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文化体系构建与旅游产品开发

2020-11-30涂芬涂玮朱琳慧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29期
关键词:旅游产品构建

涂芬 涂玮 朱琳慧

摘 要: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时过快的生活节奏使得人们的空闲时间不断减少,焦虑和压力日益增加,有损于人们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由此“慢文化”逐渐兴起并成为一种潮流。以中国第一家国际慢城为例,基于文化视角即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面深入探讨慢文化内涵与构成,并在慢文化体系构建的基础上提出以慢文化为核心的旅游产品开发。研究显示:慢文化体系主要由物质层、行为层、无形层3个一级指标,人文环境、自然环境、闲暇方式、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价值取向、伦理观念8个二级指标构成,及建筑环境、闲暇时间等22个三级指标构成;文章构建了十二大慢文化旅游产品,以期帮助国际慢城慢文化传播与旅游市场开发。

关键词:慢文化 旅游产品 构建 国际慢城

2012年12月,苏格兰召开了国际慢城会议,南京市高淳县的桠溪因符合其慢城理念被授予“国际慢城”的称号,成为了中国的第一个国际慢城[1]。从此,慢城理念在中国备受人们关注并逐渐引用到城镇建设中。凯斯金 (Keskin)认为,慢城发展模式为各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城市发展模式”,并将慢城发展模式归纳为可持续城市的形式之一。[2]陈丽萍(2018)[3]认为当下的慢文化,不是懒惰、不是拖延,而是对怡然生活的追求,对尽善尽美的追寻。李东晔(2020)[4]等将慢文化分为三种,即物质慢文化、制度慢文化、精神慢文化,基于慢城案例的研究后,认为慢文化是人们在创造物质精神财富的过程中体现回归自然、社会生活节奏放缓、注重人生意义的生活文化状态,强调一种超脱于物质生活的一种慢文化精神理念。本文从慢文化的视角和建设慢城的发展需求切入,以高淳国际慢城为例,以文化内涵认知为突破口,以慢文化体系构建及旅游产品开发为研究内容,分析出国际慢城文化体系及文化要素,在慢文化体系构建的基础上提出旅游产品开发建议。本文试图构建一个基于文化视角下的慢文化体系及旅游产品开发,而非从旅游六大要素的视角开展文化构建及产品开发,这是本文一直追逐的可能创新之处。

一、文化与中国慢文化

(一)文化

“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l”,其定义有很多,最原始的意义是指农耕及对植物的培育,在后世的发展演变中,“文化”一词开始指人的品德和能力[5]。而在中国古书籍中,对“文”和“化”有这样的解释:“文”与“武”相对,是语言的一种书面形式,它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礼节、仪式等;“化”既指变化,是事物变化的一种形态,又指“教化”“感化”。今天我们对文化的理解主要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就是历史上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国外学者Leng等人[6]在研究文化器物时,提出可以将文化划分为:外有形的层次、中行为的层次和内无形的层次。杨裕富认为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形而上层次(语言、哲学、精神等)文化、形而中层次(制度、体验、功能等)文化、形而下层次(可见的器具、生产工具等)文化。此分类方式在类别上极具参考价值,很多学者在研究中都沿用了此分类方式。

(二)中国“慢”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包括以哲学、历史、艺术、宗教等为焦点的精神文化和以伦理品德、民间风俗、制度典章、法律条文等为主体的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7]。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多元化的发展,文化也在相互融合,我们一方面享受着全球文化和科技发展带来的便捷,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而慢文化理念里则崇尚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与创新。其中讲究中庸之道的“慢”的传统文化体现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

二、高淳国际慢城慢文化体系构建

文章从文化的三层次视角,即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面探讨高淳国际慢城慢文化体系及分解要素。高淳国际慢城的慢文化由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组成,物质文化要素则包含了自然要素、人文要素;行为文化则包含了生活方式、生产方式、闲暇方式等。精神文化则包含了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等。对相关要素进行阐释,最后在此基础上提炼成慢文化体系(见表1)。高淳慢文化体系分为三级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体系共3个指标,为有形层、行为层、无形层。二级指标体系为8个指标,分别为人文环境、自然环境、闲暇方式、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价值取向、伦理观念。三级指标体系为22个指标,共包括生态环境、建筑环境等。

