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津唐一号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报告及配套推广技术分析

2020-11-30常曙光唐桂楼虞大樯张立天聂士超

种子科技 2020年19期

常曙光 唐桂楼 虞大樯 张立天 聂士超

摘   要:对津唐一号的育种方向、品种来源、选育过程及品种的特征特性进行了分析,从选地整地、种子处理、除草剂的使用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阐述了其配套栽培技术要点,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關键词:津唐一号;玉米杂交种;选育报告;配套推广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19-0013-02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志码: B

1   育种方向

玉米高产是永恒的主题,多抗、广适、优质是不变的育种目标,针对京津唐春玉米区、辽宁环渤海湾区,以及河北太行山区、燕山南麓干旱缺水雨养农业地区的特点,确立了新的育种课题,经过多年的南繁北育,通过自主创新,选育出耐旱耐瘠、耐高温高湿、密度弹性较大、成熟时青秧活秆、综合抗逆性强的玉米杂交新品种,于2012年通过天津市审定。该品种以其出色的表现成为了2012年天津市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唯一春播玉米品种,审定编号:津审玉2012001。

2   品种来源及选育过程

2.1   品种来源

津唐一号是由河北金科种业有限公司秦皇岛分公司以自选系df4为母本、L151为父本,于2007年冬在海南组配而成。2008年春季在秦皇岛市渤海湾玉米研究所鉴定圃和河北金科种业有限公司的迁安试验基地进行了春播小区鉴定,该组合农艺性状稳定,优势明显,符合育种目标。2009年进一步扩大了区域的种植筛选,尤其增加了辽西地区、保定西部太行山区等多个干旱地点,通过沿海的高温高湿、多风,以及干旱区的多个抗逆性点区域联合鉴定和产量评定试验,仍表现出了对不同气候区域适应性广、丰产性好、活秆成熟、保绿性好的优良特点,同时在众多的组合筛选中表现上乘。

2.2   选育过程

母本自交系df4为自选系,2001年用国外的亚热带材料组成的外缘群体Population1,经历了承德、保定、北京及秦皇岛等不同气候环境连续优株自交,通过南繁北育,于2006年稳定。

母本自交系的整个生育期需有效积温在2 800 ℃以上,在秦皇岛春播生育期127 d左右。幼苗叶鞘基部紫色,叶色浅紫色,叶片较窄,叶色深绿,苗势强,株高202 cm,穗位68 cm,成株期叶片数19~20片,护颖浅紫色,花药黄色,气生根发达,果穗筒型,苞叶适中,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籽粒半马齿,百粒重30.0 g,茎秆坚韧,根系发达,高抗大、小斑病等多种叶部病害,保绿性好。

父本L151为自选系,是旅系和黄早四血缘杂交选育的黄旅系,来源于2000年,是以丹360、502、G853等系为基础混粉组成的国内团,并对表现优异的单株套袋自交,通过南繁北育,于2005年选育而成。

父本自交系的整个生育期需有效积温2 850 ℃以上,唐山迁安春播生育期在128 d左右,幼苗叶鞘绿色,叶片浅绿色,叶片窄,成株期株型紧凑,叶片上冲,群体清秀,总叶片数21片,株高220 cm,穗位78 cm,护颖绿色,花药黄色,花丝浅红色,果穗筒型略锥,穗柄短,苞叶中,穗行数16~18行,百粒重28.0 g,籽粒马齿型。该系抗丝黑穗病,适应性广,籽粒灌浆速度快,后期脱水也快,耐密植,品质较好。

3   品种特征特性

3.1   基本特征

津唐一号属于中晚熟玉米杂交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活秆成熟、保绿性好的特点。在天津地区春播生育期115 d左右,需有效活动积温在2 800 ℃以上,幼苗发育旺盛,叶色深绿色,叶鞘紫色,成株期株型半紧凑,抗倒伏,抗多种叶部病害,株高277.3 cm,穗位114.5 cm,全株叶片数20~21片,穗轴白色,果穗粗长筒型,雄穗分枝10~12个,穗长20.1 cm、穗行数18.1行,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单穗粒重198.3 g,千粒重356 g,商品籽粒外观品质优。

3.2   籽粒品质分析

津唐一号籽粒品质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分析,该品种容重780 g/L,粗蛋白(干基)8.79%,粗淀粉(干基)74.25%,粗脂肪(干基)4.34%,赖氨酸(干基)0.28%。

3.3   抗病性结果鉴定

经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津唐一号中抗大斑病,中抗丝黑穗病(8.8%),中抗茎基腐病(11.4%)。经天津市农科院植保所鉴定,其中抗大斑病(13.9%),中抗丝黑穗病(7.1%),中抗茎基腐病(21.1%)。

