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伴教育在基础护理技能强化训练中的应用

2020-11-30黄安莉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22期
关键词:同伴教育基础护理强化训练

[摘要] 目的 分析和探讨同伴教育在基础护理技能强化训练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该校2017年2—5月护理专业14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0名)和观察组(70名),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学生采用同伴教育模式,对比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效果。结果 观察组学生的学习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观察组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同伴教育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效果、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和专业认同感等方面有帮助。结论 同伴教育在基础护理强化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为临床输送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同伴教育;基础护理;强化训练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20)08(a)-017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peer education in the intensive training of basic nursing skills. Methods Select the school from February to May 2017 140 nursing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use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o divide them into the control group (70 nursing student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70 nursing students), the stud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and the stud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peer education model to compare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learn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learning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studen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showed that most stud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believed that peer education was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enhancing learning effects, teamwork,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professional recognition sense and other aspects are helpful.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eer education in the intensive training of basic nursing care is significant,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clinical delivery of talents.

[Key words] Peer education; Basic nursing; Intensive training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很强的应用学科,护理教育的目标是以“能力为核心”的实用型、复合型护理人才。为帮助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和技能正确合理运用临床,该校在护理专科学生实习前对其技能进行强化练习,开设技能强化训练课程。以往教学模式中,学生按照老师要求将所学过的技能机械地重复练习,最终达到的教学效果只是教会学生做,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主动性不强,缺乏临床思维,人文关怀及沟通能力较弱。同伴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法,许多学者更注重它的操作性,希望通过同伴教育来解决特殊问题,转变人的认知行为,以达到助人良性成长的目的[1]。该研究选取2017年2—5月期间的140名护理专业学生,将同伴教育在基础护理技能强化训练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利用“隨机数字表法”选取该系140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

对照组70名,年龄19~22岁,平均年龄(20.5±1.2)岁;2学时/周,共13周,授课课时26课时;其中男3名,女67名。

观察组70名,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0.3±1.1)岁;2学时/周,共13周,授课课时26课时;其中男4名,女66名。

组间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所有学生均为护理专科二年级学生。②所有学生均对研究过程认可并且知晓,且为自愿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①相关资料不全,无法参与分析和统计者。②缺课时间在4课时以上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传统教学模式。按照教学计划将所学技能结合案例整编成6个模块,除了第1周练习各种铺床技术,后期每2周围绕1个模块,1个模块1个病例,包含2项操作。3~4人/组,轮流进行练习,实验指导老师负责指导、答疑,纠正操作中错误,最后统一抽签考核。

1.2.2 观察组  采取同伴教育模式,教学计划与对照组一样。

(1)同伴教育辅导者的选拔。遵循自愿参加的原则,将70名学生分成7大组,每组有10名学生。在每组中选取学习能力强、表达能力强、自控能力强、富有责任心的学生,并有充足业余时间的学生,共计7名,作为同伴教育的主体学生。

(2)同伴教育辅导者的培训。①实施同伴教育第1周,对选出的7名同伴教育辅导者进行辅导,让其熟悉授课计划、内容、形式,与同学沟通的技巧,胜任相关的教学工作。②第2~4周去该市某医院消化内科见习,在科室带教老师帮助下,见习内容生命体征测量、吸氧、卧有人床换单、医疗文件整理等操作。③第5~7周该市某医院普外科,在科室带教老师帮助下见习吸痰、鼻饲、口腔护理、灌肠等操作。④第8周去该市某医院门诊输液室,在科室带教老师帮助下,见习静脉输液、药敏试验、各种注射技术。

(3)同伴教育实施方法。课前:①为了做好同伴教育工作,7名同伴教育辅导者们熟知授课计划,提前1周学习案例,弄清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技能。②把临床见习中所见所闻整理成PPT或word文档。③每位同伴教育者组织自己组员开展多样化的活动,进行案例讨论,讲解操作中注意事项,把临床见习内容尤其是带教老师在操作时与患者沟通方式、技巧与组员分享。课中:同伴教育者将自己管理的组员合理分成3小组进行练习,如果有需要可以指导组员练习,要求同伴教育者关注组员练习情况。课后:同伴教育者要积极向老师汇报组员技能掌握情况,给予建议与意见。利用课余时间帮助辅导有学习困难组员。

