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唯物主义面临的现代挑战与回应

2020-11-30董宜凡

法制博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母系氏族历史唯物主义

董宜凡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一、引言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的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根本的方法论,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发展的一般性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探讨历史唯物主义面临的现代挑战与回应。

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将辩证法应用于具体的物质社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它提供了一个以整体方式解释这些方面的框架。这一视角有助于阐明知识转型是如何在物质条件转型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具体而言,从历史和辩证的角度来看,物质条件与知识转化是相关的。由此可见,知识的转化不可能同时发生;知识是与物质条件相联系的。

余文安排如下:第二节讨论母系氏族是否普遍存在,具体从恩格斯关于母系氏族的论断及其影响、现代学者对母系氏族理论的质疑两个方面入手。第三节讨论社会发展五阶段论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具体从马恩关于社会发展形态的论断及其影响、现代学者对社会发展形态发展五阶段论的质疑与修正两个方面探讨。第四节讨论东方社会理论是否适用于中国,从东方社会理论及其影响、现代学者对东方社会理论的质疑与修正两个方面探讨。最后一节提出,应当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必须与时俱进发展历史唯物主义。

二、母系氏族是否普遍存在

(一)恩格斯关于母系氏族的论断及其影响

恩格斯在其《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提出,人类社会经历了母系氏族之后,才进入了父系氏族。该说被苏联科学院主编的《世界通史》定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规律。之后我国学者编写的世界史论著也普遍采纳此说。目前国内的历史教科书仍将此说奉为圭臬。较为荒唐的是,文革期间,江青曾将母系氏族作为女性掌权的理论依据,为其篡权服务。

(二)现代学者对母系氏族理论的质疑

在国际上,关于母系氏族是否曾普遍存在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息过。否定母系氏族普遍存在、认为父系母系氏族并存、以及主张人类早期社会的组织形式无规律可循的论调都有。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也对于该结论提出质疑。其主要理由如下。恩格斯得出上述结论,主要依据的是摩尔根的人类学研究成果。而摩尔根的母系氏族假设存在不少缺陷。一是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悖,很难想象雄性猴王带领的猴群进化为人后,全部进入母系社会。二是摩尔根对印第安社会的研究存在硬伤,根本不存在妇女当家作主的社会①。

此外,针对国内历史学家为母系氏族普遍性所作的辩护,也有相应的反驳声音。一是原始人群的管理者有男有女。二是氏族社会早期亲属关系是双系制,而非只承认母系。三是母女连名制并非普遍现象。四是早期人类多以图腾命名,而非以女性或男性始祖命名。五是不同地区的人群形成氏族的过程不同,所以不可能是统一的母系或父系社会②。

三、社会发展五阶段论是否具有普遍意义

(一)马恩关于社会发展形态的论断及其影响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提出了社会形态的演化理论,认为人类经历了“部落所有制”、“古代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资本主义所有制,未来会进入共产主义所有制。苏联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进一步将其归纳为原始公社制、奴隶占有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五个阶段。该书对我国的历史学研究影响极大。郭沫若依据该理论对中国历史阶段的划分成为权威论述,即夏商周为奴隶社会,春秋战国为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此后为漫长的封建社会。这种划分方法长期以来成为中国史学界研究和分析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基本框架,为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③。

(二)现代学者对社会发展形态发展五阶段论的质疑与修正

社会发展五阶段论遭到广泛质疑,不少学者认为它不符合中国的实际历史进程。一是奴隶社会无奴隶。黄现璠、张广志、胡钟达、沈长云、晁福林等学者主张中国古代没有经历奴隶社会,被称作无奴学派。二是封建社会无封建。就封建一词的本意而言,周朝分封建制,才是真正的封建制度,与西欧的封建制也有一定可比性。秦大一统之后,建立中央集权,实现皇权专制,四海划为郡县,封建制无由谈起。三是资本主义萌芽说牵强附会。吕振羽提出的明清萌芽说仍为官方公式,但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是生搬硬套五阶段论的结果④。甚至其对社会还有学者从方法论的角度对五阶段论进行批驳,认为它有两个缺陷。一是单因素决定论,将经济因素作为唯一动因,其他因素都附着于它。二是它是欧洲中心论,基本依据欧洲的历史经验归纳总结而出,没有充分考虑其他地区的特殊情况⑤。

四、东方社会理论是否适用于中国

(一)东方社会理论及其影响

马克思在其关于印度、俄国和中国的研究文章、通信以及《资本论》、《人类学笔记》中谈到了东方社会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问题,提到东方国家可以跨域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后来,列宁在《论我国革命》、《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文章中系统的提出了东方社会主义战略理论,将俄国革命与其他东方国家的革命联系在一起。它回答了落后的东方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的理论难题。有的学者认为,邓小平开创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东方社会理论,是东方社会理论发展的第三阶段。

(二)现代学者对东方社会理论的质疑与修正

上世纪80年代,我国曾掀起对东方社会理论的讨论热潮,当时普遍肯定这种理论。到了90年代,对该理论质疑的声音明显增多。近年,谢忠文等人则提出,东方社会理论是一个伪命题,是特定时期意识形态的产物。一是该理论割裂了中国与世界,不利于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服务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二是该理论割裂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统一性,不符合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的观念。三是所谓俄国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与马克思“一国不能单独建成社会主义”的观点相悖。四是俄国的公社并未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推动因素,反而成为农业集体化的绊脚石。五是古代中国广泛存在土地私有制,与马克思的认识不同,所以中国不存在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经济基础。

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必须与时俱进发展历史唯物主义

不容否认,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历史唯物主义,以及后来中国历史学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对中国历史进行的诠释都受到个人知识和实践水平的局限,都受到当时的社会发展条件的局限。一些具有更强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论已经与时俱进,进行了修订,例如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关于一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关于和平过渡的理论等等。马克思主义对于历史的诠释和解读也需要在坚持中进行系统的修订。

(一)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原则和最终目标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出发点就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大众服务。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不能背离这一原则进行。具体到今天的中国,该理论应该服务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凝聚亿万人民的人心,共同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必须坚持物质第一性的原则,生产力最终决定论的原则,矛盾论的原则。坚持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最终目的则是丰富和完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为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服务。

(二)必须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修正和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论断

对于母系氏族、社会发展五阶段论、东方社会理论等与历史唯物主义具体论断相关的争论应该持开放态度。历史教科书应尽快修订早已过时的观点,鼓励青少年以开放的思维对待对于历史的不同解读,让其在广泛阅读和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理性的历史观。

注释:

①张一方.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存在的普遍性质疑[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8,11,29(6).

②王承权.关于母系氏族公社之探讨[J].思想战线,1987.8.

③蔡潇滢.社会发展五阶段论的理论探源[J].学理论,2012.3.

④钟伟民.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研究的学术史回顾与反思[J].理论界,2003.8.

⑤喻希来.重新审视中国历史大时代[J].战略与管理,2000(5).

猜你喜欢

母系氏族历史唯物主义
海内外新安程氏族人清明公祭太极魂“忠壮公”程灵洗
携带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的新生儿母系家族史分析
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统一——以《资本论》第一卷为例
历史唯物主义的五种西方重构模式解析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正义观再思考
杜洛克与纳雍糯谷猪杂交母系选育效果观察
浅谈图腾崇拜
《中国丛书综录》等所收氏族类丛书补辑三种
长链非编码RNA母系印迹基因3(MEG3)通过p53促进缺血缺氧神经细胞损伤
義凈譯《佛說大孔雀明王經》中的唐代北方方言聲母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