4   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根据多年多点示范种植,结合多年来的大田实际表现,建议津唐一号在旱薄地的种植密度为3 000~

3 200株/667 m2,中等肥力地3 200~3 500株/667 m2,高肥力地3 500~3 800株/667 m2。由于该品种单株生产潜力较大,建议种植密度不超过4 000株/667 m2。

4.1   选地整地

精细整地是播种前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最好在前一年秋季进行深翻作业,耕翻深度要保持在25~30 cm,清除地表的残茬、残株等残留物,同时可以使土壤内外气体进行交换,以利于有效缓解某些重金属或残留除草剂对下茬作物的影响,做到整地深浅一致、不漏耕,以确保蓄水、抗旱、保墒,为来年春播打好基础。

4.2   种子处理

裸种子应在播前进行1次挑选,并在播前选择晴朗天气进行晒种2~3 d,切记不要在水泥地面上进行暴晒,以免高温烫伤种胚,影响出芽率;对于未包衣的种子,应使用药剂进行拌种,使种子形成包衣,这层包衣可以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及土传病害的发生;包衣种子要避开高温时段进行适当晾种,以免使种衣剂成分见光分解降效。

4.3   适时早播,确保全苗

适时早播可以充分利用有效积温提高产量,当土壤5~10 cm土层温度达到10~12 ℃时,墒情适宜时即可播种,一般播种深度为3~5 cm,如土壤黏重、水分较大,可适当浅播;反之土壤相对干燥、保水能力较差,可适当深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播种过深或过浅都不利于保全苗、壮苗。

4.4   除草剂的正确使用

对于整个玉米种植区域,当前生产上普遍使用苗前封闭型除草和苗后除草技术,由于喷药质量差、喷洒不到位,不仅会引起当茬作物及下茬作物药害,还达不到理想的除草效果,所以科学地选用除草剂品种和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是当前玉米苗前和出苗后防治杂草措施的关键。苗前除草剂要在播种后的2~3 d,视天气和土壤墒情及时除草,不重喷、不漏喷,掌握好药量,一次喷洒均匀;苗后除草剂要在喷施除草剂的前后7 d进行使用,严禁喷施有机磷类杀虫剂,否则易产生药害,同时要注意玉米苗龄,5叶前可以对整个田间进行喷雾,6叶期后喷药要采取定向喷雾。

4.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通过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和药剂防治相结合,尽可能地选择抗性好的玉米品种,以此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在玉米的整个生长期间,应结合气候状况定期对田间进行检查,对于常见的病虫害,可视情况喷洒药物进行防治。

4.6   因地制宜,合理施肥

对于干旱的雨养农业区,培肥地力以及施肥调水至关重要,加强土壤耕层保墒,增施有机肥或实行秸秆还田技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增强土壤的蓄水能力,有利于抗旱。对于玉米的需肥规律,在使用玉米长效专用肥作底肥的基础上,追肥应以N肥为主,可掌握“轻施苗肥、重施攻穗肥”的原则进行科学施肥。

5   适宜种植区域

根据多年来津唐一号在京津唐地区、河北太行山区、辽宁环渤海湾区、辽西走廊及冀东玉米种植区域在大田生产上的实际表现可以看出,该品种是一个对温光反应不敏感,群体保绿性较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遇不良环境抵御能力强的高产优质大穗型品种。在活动积温2 800 ℃以上地区和大部分中晚熟春玉米区域均可种植,北方地区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中下旬进行适时早播,实行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利用地力和光热资源,更好地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

6   制种技术要点

6.1   保持品种种性

玉米亲本自交系是杂交制种的物质基础,在影响杂交制种优势的诸多因素中,自交系的纯度是最为关键的,抓好自交系的原种生产,每年设立穗行圃,严格执行原种的生产操作规程,从源头把控亲本质量关,同时还要防止亲本连续套袋自交生活力下降,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来保持自交系的纯度和种性。

6.2   隔离区的设置

玉米是异花授粉作物,花粉极易随风传播,因此,制种田设置隔离是保证玉米杂交种纯度的重要条件。实现隔离的方法一般有空间隔离、时间隔离、自然屏障隔离3种。

6.3   杂交制种的合理花期

花期是否相遇是制種成败的关键,根据父母本的生育期和叶片数,以及母本自交系的吐丝期和父本自交系的散粉期等调查数据来预测花期。

在生长过程中要随时观察,若发现父母本生长不协调,要及时通过控制肥水的手段来调节生育进程,要掌握“宁可母等父、不可父等母”的原则。如果发现父本偏早了,可以对母本提前带叶抽雄,并且剪除母本雌穗苞叶顶端部分,促使花丝提前吐出,防止出现花期不遇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