三、基于慢文化体系下的旅游产品开发

慢文化理念的内涵在于速度、心态,更在于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基于高淳国际慢城的慢文化体系构建,开发慢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慢城旅游发展。本文在剖析慢文化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十二大旅游产品,分别为文化创意体验产品、低碳生态文化产品、研学生态教育产品、运动健身休闲产品、养老人居度假产品、休闲娱乐度假产品、康体疗养度假产品、舌尖慢餐旅游产品、慢旅居旅游产品、慢交通体验产品、田园文化体验产品和慢休闲养生旅游产品。

(一)文化创意体验产品

慢城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乡土文化、国际慢城品牌文化,慢产品不仅体现在节奏上的慢,还要延伸心境的慢。文化创意体验产品可以让游客在文化体验中感悟艺术与品位、感悟生活之惬意。文化创意体验主要依托慢城学院、慢城会谷、慢城博览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天工之城(慢城文创中建筑环境协调的人文建筑、古老街巷、建筑形态、空间结构、传统特色的古建筑、广场铺装设计用软石、碎石、瓦片,外来建筑,意大利建筑风格的慢城小镇。

人文氛围和谐的社会关系、乡村复兴、艺术氛围浓重、老字号、老式缝纫机、打字机、浓郁的原真性本土文化、地方民俗文化展示。

乡村聚落原真性的乡村聚落景观,现存建筑、形态、空间分布,乡村聚落环境;现代型的乡村休闲聚落,如小芮家。慢城崇尚自然與原真,但拒绝落后。

生态环境空气质量优质,无噪音,植被葱郁,具有茶园、竹林、圩田景观廊道。大片的绿地景观,田园牧歌式的生态环境。

地形地貌山水相依、丘陵地貌鲜明、圩田景观,建筑随着地形而建,小山小水的精致地貌特征明显。地形地貌景观柔和,协调统一。

闲暇时间早、晚、冬季(乡村特点,日升而作,日落而息),闲暇时间随着季节、农耕等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闲暇方式沟通、阅读、听音乐、发呆、喝茶、听戏、做手工、看电影、赏星空、泡酒吧、棋牌、温泉spa。瑜伽、太极、散步等传统休闲和现代休闲运动并举。

消费观念生态消费、简约消费、理性消费。反对疯狂购物,愿意将自己的废旧衣物捐助有需要的人,强调二次利用。

消费行为延续乡村农贸市场(赶集、上街、庙会、地方特色商品),利用农贸节事开展交流和自家农产品交换,形成特色的农贸节庆。

饮食生活慢食、材料讲究原生态、制作过程讲究原生态、饮食环境强调悠闲、自然生态。淳式餐饮受欢迎,同时兼具有意餐、日餐等不用风格的国际餐饮。

居住生活慢睡眠、开放式空间便于情感沟通,强调居住空间与自然的融合,因此居住空间往往隐藏于丛林中。各家各户有着自己的小花园。

交通方式慢行系统、无噪声、无鸣笛、道路上避免宽阔、笔直,加强传统街巷的应用。道路材料多采用复古石板、木板、乱石、鹅卵石较为环保的材料。

服饰穿着慢服饰(天然衣料、舒适、休闲、随意),服饰的设计跟着人体的需要,强调舒适,轻薄。

劳作方式劳作方式传统,能够看得到传统的农耕器具,不会对农田过量施肥等,强调植物的自然生长,具有慢育的自然观。

劳作技术不反对劳作新技术的使用,强调引入有机农种技术与循环种田技术,利用清洁能源和清洁技术提高生产率和生活环境。

宗教观念儒释道文化都有所体现。不会分辨神灵是谁,只要神灵能够保丰收、保平安,他们就会选择相信。这种特性表现出对各种宗教文化的包容性

生活观念礼貌礼节、社會安宁、人际和美、和谐社区、友谊之邦。对待事物的理念上淡薄、坚守,在生活上从容、自足,生态上原生、自由,文化上朴实、原真

生活态度具有乐观、随行、闲情逸致的生活情趣;追求自由创造、自然健康;爱护亲情、友情、爱情,强调真实情感的交流。

风俗习惯各种风俗习惯、民间手工艺保存完好,全区光是市级以上非遗项目就有36个,大都保持着原真性的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追求的愿望。

