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2020-11-30韦健涛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培养方案一带一路

内容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部署,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的商务合作进一步加深,这对高级秘书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如何培养满足“一带一路”背景下社会需求的复合型秘书学专业人才,应当得到各个高校的重视。本文旨在结合“一带一路”背景,探究秘书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使得高校能够培养出具有较高秘书学专业综合素质的,企业社会中真正需要的高级秘书人才。

关键词:一带一路 秘书学 培养方案

1.引言

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以及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国内大中型企业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对外交流不断增加,这使得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高级秘书学的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由于跨境合作程序复杂,对于秘书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其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熟练掌握英语交流的能力。传统的秘书学本科专业毕业生凭借在校所学内容无法胜任相关岗位,因此调查发现现行的秘书学本科人才培养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1秘书学专业毕业生缺乏实践能力

秘书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重点主要在秘书学、文学等文学素养能力以及基础理论学习方面,对于复杂性较高、应用范围较广、灵活应变难度较大的技能实践能力的学习则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缺少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

1.2秘书学专业教师队伍缺少一线工作经验

高校教师队伍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及职业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秘书学专业教师队伍中的教师多为中文专业,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任职,缺少在相关“一带一路”新兴企业的工作经验,无法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教学,教学内容无法与新兴企业相对接。由于教学课程不能真正满足企业的需求,也无法为学生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出精准的解释,不利于高校学生与企业接轨。这也使得学生对于秘书学专业的学习仍停留在书本以及理论层面,没有深入的理解以及认识,在未来就业过程中无法将所学知识进行应用。

1.3秘书学专业培养模式不合理

传统的秘书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以及新闻媒体,因此导致在培养方案上更加偏向于中文专业,难以培养出能够满足秘书职业发展的具有秘书学特色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在“一带一路”这个新兴环境背景下,秘书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培养出同时具备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力、管理能力、英语交流沟通能力以及相关对外贸易知识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的,使得学生能够在毕业时切实符合社会的需求,顺应劳动力市场的导向性。但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过多放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能力以及理论知识的掌握上面,虽然对于个人实践应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教学有一定有重视,但由于教学实训场地不足,半路出家的教师实践经验不够,培养模式中所学内容无法很好地与职业所需相接轨,不利于在校学生对于秘书专业实践技能的养成,导致毕业后难以满足职场需求。

2.秘书学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上述在秘书学人才培养的探索中发现的问题,结合“一带一路”以及信息科技的发展背景,在强调加强秘书学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的基础上,对秘书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相应的构想:

2.1增加教学中实训课程比重

为使得高校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也应适当增加实训课程的比重。不仅要深入学习秘书学专业的理论性基础知识,还应当拓展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灵活应对能力,提高秘书学技能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深化对于知识的理解。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训基地,在企业中的实训课程可以使得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学校所学内容。鼓励学生积极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考取证书将平时课堂所学内容与岗位技能相联系,了解就业过程中所需的职业技能,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并为就业增加筹码。对于秘书学专业的人才来说,管理实践能力与语言能力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不但要学习文学基础课程,有较强的写作和文字表达能力,不断强化学生管理实践能力,还要将所掌握的英语能力通过实践不断地应用起来。

2.2创建以实践应用能力为中心的学生评价体系

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具备专业技能的实用人才,而不是仅仅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人才。因此不能单单以学校所教理论知识课程为基准对学生进行评价,应结合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专业技术能力进行整体的评价。该评价标准应鼓励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不断增强实践应用能力。熟练掌握秘书学相关的专业技能,了解企业的发展需要,毕业后迅速适应企业中岗位的需求。对于秘书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当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当及时的了解“一带一路”背景下相关新兴企业对于秘书人才的职业要求和发展需求。并针对这几项要求,在能够保证专业人才的發展需求的基础上,加入市场的导向性因素,以能够满足“一带一路”背景下相关新兴企业的需求为中心,创建具有相关行业企业的职业特色的,以实践应用能力为主要评价标准的人才评价体系。

