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措并举精准发力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2020-11-30邵猷芬史慧芳

老区建设 2020年19期
关键词:残联重度残疾

邵猷芬 史慧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扶贫经历了多种不同的复杂阶段,每个阶段各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每个不同的阶段,中国的扶贫都有做出针对性的道路选择,最终实现了数亿贫困人口“清零”的成就。

翻开中国的减贫史,“江西篇章”浓墨重彩。脱贫攻坚以来,江西省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从2013年底的346万人减至2019年底的9.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9.21%降至0.27%;3058个“十三五”贫困村全部退出,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贫困残疾人的脱贫历程尤其值得一提。在江西省各级残联的带领下,贫困残疾人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奋力拼搏,与广大人民一起,共同书写了江西脱贫攻坚的时代答卷。

金秋九月,以“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为主题,本刊记者先后赴赣州、吉安、萍乡、新余、南昌等地进行实地采访调研,深入了解了江西省残疾人脱贫攻坚历程中工作的亮点、攻克的难点及脱贫成效。

最令人难忘的,是走访于各托养中心时,看到贫困残疾人们不屈于现实,在辅助性车间充满干劲、努力工作的模样。

最令人感动的,是走访于特殊教育学校时,看到贫困残疾孩子们在特教老师的教育下,露出的天真烂漫的笑容。

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在党和政府、各级残联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下,江西省取得的硕果累累的残疾人脱贫成绩:

——截至2019年底,江西省贫困残疾人由最初的34.1万人到减少到2.43万人。

——2019年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人数分别达到49.2万人和43.5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应纳尽纳。

——2019年为26.27万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达到89%,其中国家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达到89.5%,因病致(返)贫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达到90.9%,辅助器具适配率达到92%。

多年来,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都不能少”,江西省各级残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具体要求,结合省情和残疾人的现实需求,从残疾人教育、就业、康复、社会保障、托养、家庭无障碍改造等10个方面入手,探索出了一系列亮点纷呈的脱贫解困经验。

落实兜底政策,破解生活的“碍”

走进萍乡市湘东区白竺乡上村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陈占云的家中,能看到扶手、有声门铃、鸣叫水壶、震动闹钟等一系列无障碍改造设施,屋里屋外也被打扫的干干净净,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双目失明且独居老人的家。多年前,由于一场意外事故,陈占云成了一名视力残疾人,这让他本不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但自2014被识别为建档贫困户以来,帮扶人员为他送去了扶贫政策,帮他凑集资金建了新家,还为他量身定做了一套无障碍改造方案,并安排残联专干手把手教会使用,大大改善了他的生活起居条件,让他出行无障碍,居家无障碍,为其暗淡的人生注入了无限光明。

像陈占云这样受益于扶贫政策红利的残疾人不在少数。近年来,针对贫困残疾人,江西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扶贫政策,织密贫困残疾人兜底性保障。

统一城乡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从2020年1月起,全省农村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60元和70元,实现城乡标准统一。

大力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对新建房屋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户三类对象具有残疾人身份的,每户可在原补助标准上按不低于2000元的标准增加安排补助资金。对维修加固房屋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户,每户补助不低于5000元。2018-2019年,全省累计完成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2698户。

持续开展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2019年,全省累计下达中央彩票公益金和省民生资金1060万元,各地自筹资金约2000万元,为1.07万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家庭无障碍改造。

鼓励就业创业,破解增收的“难”

在政策的利好下,摆脱生活的穷困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唯有不断地奋斗拼搏,才能真正地脱贫致富奔小康。

“人的一生可能会遭遇很多不幸,面对挫折和困难,依然要选择坚强。”这是安福县院塘村残疾贫困户谢云军的人生信念。1977出生的谢云军曾是一家外贸公司的销售,事业一直干得有声有色。但天有不测风云,2011年,谢云军因胸椎肿瘤压迫中枢神经而造成了双腿残疾。一时间,巨大的落差给了他沉重的打击,让他陷入了迷茫。

