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高校区域学学科发展的必要性与现状

2020-11-30杨素梅

世界教育信息 2020年11期
关键词:必要性区域高校

杨素梅

摘   要:通俗意义上,区域是一个地理空间的概念。在高等教育中,与区域相关的知识体系形成的一门学科为区域学。区域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区域学学科可以分为国内区域学(中国区域学)和国外区域学两个方向。在我国高校,区域学还未成为独立的学科。今日,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我国高校有必要全面开设区域学专业,以培养国家和社会急需的复合型区域学专业人才。

关键词:区域 区域学 高校 必要性

一、区域与区域学

通俗意义上,区域是一个地理空间的概念。它指地球表面上具有一定空间、以不同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而将某一个地方定为区域,并不是简单地地理层面上的地区划分。这个区域在某种方面有这样或那样的关联性,可从地理、政治、经济层面,也可以从自然、宗教、文化等层面对其加以理解和划分。而无论从哪个视角界定,区域一般都具有“四个界限”的特点。一是区域存在一定的空间界限,多数以自然物为界,即空间界限,如河流、山脉等;二是区域自然物具有明显的特征,即物的界限,如草原地带、森林地带等;三是区域形成和发展于某一时期,即时间界限,如某时期形成的平原、高原等;四是某区域的人(民族或族群)在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点,即人的界限,如人种、族群等。作为研究对象,区域被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包括自然、人类、历史、社会、文化、经济等。任何一个区域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或相关性。

区域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研究对象方面,区域学研究内容具有人文特点,一般与人类活动相关,即一个区域内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一个区域内人文社会异同、发展变化机制等。而其研究的中心,首先是人,即这个区域的居民。人的因素是任何一个社会政治或历史文化地区存在的主要因素,区别于地理或自然因素。区域学研究生活在该区域的人或民族,研究他们主要的文化特征,探讨他们发展和生存的特征等。其次,区域学研究区域发展的规律性,包括研究该区域的历史文化发展的主要阶段,分析其现状,预测其发展道路的可能性,研究其过去、现在和未来;最后,区域学研究区域中地区或国家的政治和国际关系。这种综合性研究的目的是,揭示该区域某一个地区或国家各个方面的民族特征,确定该民族的生活习俗,解析其发展的基本因素。通过这些区域性的研究预测其未来发展。区域学在研究范围上分三个层面:超国界层面、国别层面和国内层面。超国界层面指某个地区可能有多个国家,但这个地区的国家在许多方面具有共性,如某沿海地区、高加索地区等;国别层面指针对某一个独具特色的独立国家加以研究,如美国、俄罗斯等;国内层面指对某一个国家内某一地区的研究,如某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特区等。

区域学在高等教育机构作为一门学科有其独特性。区域学是一门具有解析性的学科,或称之为专业。区域学是将区域看作一个共同体对其加以研究,即综合研究其地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宗教、发展的内外因素。我国有学者认为,“区域国别研究,是针对特定国家或者区域的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进行的全面深入研究”[1]。区域国别研究与国际问题和国际政治研究联系密切,但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大于后者。它具有全面性、深入性、及时性、战略性。区域学作为高等教育院校的一门学科,无论在欧美国家还是在我国,其产生并不久远。该学科是随着近几十年国家、世界的变革应时应需而生的一门学科。高校区域学学科毕业生获得区域学专业人才/专家和专业资格毕业证书。该领域人才从事的工作主要为全面综合研究相应地区、国家群体或国家,包括区域的人口和民族、历史、经济、政治、科学和文化、宗教、语言和文学、传统习俗及其价值观。他们依据该区域的历史和现状,在该区域对外政策、教育、信息和文化交流、商业、经济合作、双边和多边的交流联系方面,为国家机关提供相应的具有科学依据的实用性建议,此外还会成为其所研究地区或国家的某一种或多种外语的译者。近年来,随着我国和世界发展的需要,区域学研究的领域在不断扩大。

二、我国高等院校设立区域学学科的必要性

多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区域学一直未被列为独立的学科,而是将其作为经济科学的一个研究方向,即区域经济学,主要研究某一区域的经济活动和发展。在中国学者的传统概念中,区域研究一般仅指中国国内某一相关地区的研究,常用的词包括“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一体化”等。自2013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区域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度国别和区域研究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印发,指出高等学校开展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对于服务国家战略和外交大局,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為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教育部相继在我国高校建立400多家区域国别研究基地,最近两年一些高校整合本校的研究机构组建区域国别研究院。可见,无论从国家层面看,还是从高校或研究机构层面看,区域国别研究在我国已全面展开。2019年12月29-30日,“全国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2019年学术年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召开,来自全国158所高校400多家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及专家学者参会。与会专家就区域国别研究及区域学学科的建设等问题进行全方位研讨。在专题发言中,有学者强调,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将是新时代我国教育对外开放新的增长点,这不仅是高校落实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五大职能的需要,也是新时代高校服务国家战略、提升自身建设、适应国际形势变化、加强互学互鉴沟通交流的需要。加强国别与区域研究,提升我国外交的现代化水平,是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推进国家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2016年始,国内一些高校建立区域国别研究院,一些学者也提倡将“区域国别研究”设立为一级学科。然而,截至2018年4月,在我国教育部官网公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共13个学科门类下设的111个一级学科中,未涉及“区域”二字。我国学者李晨阳认为,区域国别研究的一级学科化或者国际问题研究脱离政治学、成为单独的一级学科势在必行。否则,难以培养出“一带一路”建设所急需的复合型区域国别研究人才[3]。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在大会发言中呼吁,把国际关系与地区国别研究作为一个一级学科来加以管理和发展,以适应当前需求。