2.3实行校企融合发展

在对学生进行秘书学专业教学的同时,也应提高对于管理应用等方面的实践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仅凭借学校这个平台所教学的内容无法有效的使学生掌握真实的操作技能,绝大多数高校的毕业生在岗位上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入职培训,在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培训以及考核之后才能够在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极大地浪费了社会企业的资源,将本应该在校园内就掌握的能力还要在企业内重新进行培训,不符合高校的办学宗旨。想要培养出社会以及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就要让学生走出去,在校期间就深入企业中去,边学习秘书学理论知识边进行实践,在实践中领会并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了解企业所缺少的人才是什么。或者让外面的企业走进到学校中去,筛选一些能够与高校师生进行合作的高质量项目,通过实际的接触一些真实的项目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将学生送入到企业当中或将企业中的项目引入到学校,由学生与企业员工一起完成项目,这使得学生能够在在校期间就能参与到真实的工作当中,熟悉相关工作的操作流程,不断练习如何将学校所学知识运用到真实的工作当中去,不断提高实践能力,不断积累经验,切实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以保证毕业生在进入到企业当中后能够迅速的适应工作内容,满足相关企业的秘书岗位需求,顺利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4建立专业秘书学教师队伍

“一带一路”背景下各类新兴企业蓬勃发展,处理企业中各类事项所需的相关知识日新月异,传统单一的教师队伍已经无法满足秘书学专业的需求,所教授内容往往与时代脱节,难以真正解决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面对的问题。为了培养出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秘书学专业人才,不应仅仅依靠中文专业的教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当结合时代发展所需,从行业企业中聘请具有丰富一线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兼职或全职担任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努力为在校学生建立完备的相关知识体系。学生只有通过接触真实的企业工作,才能够真正的了解行业中希望高校秘书学专业毕业生所具备的能力是什么,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的发展,使得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具有一线工作经验的教师本身已经处理过数量相当多的案例,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以及较困难事情方面有较多的经验。通过讲述一些在企业工作中的工作案例,能够使得学生们深入了解课程所学内容的具体使用方式,针对于企业所需人才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充分利用在校期间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并在学好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能够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真正符合社会对于高级秘书人才的要求。

2.5加强秘书学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

高校培养的秘书学专业人才要求学生在毕业后能够熟练地掌握专业技能,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因而要对现行的秘书学专业人才模式进行相应的优化,全面提高秘书学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面向“一带一路”背景下具有强大潜力的大中型企业,培养同时具有完备的秘书专业相关的文学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秘书学实践技术能力、了解相关管理学知识以及能够熟练运用英语与国外企业进行交流沟通的复合型高级秘书学专业人才。并且应当拥有较高的文化品味以及职业道德、较强的沟通能力、能够辩证的分析、解决问题,熟练地掌握现代化办公设备的使用方式,具备应用文写作、组织会议、以及信息管理能力。适当减少不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增加具有实践性、以及应用性的课程。将具有理论性与应用性的课程结合起来,并以“一带一路”贸易为背景,结合相关企业的建议,调查现阶段企业社会中所需秘书人才应具备的技能,针对相关企业的要求设置相应的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将高校秘书学专业学生培养成为能够胜任“一带一路”背景下各类型单位、各个部门的秘书工作,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的高级秘书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结语

“一带一路”背景下各类企业的发展都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以及挑战,但无论是更加广阔的市场还是更加充裕的就业机会,都为我国的企业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因此,更加要注意对于高校秘书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以“一带一路”背景下相关新兴企业的需求为中心,制定切实的教学模式。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教學应当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以及时代的优势,针对于学生的技术技能的培养,并以劳动力市场作为导向,加强校企融合以及实践教学,真正培养出能够直接进入到劳动力市场的秘书学本科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邓云川.基于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的秘书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秘书,2019(06):76-85.

[2]叶文举.本科院校秘书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建议[J].秘书之友,2018(11):4-8.

[3]李梦萍.浅析本科秘书学专业定位原则[J].办公室业务,2018(16):81-82.

[4]吴蕴慧.应用型本科秘书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173-174.

(作者介绍:韦健涛,本科,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培养方案一带一路
关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思考
医学生共情能力培养方案及评价体系完善的研究
基于市场细分理论的我国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观赏水草栽培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战略新兴物联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设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