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基层公安机关维护执法权威探析

2020-11-29

法制博览 2020年23期
关键词:侵害人辅警权威

孙 雨

沅江市公安局,湖南 益阳 4131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需把平安中国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1]随着全面依法治国和深化公安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社会治安环境日趋复杂。作为公安战线的最基层、维护安全稳定的第一线、联系服务群众最前沿的基层公安机关,民警在履职尽责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不断增长,言语侮辱、人身攻击等挑战执法权威的现象屡禁不止,更有不良媒体不顾事实真相大肆炒作渉警负面舆情,弱化了公安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割裂了人民群众同警察群体的血肉联系,破坏了社会整体大局的稳定安宁。

沅江市隶属于湖南省益阳市,有亚洲最大的湿地保护区,是全国商品粮、棉、猪、桔的重要产地,是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是国家最早公布的生态旅游城市,是湖南省重要的农副产品的出口基地。该市辖区户籍总人口72.82万人,2019年年末常住人口69.8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7.81万人,农村人口32.07万人。[2]截止至今,该公安局在编在岗民警405名,退伍安置辅警124人。2015年1月1日至今,该局共办理妨碍民警执行公务的行政案件11起,刑事案件37起。

一、基层民警维护执法权威现状

(一)侵害人的主要构成

从性别来看,82.9%的侵害人为男性;从受教育程度来看,侵害人文化程度59.5%为初中,19.1%为小学,17%为高中,他们受教育程度较为低下;从年龄来看,30岁以下占比36.1%,30至60岁占比55.3%;从工作性质状态来看,78.7%侵害人为无业人员。经统计,23.4%的侵害人曾有违法记录。

(二)被侵害民警的主要构成

在被侵害的59名民、辅警中,经过法医鉴定,49名民、辅警伤势为轻微伤,其中派出所占比59.3%,交警占比25%,特警占比12.5%。

(三)执法权威被侵犯的主要表现形式

经过梳理发现,侵害人主要通过暴力抗法、言语侮辱、制造传播谣言等形式侵犯执法权威。如2019年10月18日,沅江男子刘某因酒后驾驶机动车被交警暂扣机动车钥匙后再三拒绝交警口头传唤,用一把备用车钥匙将交警的左脸划出一道长约5.5厘米的伤口,该行为不仅影响民警的身心健康,更严重损害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威。

二、执法权威维护不到位的根源

(一)内部因素

1.执法主体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基层民警自身综合素质不高,导致执法权威被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部分民警未及时更新执法理念、未提高业务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对如何规范使用现场处置行为未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导致在复杂、危险情境中无法做到轻松应付。二是基层公安机关警力配置不足。由于编制有限,警力不足,特别是派出所被业务大队、综合科室等部门多头指挥、多线考评,导致开展工作进度慢、效率低,致使部分民警选择性作为、缓作为、不作为。三是部分民警在接处警过程中,出于各种原因不愿携带执法记录仪、警械和单警装备或因使用警械不熟练等,导致在处警过程中受伤。还有部分民警存在畏惧执法心理,在出警处突过程中,“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个别民警存在办“人情案、金钱案、关系案”的行为,导致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正常执法行为产生抗拒心理。

2.公安机关内部维权机制不够健全

在实践中,该局督察大队加挂维护民警执法权威委员会办公室牌子,其编制民警数为6人,辅警数为1人,其中,1人专职抽调至市局驻村扶贫队,1人专职抽调至市局执法办案中心,实际常驻民、辅警人数为5人。根据上级公安机关有关规定和工作惯例,督察大队承担督察、审计、信访等职能,对接市纪委驻市委政法委纪检组、市纪委党风廉政建设室、市委巡察组、市局督察支队等部门。在面对侵权案件被网络炒作形成公共事件时,无法全力做到切实履行维护执法权威的职能。另因财政困难,未设立专项资金保障运行,一线民警武器警械装备配备不足,导致部分民警赤膊上阵,出现不必要的流血事件。

(二)外部因素

1.惩罚机制不够完善

迄今为止,我国《刑法》没有单独设置“袭警罪”,仅针对袭警行为在《刑法修正案(九)》中增设了处罚规定,而最高刑期仅为三年有期徒刑,这无法从根本上起到震慑和预防作用。另由于《人民警察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规条例没有出台具体地针对相应情形的可操作性强的处罚条例,使得民警在执法过程中无例可依、无法可循,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部分侵害者的嚣张气焰。

2.涉警负面舆情炒作形成歪风

当前正处于改革攻坚期、发展转型期、小康决胜期,公安机关一直以来就是社会争论的重点、媒体关注的焦点。关于涉警负面信息的报道从未停止,究其原因,除了由于部分民警自身存在的问题损害了警察形象,更重要的是部分媒体、网络大V、标题党为了获得点击量、关注率和攫取暴利,对涉警负面信息不顾事实真相进行大肆炒作,导致舆情大范围传播,严重降低了公众对警察群体的好感。

