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困境和出路

2020-11-29

法制博览 2020年23期
关键词:多元化现代化主体

梁 崇

中共开封市委党校,河南 开封 475000

我国很早就开始使用社会治理这一概念,在我国的实际工作中,也开始逐步重视起社会治理。

一、社会治理的简单剖析

社会治理不同于社会管理,这是两个概念,相比于社会管理来说,社会治理的工作有很多方面的特别之处,首先社会治理在主体上就表现为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平衡友好合作的关系,在治理的过程中也是多元主体之间的相互合作,不同于管理是单一的,自上而下的。再有就是在治理的内容方面社会管理通常表现的是政府对其下的社会事务进行管理,而社会治理,更多强调公民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监督和自我管理,提倡政府与社会相互合作,互为平等的关系,尤其是在现代化的社会中,我国更加强调共治共建。对于社会管理来说,在最终的结果上,通常是刚性的,静态的,被动的一种管控结果,而社会治理更多的是相反的,柔性的,动态的和主动的一个过程和结果。总之社会治理是通过表现社会公民的权利,以公众为核心,以多元化的主体为领导,面向国家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各项问题和事务,不断推进和完善社会福利,保障民生,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社会。当然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谓的社会治理现代化主要是在与时俱进的时代中,以全新的思维和全新的方式,对我国的社会治理体系进行完善,确保体系可以多元化治理的手段能达到科学的标准,同时在治理的过程中也要保证民主和安全。在党的带领下,我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难题,在现代治理的进程中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但是我们必须要承认,目前我国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仍然有很多的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与不足表现在公共服务民生领域以及各项突发的事件,这些都威胁着社会的生活安全,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我们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和治理体系去解决。因此必须要对我国新时代的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发展面临的困境进行仔细地梳理并探索合适的出路,扫除我国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可能的羁绊,为我国未来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新时期的社会治理现代化存在的困境

社会治理现代化标志着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我们在衡量社会治理是否进入现代化有很多的标准,除了包括治理的主体和内容以外,还要包括社会治理的机制和效果。治理的主体、内容、机制的不断优化是提升社会治理效果的前提和基础。我们需要针对社会治理的相关内容,不断梳理我国在迈进新时代社会治理过程中存在和即将面临的困境,明确问题所在,并尝试找出可行的突出路径。

(一)为充分发挥我国多元化的社会治理主体结构的优势

社会治理的主体是多元化的,与社会管理最大的不同也在于这一点。社会治理强调的治理主体既包括政府,同时也包括一些社会民众,是相互配合的协作和协商关系。近代以来我国逐步进步也形成了社会治理体制的初步模型,但是在未来的实践过程中,仍然有许多多元化的主体结构,需要我们不断优化,尤其是要注意主体结构的优势,要很好的发挥在我国的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在经济社会的领域中,政府仍然在表演着一个处理各项事务的主要角色,运用公共职权相对能够快速的处理好社会突发的一些公共事务。与此同时,也会有很多的社会组织中存在着不良的职位现象。党在发展的过程中在社会治理的成效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同时在大众参与治理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政府仍然是习惯插手一些社会事务,这让很多的社会组织的功能没有发挥到最佳,有些社会组织甚至成为了政府致力于社会的附庸,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社会组织,致力于社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社区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最主要的组织,在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基层都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是由于目前政府的压力传导,使得社区在管理的过程中面临较大的压力,社区工作者在复杂的事物中没有取得明显的成就感,也没有时间关注社会治理的整体效果。而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社会治理参与程度也并不高,让很多人都置身事外,由此可见多元化的治理,主体结构虽然在我国是最为盛行的,但是却没有很多的人关注起来,让整体的成效并不明显,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不能将多元化的治理主体格局仅仅停留在纸上,而要用实际的行动和方法去发挥主体的作用。

(二)各个治理主体之间的治理能力参差不齐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就有了明显的进步,流动性和风险性也明显提高,各类新型的社会问题和社会冲突日益迸发。这些问题无一不考验着各个社会治理主体的能力,对于他们在治理工作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如今社会冲突如此明显的时代,政府能否快速的应用有效的策略解决相关的问题,这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反映出社会的政府中,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分配和职责问题,然而现在最普遍的就是当社会中出现某个被曝光并引起恶劣反响的事件以后,政府才会有所反应,这说明新时代的社会公共事务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有着自身的技能缺陷和能力恐慌,由此需要更加专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治理过程中。这其中包括社会治理和社会组织在内的各类社会主体的治理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很多时候基层的社区组织被认为是听从上级的被动工作状态,缺乏创新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思维,但是如今社会治理工作的内容十分复杂,这里的效果也不能是以往的那样中规中矩。社会的组织通常会处于一个政府的附属地位,缺乏独立担当和独立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实践能力,而社会治理的主体,在对治理内容和治理结果的效果上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想更快地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发展,必须要让各个治理体系中的主体结构得到实际的锤炼,提高自身的治理能力。

(三)社会组织的治理地位和治理力量较弱

在社会治理的内容方面看来,当代中国的社会治理事务非常的复杂和繁多。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各个领域的建设都离不开社会组织的力量,党在最新的报告中也指出了社会基层组织的重要作用,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也要加强社会组织的领导能力,充分发挥好社会组织在基层中的代表作用。由党的这些报告中可见,基层社会和社会组织的治理是社会治理过程中最重要的成分,当前社会治理已经向着现代化和全面化推进多元化的社会治理主体结构逐渐形成,同时我们不难看到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还处在社会初级阶段,还面临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体现在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地位低,具体表现在人们对于社会基层组织的不信任感和对能力的质疑上。其次就是在立法层次上,社会组织的层次处于较低的位置,培育扶持和规划发展的法规政策,仍然没有达到一个健全的状态,国家在相对于社会组织发展的地位和能力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规范的法律,导致社会组织的生命力一直较弱。再有就是社会组织能力建设仍然需要提升社会组织之所以没有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发光发热,最主要还是由于自身的局限性,现实生活中很多的社会组织的运作和实行方式较为单一,资金也不足,这些自身的短板问题都是制约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长远发展的羁绊。

三、新时代健全和完善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出路分析

(一)树立现代化的社会治理体系和理念

随着工业化社会的进步,现代的人类的价值观面临多元化的发展,这些改变也给社会治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要想从最根本上树立好现代化的治理体系,一定要从理念出发,以理念为先导,建立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人民是否满意作为发展最终的衡量标准,牢固的建立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同时政府也要学会放权,将权力交给社会基层组织,让基层组织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不断培养基层组织的社会治理能力,同时建立和健全依法治国的社会体系,大力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朝向现代化的方向,将得益于法治并行,激发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到社会治理工作当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基层组织的自治水平和管理水平。

(二)建立健全的法制机制

转变好理念以后就要从社会治理的机制方面,促进各个主体之间的相互协调,在发展良好的前提下,应该注重抓整体理清社会机制的各个结构,充分发挥社会的整体功能。健全和完善意见反馈渠道,积极的争取和采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完善好社会治理的各类机制,以科学化的标准充分的让生产机制也参与到社会治理的进程中来,同时要对社会治理过程中的评估机制采取公开透明的原则和措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治理现代化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也必须要经历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在这个艰难的路途中,必须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的优势,强化基层治理和社会法制的力度,即便现在我国的社会治理现代化仍然面临很多的困境,但是只要全国人民齐心合力,不断地克服困难,就可以在不断进步中完善和提升我国的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

猜你喜欢

多元化现代化主体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