2014年,谢云军家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后,在政府和残联的关心帮扶下,谢云军放下了心中的顾虑,决定自主创业,开始四处学习金兰柚种植技术,并如愿种出了口感极佳的柚子。借助于网络电商平台,他的金兰柚的销量如雪片般多,远销湖南、广东等地。但他不满足于此,脱贫之后,他开始办培训班,跟残疾人交流讨论自主创业的经验,并且主动帮助周围的贫困农户代销金兰柚、西瓜、蜂蜜等农产品。2019年,谢云军共帮助和带动周边70%以上的贫困农户销售农产品,销售金兰柚80余万斤、西瓜500余万斤,旺季销售金兰柚一天能卖10万斤以上。

亲历苦难者,最懂得用大爱温暖他人。像谢云军一样,有许多身残志坚的“头雁”们在尽心竭力创业带富,助力残疾人和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李韦荣是兴国益香园茶业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出生六个月的时候患上小儿麻痹症,右腿落下了终生残疾。不甘平庸的她一步一个脚印,创建了自己的茶园。目前,她的茶基地在方太乡、鼎龙乡、枫边乡共链接带动贫困户50户、贫困人员220人,安置残疾人或重症残疾人家属15人就业,带动周边农户650户参与了有机茶的种植与管理;殘疾人田小华是泰和县民福塑编厂负责人,他的塑编厂是一家资产超千万元、年上缴利税几百万元的企业,巅峰时期拥有员工288名,其中残疾员工超过60%,是吉安市泰和县残疾人就业安置的首选基地。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为鼓励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江西省残联联合15家厅局出台《关于扶持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分别就提供合理便利和优先照顾、落实税收优惠和收费减免、提供金融扶持和资金补贴、支持重点对象和互联网+创业等方面,提出了26项具体的扶持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为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此外,残疾人大多行动不便,不适宜外出就业,只能就近就便实现就业。为此,江西省残联每年从省本级残保金中列支1000万元,市、县级残联分别从本残保金中列支不低于15%的资金,用于建设阳光助残创业就业基地,并通过“基地+残疾人”“合作社+残疾人”“公司+残疾人”等形式,促进农村残疾人或农村重度残疾人家庭成员创业就业。2016年以来,江西省各级残联累计投入6752.4万元,扶持1451家次阳光助残创业就业基地,安置9701人次贫困残疾人就业,辐射带动9875户次贫困残疾家庭实现创业就业增收。

为开辟农村残疾人就业的新渠道,自2009年起,江西省残联与江西省新闻出版局密切合作,每年选聘1.2万名残疾人担任农家书屋管理,把农家书屋工程与农村残疾人就业“两个民生工程”一起做,实现了扶贫与惠民的双赢目标。今年60岁的彭石林是萍乡市湘东区腊市村村民,自小患上小儿麻痹症,导致左腿肌肉萎缩。2011年初,经过区残联考核选聘,高中学历的他被聘为村里的农家书屋管理员。近十年来,尽管行动不便,他仍然坚持往返于农家书屋与家之间,除了节假日,没让农家书屋关过门。在他看来,农家书屋管理员是一份他很喜欢的工作,不仅能每天读书,还能增加收入。

瞄准特殊需求,破解脱贫的“困”

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怎样才能使残疾人有机会、有能力、平等地参与社会活动,融入社会生活?关键在于满足残疾人的特殊需求。

泰和县南溪镇刘朝霞是一位高位截瘫的残疾人,自瘫痪在床后从未走出过房门,其丈夫因患有尿毒症多年,每周需行2次血液透析而无力照料,家中还有两个需抚养的小孩。虽然有政府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等补助,但一家人的生活极其拮据。

在特殊困难群体中,贫困重度失能残疾人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一方面重度失能残疾人本人丧失劳动能力,无法实现就业创业脱贫;另一方面还需要专人照料和护理,增加了家庭的负担和压力。

