源调查结果数据,测算出区域内林业剩余物资源总量,测算公式中参数选取与计算结果如下,经过实地调研,该测算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

4.1 参数选取

4.1.1采伐出材率

成熟林采伐出材率pcs取80%

过熟林采伐出材率pgs取80%

中龄林采伐出材率pzl取75%

4.1.2采伐剩余物率

采伐剩余物率=1-采伐出材率

4.1.3采伐强度

采伐强度取值为20%

中龄林抚育人工修枝强度取8%

幼龄林抚育人工修枝强度取4%

4.1.4加工剩余物率

加工剩余物率J取30%

4.2 测算结果

4.2.1嘉荫县(包含5个乡)

总剩余物量为:220 985.5 m3,折合为191 387.8t。

采伐剩余物量为:81 734.4 m3,占总剩余物量的36.99%,中幼林抚育伐剩余物量为:3487.41 m3,占总剩余物量的1.58%,中幼林修枝剪叶剩余物量为:35 816.84 m3,占总剩余物量的16.21%,制材剩余物量为:99 946.85m3,占总剩余物量的45.22%。

4.2.2汤旺河区(包含5个林场)

总剩余物量为:17 721.03 m3,折合为154 399.8t。采伐剩余物量为:2 418.2 m3,占总剩余物量的13.65%,中幼林抚育伐剩余物量为:592.81m3,占总剩余物量的3.35%,中幼林修枝剪叶剩余物量为:11 783.52 m3,占总剩余物量的66.49%,制材剩余物量为:2 926.5 m3,占总剩余物量的16.51%。

5. 结论

本文在深入分析林业剩余物资源量统计方法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关于林业剩余物量测算方法。应用该方法对黑龙江省嘉荫县的五个乡和汤旺河区的五个林场进行了测算,其预测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基本相符。

参考文献

【1】GB/T 26424-2010,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S]

【2】国家林业局,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2014)[S]

【3】戚艳伟.森林特色小镇规划研究[J].林产工业.2019,56(11): 68-70.

【4】乔和爱.无人机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J].林业科技情报.2018(04): 82-84

【5】雅努義.青海林业产业发展情况分析与建议[J].林产工业.2019,56(10):63-66.

【6】LY/T 1646-2005,森林采伐作业规程[S]

【7】杨颖,洪沁.浅论生态环境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0):84.

【8】姚德权.木材防腐技术在园林景观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林产工业,2019,56(12):87-89.

【9】GB/T 15781-2015,森林抚育规程[S]

【10】赵冉,苏潇康,佘文庆,等.基于LANDSAT时间序列数据的洞庭湿地信息遥感监测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10):128-129.

【11】徐伟涛.我国林业团体标准化发展现状及建议[J].林产工业.2019,46(3):6-8+20.

【12】刘献伦,乔洪波,王广民,等.法国Spot5卫星遥感影像自动分类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08(4):18-19.

【13】朱江.中西方现代美术理念对森林生态景观设计的影响[J].林产工业,2019,56(11):65-67.

【14】LY/T 1680-2006,木材综合利用规范[S]

【15】周岩.我国林产工业咨询设计市场现状与前景分析[J].林产工业,2019,56(9):51-54.

【16】GB/T 20381-2006,材种出材率表编制技术规程[S]

【17】刘鲁霞,庞勇,任海保,等.基于高分2号遥感数据估测中亚热带天然林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J].林业科学,2019(2):61-74.

【18】齐明霞.木材加工剩余物再利用产业的发展研究[J].林产工业.2019,56(12):68-69+75.

【19】张磊.我国地球资源卫星影像产品扩散模型与实证分析[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20】林小莉.新常态下林业供给侧改革对木材进口的影响与对策 [J].林产工业.2019,56(12):73-75.

【21】周文.贵州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22】张召才.吉林一号卫星组星[J].卫星应用,2015(11):89.

【23】吴维,章玮.木结构建筑在森林康养中的应用研究[J].林产工业.2019,56(12):93-95.

【24】尹玉蓉.森林督查工作实践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8(21):141-143.

【25】陈丹,彭蓉.台湾地区国家公园环境教育体系浅析——以金門国家公园为例[J].林产工业.2019,46(5):62-64.

【26】林来兴.微小卫星技术发展和应用前景[J].国际太空,2019(6):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