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自贸区国际竞争力评价分析

2020-11-30张波宋思琦

商业经济 2020年10期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对策

张波 宋思琦

[摘 要] 辽宁省是新中国经济崛起的重要支柱,是东北地区第一个拥有自贸区的省份城市,依托其自身的良好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环境、重工业基础雄厚等被国家看重,辽宁自贸区也成为应对东北经济衰退的破题之作。基于辽宁自贸区发展现状分析,构建自贸区国际竞争力模型,其中包括四个核心要素:目标效用度、开放自由度、辐射带动度、环境优越度,以及两个辅助要素:政府和市场。对辽宁自贸区国际竞争力作定性分析,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实证分析辽宁自贸区国际竞争力。在以上分析基础上提出辽宁自贸区发展方向。

[关键词] 辽宁自贸区;国际竞争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 F752.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20)10-0085-03

Abstract: Liaoning Province was an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economic rise of China, and is the first provincial city with a pilot free trade zone in Northeast China. Relying on its own good conditions, superior geographical location,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environment and strong heavy industry foundation, Liaoning Province is valued by the state. Liaoning Pilot Free Trade Zone has also become a breakthrough to deal with the economic recession in Northeast 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Liaoning Pilot Free Trade Zone,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model of the free trade zone, which includes four core elements: target utility degree, openness degree, radiation driving degree, environmental superiority degree, and two auxiliary elements: government and market. This paper makes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Liaoning Pilot Free Trade Zone, and uses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o empirically analyze the competitiveness.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Liaoning Pilot Free Trade Zone is proposed.

Key words: Liaoning Pilot Free Trade Zon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countermeasure

一、辽宁自贸区的发展现状

辽宁自贸区于2017年4月1日经国务院的批复后正式成立。辽宁自贸区成立后,辽宁省经济开启增速发展模式,尤其在进出口外贸发展方面[1]。2019年辽宁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三年建设期间取得了不斐的成绩,对外经济有了明显的回升。截至2019年,与辽宁自贸区成立前相比,辽宁自贸区财政税收收入增长了3.3倍,进出口总额增长了1.7倍。固定资产投资增加3倍,金融机构的数量增加到55倍。三年来,辽宁自贸区内的各类企业由12000家增加到58000家,新增注册资本为6987亿元[2]。34个10亿元以上的项目落户辽宁自贸区,新增551个亿元以上项目,2117个2000万元项目。国家总体方案赋予辽宁自贸区的123项試验任务,完成率达100%[3]。

二、自贸区国际竞争力模型介绍

论文以波特的钻石模型为基础[4],并根据自贸区的基本特征,以及已有的自由贸易区相关特征模型,构建了包括四个核心要素:目标效用度、开放自由度、辐射带动度、环境优越度,两个辅助要素:政府、市场的自由贸易区竞争力模型[5],目标效用度是对自贸区所能够取得成效的衡量。开放自由度是对自贸区内货物、服务、资金和人员流动自由情况的衡量。辐射带动度是自贸区对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影响的衡量。环境优越度是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硬环境的衡量。政府部门也是自贸区竞争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发展战略制定、治理创新、政策支持、环境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市场对自贸区竞争力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如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及其“无形”规律作用于其他要素。目标效用度、开放自由度、辐射带动度、环境优越度4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政府和市场要素以其主体性和作用方式融入其他四要素中。图1为结合自贸区的特征、并考虑对区域经济和产业的影响及政府和市场的辅助作用所构建的自贸区竞争力模型。

三、辽宁自贸区国际竞争力的定性分析

从目标效用度来看,辽宁自贸区的对外贸易额从2017年的801.1亿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1361.87亿美元,新增注册企业数从2017年的20000家增加到2019年的48674家,利用外资额从2017年的1495.9万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36亿美元, 但2019年辽宁自贸区的实际利用外资额只占辽宁省的40%。项目数量从2017年的101项增加到2019年的163项,落地率从2017年的82.1%增加到2019年的100%。从开放自由度来看,负面清单限制措施数量从2017年的95项减少到2018年的45项,2019年为37项(见表1)。从辐射带动度来看,自自贸区成立以来,辽宁省也紧随其他经济发达的省份,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积极改造推动装备制造业的创新,此举可以更好地调整辽宁省的产业结构。数据显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增加,进口额减少,说明辽宁省创新环境也在逐渐改善,辽宁省对高新技术产品的投入加大,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在进一步往深层次,高精尖发展,高新技术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其出口增势强劲,发展尤为迅速,可见对外国技术的依赖降低,产品出口效益有所提高。从环境优越度来看,交通便利,港口建设优越。辽宁有着密集的铁路、公路以及航空运输交通网络,具有海陆空三运优势。物流便捷,相应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等一系列便利条件均为辽宁自由贸易区建设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辽宁自贸区中的大连片区坐拥大连港,是21世纪“海、陆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关键交汇处,是东北亚经济圈中的重地,也是该区域通往世界各地的重要出海口。营口片区的营口港,是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主要枢纽港口之一,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货物港口,营口港被称为“东方贸易总汇”。辽宁港口建设至今,港口每年货物吞吐量巨大,2018年辽宁港口货物吞吐量为11.2亿吨,大连港的货物吞吐量为46784万吨,营口港为37001万吨,在东北地区整体外贸市场上具有绝对优势。辽宁港的外贸进口量约占辽宁口岸进港量的40%,这说明外贸对辽宁口岸有一定影响,而港口日新月异的发展也为辽宁自贸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政府不断加强政策支持自贸区发展,2020年辽宁再出台2批不少于40项改革创新经验,推动省级经济管理权限下放,力争逐步达到省级层面无审批。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情况方面,虽然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出口受阻,净出口下降;但是,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辽宁省更要利用好自贸区这一重要机遇,为进出口寻找新的竞争优势和发力点,适当地调整以加大对净出口的牵引和利导,促进辽宁省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

