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曲焦桐

2020-11-30谷昭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三害泡桐树泡桐

谷昭

初秋之际的兰考,这棵焦桐站在这片土地已经半个多世纪了。“看到泡桐树,想起焦书记。”这句话在兰考老百姓中一直流传。

时光的镜头拉回到1962年,展现在焦裕禄面前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大风裹挟着沙土漫天飞卷,翻滚的乌云化为如注的暴雨,风沙与内涝轮番肆虐的盐碱地里,枯草乱颤、庄稼倒伏,一年到头颗粒无收,饥饿难耐的老百姓拼着命也要扒上火车外出讨饭。此情此景,让刚刚到任的县委书记焦裕禄陷入了深思。

从这天起,焦裕禄硬是用一双大脚走遍兰考的旮旮旯旯,走进狂风肆掠的野外,掌握了风沙、盐碱、内涝“三害”的第一手资料。他经过调研发现,泡桐耐沙荒、耐盐碱、耐干旱,而且树干直、根系深、生长快,既能遮风挡沙,又不与庄稼争阳光地力,是最适合治理“三害”的看家树。

在满目疮痍的灾害面前,兰考再也不能任由岁月蹉跎,再也不能任由风沙侵蚀。焦裕禄和泡桐树就像两个永不屈服的战士,临危受命,开始一场艰苦卓绝的绝地反击。

焦裕禄穿着一件不知穿了多少年的土黄色鸡心领背心,像个老农在风沙中锄地、种树,他的目光果敢坚毅、赤忱如海。泡桐树也在盐碱地里站起来了,在狂风走石、漫天黄沙中,挺直腰杆,直抵苍穹。一人一树,在历史最深处定格成永恒。

有一天,一棵小小的泡桐树苗不知被谁扔在地上,没有人在意它,因为它比正常的树苗短了一大截,在常人眼中,这就是“废材”。一位身穿粗布衣的中年人却小心翼翼地把它扶起来,端端正正地栽在盐碱地里。这个人就是焦裕禄。他说:“这棵桐苗虽然个子低,但是根好,如果长起来了,会比其他树长得还快。”

小树苗好像听懂了他的话,挺起瘦小的腰杆,战风沙,斗暴雨,在茫茫盐碱地里逐渐长成顶天立地的大树,它就是焦桐。但是当年倾心栽培它的人,却积劳成疾,离开它整整57年了。

57年过去了,如今的兰考已是绿野千里,水清河澈。尤其在东坝头,黄河九曲十八弯的最后一个大弯就在这里一甩头,然后一路向东奔涌而去,浪花翻卷,涛声阵阵。站在这里,抬头西望,“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雄浑意境立刻呈现在眼前,令人激情澎湃,顿生英雄豪迈之感。此情此景,叫人如何不想他。

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说:“你们把泡桐拍照片来让我看看,我看看兰考的泡桐开花了没有。”泡桐又怎能不开花呢?风沙沉淀,岁月沧桑,泡桐总是如期绽放美丽的桐花。那一樹树、一簇簇紫色的泡桐花,好似琼玉倒挂、金钟脆响,散发出阵阵清香。泡桐花的花语是“永恒的守候”。这多么像焦裕禄,他的精神永远守护着这片大地。

半个世纪前,兰考“刮风时,张口说话都是一嘴沙子,路北播种子,路南收庄稼”,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泡桐成林成材,这是何等坚韧不拔的生命力!据说,泡桐的根系能扎到地下18米,直达豫东平原的浅水层,也许它的力量正源于此。说来非常奇怪,泡桐生长快,但寿命也相对较短,树龄三四十年已属罕见,而焦桐已经花甲,如此高龄,却依然枝繁叶茂,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对此,林业专家也连连称奇。“树是充满灵性的,我们只能说,眼前这棵焦桐是焦裕禄的化身,代表焦裕禄不朽的精神。”他们是这样解释的。

兰考泡桐还具有“音乐天分”,可以做成琴瑟、琵琶,清雅之音传遍天下。巧合的是,焦桐在古代又是琴的别称。东汉蔡邕曾用烧焦的桐木造琴,后人因而称琴为焦桐。焦桐遇到知音,则化为一曲高山流水。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习近平总书记一阕《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思绪万千。

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大地更坚实;没有一种情怀,比造福百姓更深沉啊!

责任编辑:黄艳秋

猜你喜欢

三害泡桐树泡桐
一树桐花十里芳
窗外的泡桐树
窗外的泡桐树
四倍体泡桐育苗高效管理技术综述
梧桐和泡桐
四倍体泡桐引种试验研究
周处勇除“三害”(下)
周处勇除“三害”(上)
一株泡桐
泡桐轻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