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探讨

2020-11-30吴俊穗

中国动物保健 2020年12期
关键词:生产区饲养员猪场

吴俊穗

(福建省福州市畜牧站福州 350007)

生物安全的概念和疫病防治的概念比较相近,但前者涵盖的范围更广、内涵更深。在猪场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构建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避免传染病的大规模传播。生物安全体系要将控制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作为建设基础,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疫病防治措施,保障生猪的健康。要根据猪的生物特性对猪场区域功能进行划分,进行合理的猪舍工艺设计,同时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全面提升猪群的抗病能力和生产水平。实践表明,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可以确保猪群的健康,避免流行性疫病大规模暴发,有助于养猪业的持续发展。

1 规模化猪场生产区外生物安全建设

1.1 出猪台建设

在生产区建设出猪台要从多个方面着手考虑,包括实用性、防疫风险、科学性等。在实用性方面,猪称重之后装车,称重区和装车区两个位置的距离应该保持在10~20m 之间,在这中间应该设置过渡猪栏,用来缓冲应激,避免生猪因环境变化出现不良反应。上猪台要设计合理的坡度,约为15%,还要设计装猪设施,设施应该具有高度调节功能,确保装置便利;在科学性和防疫风险方面,主要以消毒工作为主,要做好猪车、外部设施的消毒,避免外界污水倒流到场内,外界人员严禁出入出猪台,场内人员也不能与外界的猪车进行接触,运出厂的猪只能运走,不能再返回猪场中。如果是淘汰猪,饲养员在处理之后,必须要更换衣物、鞋子,做好消毒处理之后才能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1]。

1.2 污染物处理区

通常,猪场污染物处理区主要对病死猪、粪尿污水进行处理,所以区域划分也以这两个区域为主,和生产区会保持50~100m的距离,利用围墙或绿化带将各个区域隔离开。病死猪一定要及时处理,从猪舍和场区中运输出去,不能随便抛弃或填埋,应该采取专门的处理措施,可以放入化尸池中处理,使用消毒液或者生石灰来清理病死猪的尸体,避免尸体上的残留病菌传染给其他猪或人。粪尿污水可以采用沼气池发酵、有机堆肥等处理方式,尽可能回收利用,不仅可以解决猪场的环境清洁问题,还能提升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提升养殖效益。在处理的过程中,要选择养殖场下风向区域,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避免粪尿污水造成环境污染或病菌传播。

1.3 建立防疫制度

为了避免疫病的传播,要建立科学有效的防疫制度。养殖场的员工工作为轮班制,休假返工的员工要先换衣服、换鞋、消毒,在进入生产区开展工作之前,要先隔离48h。如果有亲属或客户来访养猪场,要杜绝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要严格管理进入厂区的外来人员,不允许外来人员带偶蹄动物肉制品[2]。如果客户携带现金到猪场中交易,则不能将现金直接发放给员工,要采用转账的方式。杜绝无关人员随意出入养猪场,可进出人员要做好消毒工作。

2 规模化猪场生产区内生物安全建设

2.1 猪场布局和环境控制

在猪场布局和规划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独立分区的设计方式。可以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生活管理区、生产配套区和生产区。生产区中主要有配种舍、公猪舍、育肥舍等用于生产的猪舍。生活区应该规划在上风位置,避免污染物或病菌被风吹到生活区中。在设计和建设猪舍的过程中,要对具体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分析,然后根据环境条件、气候条件等进行设计,要做到冬暖夏凉。在不同阶段,要对猪舍环境温度、湿度、空气卫生等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可以装置调节设施,也可以利用工艺程序来改善环境。福州市要求进一步加强空间管控,将以下区域设为禁止养殖区域,包括:生态保护红线区域、自然保护区域、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高速公路、人口集中区域等。对禁养区内已有的养殖场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拆除处理。对于一些水环境容量趋于紧张、土地资源承载能力较差的区域,包括福清、长乐等区域,要对空间布局进行优化,在区域环境质量没有得到改善之前,不能新增或扩建养殖场。猪场建设的过程中,要明确空间规划要求,不能将地址选在禁区之内。

2.2 建立生产区防疫体系

为了确保猪场的持续发展,必须要建立完善的防疫体系。首先,要建立抗体水平监测和免疫制度。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建设符合要求的免疫制度,要对猪群抗体水平进行长期有效的监测。根据抗体水平的检测结果来确定抗体的合格率、均匀度、维持时间等参数。对比、分析各项参数,经过专业的评估,筛选符合防疫要求的疫苗,对免疫流程进行完善和修正。大规模猪场的常规监测应该每隔3~4 个月执行一次;中小规模猪场的常规抗体监测至少每年要实施两次。通常要在疫苗接种之后再采集样品,在抗体水平达到高峰值的时候进行抗体监测。通常,活苗免疫两周之后抗体水平就会到达高峰值,油乳剂灭活苗免疫后要在3~4 周后才能到达高峰值[3]。每头公猪都要采样监测,母猪的采样数量保持在20%左右即可。在免疫制度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疫苗的保存、接种和剂量控制等工作。

其次,建立完善的药物保健制度。药物保健可以有效的预防寄生虫、血液原虫等疾病问题。在使用药物之前,要先对细菌性疾病、寄生虫在猪场中的流行情况、发病规律等进行详细的调查,然后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药物。在药物选择的时候不仅要考虑药物的性能效果,还要考虑药物成本。应该将提升猪群的特异性免疫力作为目标,然后选择合理的保健药物,最好选择不会产生耐性的药物。可以选择中草药,也可以选用无残留的抗生素、维生素等增强免疫的药剂。针对一些重要疫病易发时期,应该提前制定药物预防方案。例如,各类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在临床上发病率最高,应该根据这两类疾病的发病规律采取有效的药物预防措施。此外,对公猪、母猪、仔猪要采用不同的保健方案。以猪支原体肺炎(猪喘气病)来说,可以接种猪支原体肺炎疫苗,在猪10 日龄的时候进行免疫,母猪和种公猪、种母猪不需要接种,因为该疾病主要出现在仔猪群之中。

2.3 提升员工的能力素养

为了确保生物安全体系充分发挥作用,需要确保员工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和丰富的安全知识。要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工作,监督员工的日常行为,确保其可以按照规范要求落实各项工作。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要对新入职的员工进行严格的要求,带领新员工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同时提升老员工的疫病防控意识和能力。饲养员是管理工作的直接操作者,如果猪群出现异常,饲养员往往会最先发现。所以,饲养员应该具备丰富的安全知识,可以采取有效的病猪处理措施,及时隔离病猪,并采取有效的疫病防治措施,避免健康猪被感染。所以,在饲养员培训的过程中,不仅要让饲养员掌握饲养的方法和规范,还要强化饲养员的防疫意识和防疫知识。猪场中的兽医技术人员也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教育,确保其可以严格按照生物安全体系要求落实工作,保障猪场生产的安全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猪场经营的过程中,为了确保猪场的生产效益,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要从猪场布局、生产防疫体系建设、员工培训教育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确保猪场的生产安全,杜绝疫病的传播。

猜你喜欢

生产区饲养员猪场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快乐的饲养员
生产区黄磷储罐火灾的扑救对策探讨
水中放牛
2018年中国荔枝上市时间分析
沧州市各县区增粮潜力分析
我和饲养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