3.警察职能过于泛化

“有困难找警察”已成为群众遇到问题时的第一反应,其营造了民警“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形象,导致民警必须花费大量时间从事非警务活动。当群众在诉求得不到有效解决时,对民警产生抱怨心理。

三、新时代维护执法权威的重要意义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强调:“广大民警要忠实履职,奋勇拼搏,切实担负起新时代公安工作的职责使命,积极预防、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确保社会既充满生机活力又保持安定有序”。[3]广大公安民警强烈感受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因此,基层公安机关化解好各类矛盾,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程。十九大后,我国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的统一领导,而维护警察执法权威是法治进程中的重要保障。二是有利于维护国家法律法规尊严。警察是国家法律赋予武装性质的国家暴力机关,不是单纯服务性的行政部门,其履职尽责执行的是法律的意志,代表的是法律的尊严。三是有利于保障民警正当的执法权益。警察在执法活动中如果没有权威,会出现畏难厌战情绪,极易造成不敢为、不作为的现象。因此,积极强力地维护执法权威、保障执法权益刻不容缓。

四、如何进一步强化执法权威维护的成效

(一)完善法律法规,强化制度保障

首先,由于短时间内在《刑法》中增设“袭警罪”难以完成。故当务之急是对“妨害公务罪”细化,明确各种妨害公务行为中涉警情形的法定刑责。同时修缮《人民警察法》等法律、条例,确保民警在执行任务时敢于执法、敢于亮剑、敢于作为。其次,补充完善《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不同性质的侮警、辱警等违法行为对应增设治安处罚的详细规定。再次,根据现有工作实际,全面梳理现有规定规范,防止发生民警因不合理的规范而陷入职务犯罪的事件。很多派出所民警感慨:现在要求民警不该做的规定很多又细,而应该做的法律规范条规等却不具备针对性指导性,以致现场执法时,不知如何合法合规地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

(二)做强维权机构,保障维权成效

为将维权落到实处,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充分重视人才。既重视内部人才,又注重从外部引进人才。从警队内部择优选取政治敏锐性强、法律素养高、协调能力佳、业务能力强等综合素质高的人成立专门维权委员会。如选取心理咨询师为被侵害民警进行心理疏导、解压;选取通过司法考试的民警对被侵犯执法权威的案件进行查处,并按照信息发布机制予以公开,形成震慑力。二是设立专项资金,足额保障经费。足额按时拨付维权机构正常运转的费用,及时将民警的抚慰金发放到位。同时,协调政工、工会等部门组织对受侵害民、辅警提供救济、恢复名誉、挽回损失以及伤残申报,落实相关抚恤政策等工作。三是严格监督每一起维权案件的办理。通过定期对网上执法平台开展巡查和对民、辅警投、申诉及时核查,严肃处理相关部门未及时报备、未严格处理的维权案件,并对相应责任人追责到位。

(三)强化组织协调,最大限度争取各方支持

一是提升舆情处理的能力。积极主动加强同各传播渠道的联系,争取媒体最大限度的理解与支持,正面报道先进典型,打造风清气正的执法氛围。快速查清可能对公安机关产生负面影响的涉警舆情,并公布事实真相,提高引导舆情的综合能力。二是深化群众工作。通过开展阳光警务活动、走进警营、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塑造廉洁奉公形象,让群众深入了解警察、相信警察、支持警察,从而提高公安机关公信力。三是积极争取上级领导部门支持。严格按照警力调配使用规定,视情调用警力,从而解决警力从事非警务活动的问题。

(四)全警动员培训,提升内在功力

一是全警动员,提高维权认识高度。通过组织维权专家、专业律师就维权的内容、途径等对基层民警分批次培训,从而达到全警敢于维权、知晓如何维权的效果。二是全警培训,提升民警的自我保护能力。在全警参训的课程里面增加针对性实战训练,解决一线民警执法中经常遇到的、突发的、特殊的安全保护问题。三是及时给予公安民警政治关怀、人文关怀。在对民警慰问、抚恤后,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对民警家属进行“亲情式走访”,切实了解家属和民警的心理,将组织的关怀和关爱传递给民警,打造维护执法权威的心理屏障。

猜你喜欢

侵害人辅警权威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广东省珠海市公安局翠香派出所:“三板斧”管好辅警队伍
正当防卫杀人的本质及回避危险义务理论
——以美国为参照
社会化警务人才培养的理论思考与实践——以辅警为视角
略谈侵权行为下混合过错的责任划分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论辅警层级制度的构建
用立法助“辅警”走出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