四、基于因子分析法分析辽宁自贸区的国际竞争力

(一)辽宁自贸区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

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设计的辽宁自贸区竞争力评价体系一级指标包括自贸区取得的效应、开放程度、政府环境和基本运作情况。自贸区效应的二级指标包括贸易成果、就业成果、引资成果。开放程度包括投资自由。政务环境包括行政效率。基本运作情况为业务情况和企业数量(见表2)。由于数据的有限性,进行因子分析时不是正定矩阵,因此对2020-2023年的辽宁自贸区的对外贸易额、新增注册企业数、实际利用外资额、项目数量、负面清单限制措施数量、企业数量进行了预测。其中假设对外贸易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额以10%的速度增长,项目数量和企业数量以5%的速度增长,负面清单限制措施数量以5%的速度下降。新增注册企业数进行线性回归进行预测(见图2)。

(二)计算结果分析

1.KMO和Bartlett的检验

由Bartlett的检验可以看出:KMO的值为0.537,Sig.值为0.000,远远小于显著性水平的0.001,说明各个变量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见表3)。

2.因子提取与命名

表4反映了因子提取以及旋转的结果。按照特征值>1的标准筛选了前2个主成分因子。2个主成分对原始指标的解释程度达到了97.8%,基本能涵盖所选数据的统计信息。

表5为对初始因子矩阵按方差最大法正交化进行了旋转,根据旋转后的成分矩阵,第一个因子在对外贸易额、新增注册企业数、项目数量、实有企业上有较高的载荷,分别为0.995、0.979、0.998和0.914,表现了辽宁自贸区的发展情况,命名为发展能力因子。第二个因子在实际利用外资额有较高的载荷为0.988,命名为利用外资能力因子。

3.因子得分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见表6)得出相应的得分表达式:

F1=0.256X1+0.257X2-0.169X3+0.259X4+0.104X5+0.174X6

F2=-0.127X1-0.150X2+0.776X3-0.140X4+0.325X5-0.154X6

F=0.74657F1+0.25342F2

其中,F為综合得分,通过两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来看,F1=0.74657>F2=0.25342,这表明公因子1能够解释原有变量总方差的大部分,因此,发展能力因子决定辽宁自贸区国际竞争力最为关键的因素,即自贸区的贸易额、企业数量、项目数量、每年新增注册企业数量对辽宁自贸区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而利用外资能力因子的重要性相对较弱。

五、辽宁自贸区未来发展方向

未来辽宁自贸区将在双边贸易、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等规则方面深入开展探索试验;增强试点经验的创新性、有效性和系统集成;推动赋予自贸区更大改革自主权;通过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推进重点产业集聚,通过优化服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积极探索建设大连自由贸易港;主动对标自贸区先进做法,充分释放改革创新红利[6]。

[参考文献]

[1]施锦芳,吴琦,吴学艳辽宁自贸区建设比较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7(4):83-90.

[2]李宇佳.三岁辽宁自贸区制度创新成硬核[N/OL].经济参考报,2020-04-21[2020-08-09].http://www.jjckb.cn/2020-04/21/c_138994358.htm.

[3][6]崔陶然.辽宁自贸试验区三周年,成绩单来了[N].辽宁日报,2020-04-10.

[4]张波.中国对外贸易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5]田毕飞,李伟.内陆自贸区的建立与评价研究——以武汉为例[J].国际商务研究,2015(7):47-55.

[责任编辑:史朴]

猜你喜欢

国际竞争力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中国出口结构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中国纸制品的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
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发展东北地区粮食贸易的对策
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探讨
浅析石油工程服务企业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