区域学学科的优势和功能在于综合研究某个区域,掌握实用的知识,分析地区现状,预测其发展。区域学学科可以下设两个方向:中国区域学和国外区域学。学习中国区域学应在熟知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基础上,综合研究中国国内各个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国外区域学应在熟练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的基础上,综合研究中国之外具有某种共同特点的相关区域或国别,掌握该区域实用的知识,分析该地区现状,预测其发展。

三、我国高校区域学学科的发展与现状

在我国高校中,依据国家教育部的文件,区域学学科一般设立在高校的“外国语学院/外语学院/外语系”。2018年4月,教育部颁布《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其中指出外语类专业是我国高等学校人文与社会科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基础包括外国语言、外国文学、翻译学、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具有跨学科特点。外语类专业可与其他相关专业结合,形成复合型专业或方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标准》是外语类本科专业准入、建设和评价的依据。各高等学校外语类专业应根据标准制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体现本校定位和办学特色的培养方案。此版《标准》与之前最大的区别是,新增加“国别与区域研究”专业,并明确指出,该外语类专业的特点是“跨学科”。《标准》规定,外语类专业培养目标强调,外语类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外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的各外语语种专业人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在知识要求方面强调,外语类专业学生应掌握外国语言知识、区域与国别知识,熟悉外国语言文化知识,了解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体现专业特色。依据上述标准,“国别与区域研究”成为我国高校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

在我国,各个高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办学和研究特色将区域学学科设立在国际关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民族研究院等。就高校外国语学院而言,一般在教学计划中,利用语言优势,开设“跨文化交际学”这门课程。该课程开设的目的是,进一步详细地研究学生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特征。因此,外语人才不仅对这个地区或国家取得的特殊成就和卓越杰出的代表人物给予特别的关注,而且对其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也要加以研究。

我国学者郭树勇认为,区域国别研究具有全面性的特点,“研究对象包罗万象,政治经济无不涉猎”[4]。因此,高校区域学学科研究单位应是一个打破院系分类单一传统的跨学科单位,汇集从事不同学科门类研究的教师和学者,如历史学家、语言学家、文学评论家、心理学家、经济学家、艺术史学家、政治学家等,大家联合研究区域问题,特别是区域的商业文化特征、城市发展特征、文化关系史、不同地区跨文化交流协作、相互感知的问题,以及学科的通识研究,如区域研究的方式和方法,区域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等。高校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组建一支学者和教师团队发展本院校的区域学学科。自2017年我国少数高校开设“区域國别研究”二级学科,表1呈现了2020年我国高校国别和区域相关专业招收硕士生、博士生的情况。

上表虽未全部列出我国高校已开设“国别和区域研究”专业的高校,但也可以看出在学科设立上,我国高等教育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区域学。这导致各个院校在区域学专业设置上的差异性。由表1可见,专业设置在称谓上不统一,如区域国别、国别区域。其次,无论国家层面还是高校层面都没有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在这些招生单位的招生网站上没有详细的教学计划或课程设置。因此,亟待教育管理部门对其加以规范。中国教育网近日报道,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释放出重磅信息,我国决定新增交叉学科作为新的学科门类。也就是说,交叉学科将成为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5]。如果交叉学科成为研究生教育的第14个学科门类,区域学学科就完全可以成为这个门类下的一级学科。

随着世界的全球化发展,在我国多数高校设立区域学学科,无论是一级学科或是二级学科,都十分必要。区域学是一门新的有前景的学科,它符合当今社会、国家、世界的发展,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推进,区域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显得尤为突出。

参考文献:

[1][4]郭树勇.学科走向:加强区域国别研究[N]. 人民日报. 2016-02-15(14).

[2]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度国别和区域研究有关工作的通知[EB/OL]. (2017-03-14)[2019-11-10].http://www.gov.cn/xinwen/2017-03/14/.

[3]李晨阳. 区域国别研究的学科化[J]. 世界知识,2018(2):73.

[5]中国教育网.重磅!交叉学科将成为研究生第14个学科门类[EB/OL].(2020-08-05)[2020-08-18].https://kaoyan.eol.cn/nnews/202008/t20200805_ 1750188.shtml.

编辑 吕伊雯 校对 徐玲玲

猜你喜欢

必要性区域高校
分割区域
擦桌子
区域发展篇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