日常语言注重大力发扬高淳方言,传播区域文化,同时也支持多语言服务,如英语服务、日语服务等,从而提升国际慢城国际化服务能力。

伦理道德漆桥古镇是孔氏族人在江南地区最大的聚居地,受儒家文化影响,高淳地区的伦理道德观表现为崇儒重道、重义轻利。

体制规范有着自身的生活规范,尊老爱幼、幼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公益氛围浓重。心)、国际慢城总部、五道研习所、慢餐研究院等开展文化互动体验,再加上具有舞蹈特色如跳五猖、栖霞舞龙和有民俗特色如桠溪小马灯、长芦抬龙、打水浒等项目,及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如剪纸、木雕、羽毛贡扇、棉布鞋等传统工艺体验项目,通过一整天的慢节奏的文化体验与学习,慢慢享受慢城的“慢”光阴。

(二)低碳生态文化产品

慢城自然景观瑰丽,生态资源丰富。景区内有游子山、小茅山、荆山,群峰连绵、郁郁葱葱;官溪河、水阳江、固城湖,绿水清粼、碧波荡漾;向日葵园、薰衣草园、春笋园、红枫园、油菜花海、荆山竹海等自然生态资源,共同汇成了四季大地景观,可依托这些资源开发生态观光和体验项目,同时加上“国际慢城金花旅游节”和“国际慢城大地艺术节”等节庆体验活动的开发。限制车辆进入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注重环保材料的选取,再利用现代化技术和手段打造生态环境处理系统,并根据季节更替将植被混合栽种,能够做到一年四季都有花香与鸟语,四季景观皆不相同,让游客尽可能地贴近自然、体验自然。

(三)研学生态教育产品

研学教育鼓励游客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研学教育产品意在突出与自然的情感互动。依托归来兮度假庄园、乐高创意体验中心、暗访夜精灵、慢城小镇、慢城书院、荆山禅意书院、茅山书院、茶文化研学基地、慢城农场、丛林拓展等旅游项目为游客提供慢学慢游产品。

(四)运动健身休闲产品

运动健身类休闲产品强调慢运动,慢运动是慢生活的内容之一,体现为慢速度、慢动作,如金浦山慢城温泉度假区、曼寿茅山区的户外瑜伽、太极拳、散步、健身、气功等运动健身旅游产品是体育运动与旅游结合的重要休闲产品,本区域应充分挖掘以“儒释道”文化为源泉,充分挖掘有氧运动,多途径开发养生、养心、康体类运动健身产品。借助曼寿文化园(茅山)、慢城南路慢跑、特色骑行道、丛林穿越、大官塘水库以及依托于金浦山慢城度假酒店等提供的运动健身类项目打造丰富多彩的运动健身类休闲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五)养老人居度假产品

如果说择一城终老,慢城是最佳的选择,依托优质的酒店配套设施、温泉资源、生态环境、医疗资源。围绕“医、食、住、行、养、乐、服”全方位服务体系,开发宜居宜旅的养老人居产品,其代表性产品为金浦山慢城温泉度假区的康养社区、温泉疗养、归来兮度假养生庄园膳食养生等,将高淳打造成一个生活居住、度假疗养、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国际慢城,开启慢生活。

(六)休闲娱乐度假产品

休闲娱乐类产品是家庭度假市场的重要支撑旅游产品,是家庭情感交流,感悟生活的重要载体。休闲娱乐产品是“慢生活”情感交互、放松自我、忘却烦恼的重要旅游产品类型。休闲娱乐产品主要以高小淳汽车酷玩基地、丛林拓展、乐高创意体验中心、阿曼童话世界等旅游类项目支撑;通过亲子游项目的体验加深家庭之间的情感,促进家庭和谐,以获得心灵的归属感。

(七)康体疗养度假产品

康体疗养类旅游产品将以乡村生态环境、农产品、区域文化为依托,以改善身体机能、保障心理安适、实现身心和谐为主要动机,以护养身心健康、提升生活质量、激发生命潜能为核心功能的系列旅游产品。康体疗养旅游产品主要借助区内温泉资源、乡村田园生态环境、茶文化资源、区域儒释道文化,开展诸如以金浦“山慢城”为依托的温泉康体疗养;以运动休闲园为依托的慢运动康养及室内疗养;以茶文化为依托的康养;以归来兮养生庄园等为依托的膳食康体养生及生命感悟等。

(八)舌尖慢餐旅游产品

餐饮是休闲度假的重要元素和特色化元素。慢城应该响应慢餐宣言,以慢食开始,反抗快节奏的生活。借助慢餐博物馆、青茶慢品宴、瑶池养生素宴,通过原生态的食材、全过程的烹饪、精致的美食、华美的菜单、迷人的音乐、优雅的礼仪、高雅的氛围、愉快的会面,打造舌尖美食产品,形成慢城美食之旅。

