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时代高校新闻业务课如何开展虚拟仿真实训

2020-11-30邹顺宏

传媒 2020年8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

邹顺宏

摘要:虚拟仿真实训日益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并不断创造着全新的教学体验和教学效果。将虚拟仿真技术引入到新闻业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并展开相关的业务实训,能够为广大新闻传播院系的师生提供非常具体的教学案例,增强实训教学的现实性、生动性和形象性,增强师生互动的目的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高校新闻院系可以通过引入虚拟仿真、打造混合课堂,丰富课程资源、提升教学效果,以就业为导向、强化产学互动等多种方式展开尝试,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闻业务 教学方式 虚拟仿真实训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方式是推进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項目、拓展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延伸教学时间和空间、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教学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回归的具体体现,它在高校各个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能够帮助教师把握好适宜的教学内容、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并持续地改进师生互动效果和教学评价效果。在媒体融合时代的新闻业务课程教学过程中,虚拟仿真实训也日益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并不断创造着全新的教学体验和教学效果。

一、融合时代的虚拟仿真教学

虚拟仿真技术简称VR,也有人称之为虚拟现实技术或灵境技术,主要是指用一个系统模仿另一个真实系统的技术,它实际上是一种可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近年来,随着虚拟仿真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高校各个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也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力图通过模仿一个真实的系统这一方式来规避传统教学过程中学习情境缺位的弊端。具体到新闻业务课程来看,将虚拟仿真技术引入到新闻业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并展开相关的业务实训,能够为广大新闻传播院系的师生提供非常具体的教学案例,增强实训教学的现实性、生动性和形象性,增强师生互动的目的性、针对性和有效性。2019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包括山东大学、郑州大学、重庆大学、深圳大学等在内的10项新闻传播学课程的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其中9项涉及了媒体融合时代的新闻业务教学创新。

事实上,当前媒体融合进程的深化发展也对新闻业务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的新闻传播院系不但需要在新闻的采、写、编、评等传统环节上输出高质量的专业型人才,还需要培养既懂不同媒体形态的新闻内容生产又懂不同用户媒介消费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在中央厨房、融媒体中心等理念不断转化为业务实践的语境之下,一专多能、一专多强的综合型、融合型、复合型新闻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但传统新闻业务课程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练习为辅,课程的互动性、学生的主动性和任务的体验性都相对较差,无法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认知环境和学习情境,从而使得学生在进入到媒体组织后无法高效完成相应的新闻业务工作,更不知如何运用在学校学习到的传统理论框架去应对全新的媒介融合趋势所带来的挑战。虚拟仿真实训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新闻业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一难题。

具体来看,虚拟仿真系统能够利用技术手段向学生输出视觉的、听觉的、嗅觉的、触觉的乃至更多其他维度的信息,学生可以借助必要的装备与数字化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使得他们能够产生亲临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以广州体育学院的“体育赛事现场报道虚拟仿真系统”项目为例,传统的体育赛事报道教学方式通常有教师课堂案例讲解、一线新闻业务人员现身说法、观看体育赛事报道纪录片、布置课下采访写作作业等,但这些方式根本无法将学生真正带到赛事发生地,因此教学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广州体育学院正在建设中的“体育赛事现场报道虚拟仿真系统”则可以借助于当前最前沿的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立体声像、模拟仿真等技术为学生创造一种侵入式的体验,他们可以借助相应的设备进入到赛事现场自由地探索并与其中的教练、观众、运动员等对象进行交互,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师所设定的课程任务。

二、新闻业务课虚拟仿真教学的特征

在高校教学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方式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回归,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升教学评价效果,其具有沉浸感、交互性、个性化等特征,能够使学生获得与现实世界较为一致的沉浸感,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学生在实训中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1.沉浸感。这一特征决定了学生在虚拟仿真的环境中,能够获得与现实环境中较为一致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进而使得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沉浸在三维虚拟环境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是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特征。以重庆大学的“灾难事件融合报道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为例,如果教师安排学生开展一次重大事件灾难事件的采访作业,由于涉及费用、时间和学生安全等各种因素,传统教学模式很难解决一个班级数十名学生一同前往某一个事件现场开展实地采访,这时候依靠虚拟仿真系统就可以模拟出一个高度相似的新闻环境,学生在进入到这一实训情境中后就能马上获得与现实世界较为一致的沉浸感。行走在事件现场的方向感和距离感,迎面走来的救护人员,事件当事人面部神情及相应对话等……这种沉浸感十足的实训模式能够使学生在没有人身危险的前提下获得与一线记者的高度接近的感受,从而写出更高质量的采访作业。

2.交互性。这一特征意味着虚拟仿真系统中的各种对象,可以通过输入与输出装置,影响到沉浸在其中的学生,或者被学生所影响。也就是说学生具备了在虚拟仿真的新闻情境中与各种对象进行交互的能力,这种交互体现在:交互内容从文本、图片、声像到场景、情境、环境的转变,交互方式从鼠标、键盘、屏幕到具备多维感知的输入/输出设备的转变,交互效果从置身事外简单视听到身临其境参与其中的转变。在实训过程中,学生进入到虚拟仿真系统之后,他不但能够与自己所处的这个仿真环境互动,比如,山东大学“‘基于多角色扮演的新闻发布交互式演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虚拟仿真系统中的交互问题,进入系统之后,环境会随着用户的采访路线而发生相应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他还可以与环境中的各种对象进行互动,这种互动,一方面是基于用户作为特定的新闻采访人员与系统的互动,另一方面则是多名进入到系统中的角色与不同的用户之间的互动。这种交互性是传统新闻业务教学环节所缺失的,它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3.个性化。这一特征使得新闻业务课程的虚拟仿真实训避免了学生体验和任务完成的同质化问题,针对某一新闻情境的仿真系统不同于老师面向所有学生讲述相同内容的课堂教学,它赋予了学生在系统中自由探索的权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新闻事件的前期了解和掌握情况,决定自己的采访目的、采访路线和访谈对象等要素。因此,尽管所有学生使用的是相同的虚拟仿真系统,但他们借助这一系统所完成的任务或作业却是千人千面的。比如,郑州大学的“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媒介融合实训项目”,完全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千人千面的虚拟仿真实训,在进入系统后,有的学生可以选择赶赴新闻发布会现场,有的学生可以“冒险”去到事件发生的一线现场,也有学生可以选择去采访事件相关人员。更进一步的,哪怕去了同一个地方的学生,大数据技术也完全能够支持他们在实训系统中采访不同的对象。这种个性化的交互模式和实训方式,能够确保不同学生在实训中找到最符合自己需求的内容来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应任务。

