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化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策略

2020-11-30李明岳

传媒 2020年8期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纪录片全球化

李明岳

摘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为解决世界问题而提出的中国方案,也是一种能够指导不同文明形态相互尊重、和谐发展的文化哲学观和方法论。纪录片《亚洲文明之光》在摄制和传播过程中深度阐述了亚洲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新时代媒体讲好人类命运共同体故事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化 媒体传播 纪录片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和理论基础,是为解决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所提出的中国方案,表达了中国对国际秩序的美好愿望和追求。从全球化的视角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一种全新的国际秩序观,更是对21世纪人类文明发展范式的最新诠释,它最大的创新在于超越了文明的隔阂与冲突,强调了新时代不同文明形态的共生、共存、共享和共融。作为解决世界问题的中国方案,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全球传播至关重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纪录片《亚洲 文明之光》在传播命运共同体理念上做出了有益探索。

一、找准纪录片定位,深度阐释“共同体”理念

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前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题纪录片《亚洲 文明之光》连续三天在CCTV-1综合频道播出。该纪录片共分为《文明华章》《传承创新》《交流互鉴》三集,是电视媒体第一部全景式梳理与讲述亚洲文明的纪录片,涵盖从宏观层面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到微观层面亚洲各个国家的文化元素与故事传说,跨时空、全方位、多角度再现了亚洲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多元共生、交流互鉴的文明图景,演绎了和而不同的亚洲文明全貌。整体来看,该纪录片作品定位明确,即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做好了话语铺垫,全面呈现亚洲国家的文明形态,使受众真实感知亚洲各国乃至世界各国是命运共同体的事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当天,亚洲47个国家与地区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国际组织的千余名会议代表共同出席了大会,并紧紧围绕“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发表了《亚洲文明对话大会2019北京共识》。《亚洲 文明之光》纪录片是整个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传播主题与大会的主题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并在会前连续三天黄金时段播出,大会的成功召开则进一步对纪录片所阐释的亚洲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了升华与传播。

二、丰富故事要素,演绎文明之间交流故事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着“天下为公”“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破解当前世界发展困局的文化哲学观和方法论。在传播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在注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阐述、价值演绎、逻辑分析的同时,还要严格遵循媒体传播规律,以生动的画面、鲜活的案例和引人入胜的故事为重要的辅助手段,帮助受众更简单、直观地感受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自身、国家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意义。不同于传统纪录片侧重于对物和景的呈现,《亚洲 文明之光》着力将看物、看景与看故事进行了深度融合,通过相互交织的线索讲述了越南的奥黛、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度尼西亚的巴迪、约旦的佩特拉古城、马尔代夫的海洋生态等文明,展示了在历史中不断延续的文明历程和亚洲先民艰苦奋斗创造历史的故事。

能够用镜头讲好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故事离不开主创团队的倾心付出。该纪录片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亲自担任出品人,组建了100余名业务骨干构成的精英团队。团队涉足了40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拍摄了上万个镜头,并在故事叙述过程中摒弃了过去单调引用文献、展示实物的方式,转而选取具体的文物、人物、古迹作为故事的切入口,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夹叙夹议,从而拨开了亚洲不同文明的丰富肌理。比如,纪录片从4世纪英国作家约翰·曼德维尔的一幅树棉画讲起,来展现古印度棉文化对世界服装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从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一块泥板刻上一首表白情诗讲起,来展现楔形文字对文明起源的重要性。可见,在面向全球进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播的过程中,对故事思维的运用和传播规律的把握尤为重要。

三、提升技术应用,创新多样化呈现形式

《亚洲 文明之光》是一部全面展示亚洲文明起源与发展的纪录片,它的采编工作也运用了当前最先进的全球采编体系,充分地调动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亚洲各个国家主要城市的人财物力资源,高效协调和对接了13个国内城市与22个亚洲国家与地区的摄制工作。同时,这部纪录片的策划人员多来自亚洲各个國家的知名学者和专业人员,文化要素的选取也全面覆盖了亚洲全部47个国家与地区。可以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强大的全球采编体系为全方位呈现亚洲文明发展历程提供了基础保障。

在拍摄方面,该纪录片采用了最新的4K超高清技术。该技术的应用意味着观众足不出户便能获得更逼真、栩栩如生、身临其境的文化视听体验,很多细节的呈现甚至比亲临现场还要真实生动。在4K超高清拍摄的基础之上,纪录片的后期制作也运用了全球领先的3D技术和动画技术等表现手段,使那些沉寂千年的静态文物以观众最喜闻乐见的形式复活了,也生动逼真再现了那些早已消失的文明场景。比如,人类最早绘制的车轮图案、古代亚洲人使用的杠杆装置、巴基斯坦的古城摩亨佐·达罗、7世纪西亚两河流域的浮雕以及当时农人的水利灌溉场景等。4K拍摄技术和三维动画技术的运用,以全新的体验方式展现了亚洲古老的文化记忆,也使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故事更具体、生动。

此外,这部纪录片在音乐方面也进行了精心的选取,主题音乐以大管弦乐为基调,同时融入了中国远古的埙和箫、亚洲共有的琵琶、古印度的萨罗达琴以及西亚、中亚、东南亚等音乐元素,与画面实现了完美的匹配,为受众制作了一场亚洲文明的视听盛宴。

四、创新内容形态,推动多媒体融合传播

在新的媒体传播环境下,短视频已经成为任何组织进行有效传播的标配,短视频与其他内容形态的融合传播将会极大地提升传播效果。《亚洲 文明之光》也充分运用了短视频这种内容形态和传播手段,深耕新媒体、新玩法、新策略,以更亲和、更简短、更接地气、更有代入感的方式吸引移动互联网用户,传播亚洲文明,共同建构亚洲命运共同体。电视版《亚洲 文明之光》以及配套的系列短视频内容,全面覆盖不同类型的受众,以全新的视听体验方式与受众展开互动,形成了多种媒体手段融合传播的良好效果。

在《亚洲文明 和而不同》乐器篇的短视频中,移动端受众能够在短短的2分钟之内快速体验10种亚洲的古老乐器,如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贾湖骨笛,印度最有代表性的拨弦乐器西塔琴……再如,在《押鱼带你看亚洲》这则动画短视频中,一只来自故宫屋顶上的神兽——即将600岁的押鱼,以深受年轻受众喜爱的卡通形象,为我们详细地介绍了各种亚洲之最,生动活泼地普及了亚洲知识。此外,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召开之前,移动互联网用户还收到一封名为《你好 亚洲》的短视频视频邀请函,邀请大家参与一场3分钟的亚洲文明体验之旅。短视频《文明之光 照亮未来》则在开幕式当天与习近平“共创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同期声同时发布,将这场融媒体传播活动推向了高潮。

五、结语

纪录片《亚洲 文明之光》用更符合时代特色、传播特点和用户特征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宏大故事,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也为未来继续做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话语构建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经验。在当前的媒体环境中,只有传播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才能将这一全新的文化哲学观和方法论转化为一种话语优势,进而有力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06).

[2]温祖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现状与改进策略[J].对外传播,2019(11).

[3]刘庆振,张晨霞.首席视频官:5G时代的短视频布局与营销革命[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人类命运共同体纪录片全球化
Rough Cut
等待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