(九)慢旅居旅游产品

慢城得天独厚的历史人文与自然风土条件,为旅居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慢生活、慢文化与房车旅游有着天然的联系,借助半城、大山房车营地国际房车度假中心及望玉岛房车度假中心开展房车展销、度假与露营,为游客提供可旅可居的慢生活休闲体验,利用房车文化丰富房车产品,推广慢文化休闲旅居生活,满足游客可旅可居的“慢”需求。

(十)慢交通体验产品

生态之旅是最好的交通体验道路。建议将生态之旅之路升级为省级风景道,同时构建多条环状步行道;在已有的慢行交通系统的基础上加强道路设施的完善和路边景观的设计,通过指示牌、宣传导语等在景区内大力宣传步行、自行车、电瓶车等低碳方式;加强游客对慢行交通工具的认同感,开发出自行车、电瓶车骑行和田园漫步等旅游活动。慢行系統的建设应无噪声、无鸣笛、对车辆进行限速。在道路设计上要不宜设计坡度较大的路段,道路上避免宽阔、笔直,并加强传统街巷的应用,道路材料多采用复古石板、木板、乱石、鹅卵石较为环保的材料。同时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如自行车租赁点、自行车维修站、休息站,并运用现代技术刷卡、刷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等方式简化用车手续。同时结合栏杆、标志牌、行人休息座椅、景观小品和园艺景观营造等,建设出环景观游憩带、绕城镇的景观长廊等,打造出一片能够有效解决快慢交通冲突的慢行系统,以实现慢行。

(十一)田园文化体验产品

静谧的村庄田园给人以一种岁月静好的心灵感受,同时慢城的生态农业资源丰富。田园文化旅游产品对慢城的旅游产品体系构建十分重要,可依托石墙围的露天电影、探寻从前记忆的小芮家的环境塑造、大山村的记忆街巷、淳式慢舞台等打造一个田园社区;游客可与当地居民一起居住,从而获得对当地居民生活的深刻体验;依托稻米种植园、油菜种植园、果蔬种植园及葡萄种植基地等可开设农家乐、农活体验区、工艺品加工区、DIY区,将种植、饲养、管理、采摘农产品等环节开放,让游客进园参与其中体验其全过程,做田园的主人;同时可依托暗访夜精灵的魔法菜园、奇幻森林、光影枫林等丰富游客的夜生活,更能欣赏田园的美景,享受“慢”光阴。

(十二)慢休闲养生旅游产品

人们过大的精神压力使得游客在旅游时更加注重身心的健康和放松,而不只是单单追求旅游项目的多少,这一条件和背景推动着休闲养生旅游的快速发展。慢城可在游子山森林公园里修建度假木屋、度假树屋、帐篷等,依托金浦山慢城温泉度假区、归来兮养生庄园花卉博览区和高淳老街,同时结合茶园骑行、庄园禅修等休闲体验项目打造出一个可以放松身体、享受旅程的休闲养生产品。慢城还可在这基础上开发夜间项目,完善公共休闲服务设施,延长游客的逗留时间,形成“白+黑”模式,使得游客的旅游活动更加丰富有趣。

参考文献:

[1]施益军等.中外慢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城市问题,2016,248(3).

[2]Burcin Hatipoglu.“Cittaslow”:Quality of Life and Visitor Experiences[J].Tourism Planning & Development,2014(1).

[3]李东晔,黄震方,叶滨鸿,徐冬,汤傅佳.游客慢文化感知维度分异与影响因素研究——以高淳国际慢城为例[J].人文地理,2020,35(1).

[4]陈丽萍.从前慢:快时代的隐需求——慢文化的流行及其表现[J].电视指南,2018(11).

[5]包德福.基于文化意象的产品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大学,2017.

[6]Leong,B.D.Culture-Based Knowledge Towards New Design Thinking and Practice—A Dialogue[J].Design Issues,2003,(19).

[7]周洪.论慢设计理念与中国文化的暗合关系[J].美术与设计,2015,(19).

〔涂芬,淮安市金湖县戴楼街道文化综合服务站。涂玮(通讯作者),南京晓庄学院。朱琳慧,南京晓庄学院〕

猜你喜欢

旅游产品构建
营销视角下的佛教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营销视角下的佛教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羌族地区纺织品类旅游产品设计思路
九嶷山瑶族文化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创意研究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郑州方特游乐园景区发展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