三、虚拟仿真实训在新闻业务课程的应用

虚拟仿真实训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将其应用到新闻业务课程中,要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引入虚拟仿真,打造混合课堂。混合课堂是能够融合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教师讲授和师生互动、课堂学习和实训学习、知识吸收和任务管理等一系列教学模式优点的创新型课堂,能够更好地将共性化的知识传播和个性化的能力提升结合起来。传统课堂的最大限制是其必须在固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空间来完成教学工作,因此引入虚拟仿真实训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混合课堂不存在这样的困扰,因而更适合将虚拟仿真实训引入其中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样的前提下,过去以教师单纯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就逐渐演变成了教、学、考、练、问五位一体的创新课堂。例如,教师在线下课堂上主要结合新闻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讲授一些关于新闻报道、公共舆论及危机应对等方面的知识点,他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或课后通过线上平台自学事件相关的新闻报道材料,并根据这些完成简短的在线测试,或布置具体的虚拟仿真实训任务,最后再回到课堂提出相关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教师问学生,也可以是学生问教师。在这样的混合课堂中,虚拟仿真实训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而进一步实现探究性学习和主动学习。

2.丰富课程资源,提升教学效果。将虚拟仿真实训引入到新闻业务课程中来之后,遇到的最大问题将会是实训课程的资源建设,毕竟新闻业务不同于其他课程,它对内容的时效性和案例的丰富性要求较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对虚拟仿真实训资源的丰富性、即时性和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体来看,虚拟仿真资源包括基础资源、拓展性资源和创新性资源,基础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练习新闻的采访、写作、編辑、评论、排版、生成、审核、发布和反馈等共性的基本能力的练习,河北经贸大学的“融媒体新闻制作流程虚拟仿真项目”就是此类资源。拓展性资源则会把社会上最新的热点话题和最受关注的热点新闻事件开发成仿真系统,以保证学生能够把握实践动向和社会脉搏,创新性资源则是教学团队根据课程的实际需求,开发更多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虚拟仿真实训内容。这就需要与各大新闻机构或新闻院校联合开发或共享更多的拓展性资源和创新性资源,如浙江传媒学院的“多讯道导播虚拟仿真实验”、深圳大学的“融媒体演播室制播虚拟仿真实验”和山西传媒学院的“演播室新闻摄像技术虚拟实验教学项目”等,都是非常好的拓展性实训资源。资源的创新和共享可以帮助各大新闻院校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3.以就业为导向,强化产学互动。随着媒体融合进程的不断发展,当前无论是媒体机构、政府部门还是企事业单位、自媒体组织都越来越需要具备专业新闻业务能力的人才,因此学生的就业方向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的特征,这就要求新闻业务课程实训需要兼顾实验宽度,为学生设置不同的实训情境,引导学生了解、感受和体会不同行业的工作性质及特点。这也就进一步要求新闻业务课除了向学生提供基础的采、写、编、评等实训内容之外,还需要根据不同组织机构或不同行业的新闻业务特征构建不同的工作情境,比如,针对重大事件或者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报社是如何反应的、电视台是如何编排的、自媒体组织又是如何发布的等。这种产学互动在过去主要是通过院系与各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的方式来实现的,在今天还可以通过打造近乎于真实的虚拟仿真实习系统来实现,学生进入到虚拟实习系统中,就能够像置身于一家报社或者电视台紧张忙碌的工作场景中一样,了解前线的记者、办公室的编辑以及各个部门的支持人员是如何在第一时间完成最新鲜的疫情信息跟踪报道的。通过搭建虚拟仿真实训/实习平台的方式,学生能够更直观、更真实地了解不同组织如何应对突发性事件并快速完成相应的新闻报道工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四、结语

高校新闻业务课是新闻人才必修的一门基础课,也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它对培养学生具体的各项实操技能要求非常高,能否学好这门课程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乃至今后的职业发展生涯。虽然虚拟仿真实训引入到高校新闻业务课程中的时间不长,但这种方式在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过程中的确能够发挥较为有价值的辅助作用,它与其他多种教学方式相互补充构建的混合课堂也将有力地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从而培养出兼具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新闻人才。

作者单位 琼台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文系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红色虚拟展馆建设”(项目编号:Hnjg2019-100)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蒋瞻,秦希.财会专业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构建与保障[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10).

[2]徐兆吉,马君,何仲.虚拟现实:开启现实与梦想之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
通信电子电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其教学方式探索
当十二星座成为老师
如果十二星座是语文老师
对教学方式的分析与阐述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聚焦核心素养 改革教学方式——南安国光中学提升办学质量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传统教学方式在高中文科教学中的继承与发展初探
信息化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