1.3  观察指标

1.3.1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  共有仪表、案例分析及评估、用物准备、实施、终未质量、人文关怀与沟通及相关知识回答,共7项技术,每项操作都制定了评分标准,每个环节都有评分细则。每位学生随机抽取一项进行一对一考核。

1.3.2 同伴教育效果调查  查阅相关文献[2-4],咨询专家后自行编写同伴教育效果调查表,包括学习效果、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与沟通和专业认同感等4个方面15个条目,分为效果很好、有效果、没效果3个评价标准。在技能考试结束后,对观察组学生发放调查表70份,回收调查表7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

观察组学生的仪表、案例分析及评估、用物准备、实施、终末质量、人文关怀与沟通、相关知识回答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同伴教育效果的评价

观察组大部分学生认为同伴教育可以在提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对增强学习效果和专业认同感等方面有所帮助,见表2。

3  讨论

3.1  同伴教育模式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效果

同伴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目前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在护理教学中,尤其是实训课程的教学。它能够集结相同年龄的学生,并且互相交流经验,分享体会,从而以自己的亲身实践经历为他人讲解知识,不仅使得自身得到了提升,也使得他人对于知识的印象深刻,掌握程度更佳。研究表明,相似经历、面临相似问题的学生,交流起来更加容易,并且更加能够感同身受,从而更加能够引起互相的共鸣,做出行为的改变和认知的改变[5]。同伴教育能够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们之间的交流更多,学习氛围浓厚,学生从被动学习转成主动学习,从而实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标和目的[6]。该文的研究中,观察组学生的学习成绩高于对照组,并且各个环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采用同伴教育模式的效果良好,能够促进学生们的积极性,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成绩。

3.2  同伴教育模式可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伴教育模式中,学生学习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各项活动,通过有效的沟通,组员内部之间才可以信息共享,心理上相互鼓励、支持,学习上相互帮助、指导,在这段学习交流过程中,锻炼了学生们语言组织能力、有效沟通能力。同伴教育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组员们感受到团队的力量,认识到每位组员都能从团队获益,都应为团队贡献力量,从而增强了他们团队合作能力。该研究观察组大部分都认可该研究对团队合作与沟通方面有很好效果。

3.3  同伴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感及人文素养

护理专业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技能,还应该具有热爱护理专业、关爱生命的人文素养[7]。观察组是结合临床真实案例分析每次练习案例的,同伴教育者3次临床见习后将临床所见所闻,临床带教老师指导内容、与患者沟通方式都毫无保留地与组员分享,人文关怀的理念不知不觉渗透到技能训练中,很好将人文素融入到护理教育实践中,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护理工作的专业价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度[8]。

综上所述,同伴教育在基护护理技能强化训练中的应用,能够大大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和实践水平,提升学生们综合素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罗玲,彭少峰.同伴教育研究评述[J].社会工作,2015(1):116-123,128.

[2]  高敏,常红娟,张瑞芹,等.同伴教育在基础护理学操作技能教學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7):310-312.

[3]  苏银花,赵玲,王蓉,等.同伴互助学习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6):65-67.

[4]  钱立晶,黄安莉,杨庆.同伴教育在内地新疆班基础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9,40(4):151-153.

[5]  李欢欢.Peer-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实训课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31(5):701-703.

[6]  程瑛,祝让放,刘舒荟.同伴教育在护理学基础操作练习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8,15(8):605-608.

[7]  唐凤,周旭,钱媛媛,等.虚拟案例结合情景模拟教学在护理综合实训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8,33(18):65-68.

[8]  蒋继国,田凤娟.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在专业认同与学习倦怠间的中介作用[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8,27(9):839-842.

(收稿日期:2020-05-10)

猜你喜欢

同伴教育基础护理强化训练
“三角、数列、平面向量”强化训练
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微创钻颅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分析
国外高校图书馆同伴教育的进展研究
基于同伴教育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探索
试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同伴教育的运用
临床基础护理落实现状调查分析与策略应对
校园心理剧在高中异性交往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中考英语形容词专项强化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