为了破解这类脱贫难题,江西省从“托养”入手,积极探索托养服务的“路”,解决照护服务的“难”,达到“托养一人,幸福全家”的目的。

江西省率先在全国出台《关于开展建档立卡贫困重度失能残疾人照护和托养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对为建档立卡贫困重度失能残疾人提供居家照护和日间照料服务的个人、组织或机构,予以每人每月不低于600元的补助;对为建档立卡贫困重度失能残疾人提供寄宿制托养服务的残疾人综合托养服务机构,予以每人每月不低于1000元的补助。截至2020年10月,全省已有8个设区市制定出台实施办法或实施方案,49个县(市、区)实质性地开展了照护和托养工作,共为5007名建档立卡贫困重度失能残疾人提供服务。

如今,在政策的帮助下,刘朝霞被纳入了日间照料对象,并申请到5000元救助补贴,入住了泰和颐康托养中心,一家人的生活也因此得到了改善。据了解,泰和颐康托养中心在做好康复、心理疏导的同时,把劳动技能培训纳入康复训练的一部分,因人而异,组织相关培训,不断提升残疾人的劳动技能,如电子仪表装配、彩绘、插花等。目前,在辅助性就业车间就业有68人,通过努力,大部分人的工资有2000至3000元,实现了脱贫。

此外,残疾人康复工作也是江西省探索残疾人脱贫路上绕不开的一座“大山”。

为满足残疾人多样化的基本康复服务需求,促进残疾人提升能力、重塑自我、回归社会,江西省出台了《江西省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2016-2020年)》《江西省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机构准入标准(试行)》等一系列政策,破解残疾人康复服务不精准、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2019年,全省共为26.27万名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康复服务率达到89%,超额完成康复服务率超75%的年度目标任务;共为10.15万名残疾人提供了辅助器具服务,残疾人辅具适配率达到92%,超额完成辅具适配率超75%的年度目标任务;共为5169名残疾儿童提供了康复训练服务。

接受教育是人人都拥有的权利。但残疾人受到自身条件、心理状况等多方面的限制,常常很难融入普通的教学环境。

为满足残疾人特殊教育与相关教育资助的强烈需求,保障残疾人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江西省出台了《江西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对有能力融入普通学校就读的,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就近安置;对难以融入普通学校就读的,通过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儿童福利机构(含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特教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安置。同时,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满足残疾人对不同教育层次的需求。为减轻残疾学生家庭经济负担,江西还专门针对残疾学生开展学前儿童教育资助和残疾大学新生资助,并对开展残疾人劳动技能教育及培训的特殊教育学校予以补贴,保障残疾学生受教育权。

2016年以来,江西省残联累计投入572.4万元,资助1908名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累计投入539.2万元,资助1575名残疾大学新生入学;累计投入341.31万元,分别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对2420名残疾初中、高中阶段的残疾学生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和为305名残疾人提供劳动技能培训。

路虽远,行则将至。几天的采访时间过得很快,一路下来,记者一行看到很多因脱贫攻坚脱胎换骨的致富家庭。他们接住了时代的风口,但看起来简单而线性的故事背后,是当地政府和贫困残疾人口的紧密合作,是全省各级残联共同努力的结晶。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相信江西省貧困残疾人在一项项掷地有声的政策、一次次精准有效的帮扶、一个个落到实处的项目下,定能经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与全国人民一起奔向小康社会,奔向幸福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朱晨光

猜你喜欢

残联重度残疾
重度牙周炎牙齿的牙髓治疗时机及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对重度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乌鲁木齐市残联“十三五”事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宫斗剧重度中毒
只要消灭了特殊,平等自然会来
残联在儿童自闭症康复服务中的职责研究
浅议残联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CT增强扫描重度碘过敏反应1例护理体会
论残联系统政工干部的素质和修养
残疾预防 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