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贫困学生人际交往教育的典型案例*

2020-11-29颜文娟

法制博览 2020年23期
关键词:任课老师辅导员案例

颜文娟 李 娜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6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要培养贫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以促进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案例主题

本案例是一则高职贫困大学生因心理焦虑而引发人际交往的典型案例。该事件解决的重点是帮助小A建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该事假解决的难点是疏解小A的心理焦虑,该事件解决的关键点是纠正不良的认知盲点,学会控制情绪。

二、案例背景

小A是我校一名学生,开学时小A父母向老师说明自己孩子内向、胆小,不善于与他人交流,虽然家里不富裕,但是家长还是主动给孩子申请外宿,并陪读。在小A申请外宿申请时,经观察,小A在交谈时习惯低头,声音微小,从不主动问问题。小A写外宿申请时,手发抖,初次见面的情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经过后续观察,小A在班级里从不迟到、旷课,经常独自一人上课,没有朋友,从不主动跟周围同学讲话,回答问题时,声音和身体颤颤发抖。在大一上学期,小A父母反馈小A经常在家发脾气,不仅摔东西,还用头撞墙。

三、案例事件

作为他的辅导员,我经过数次向其父母、同学、任课老师多方了解,以及结合他平时在生活、学习、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的情况如下:

(一)性格内向,内心自卑

小A因早产的原因,导致双眼视力模糊,走路平衡感差,动作协调性差,眼睛要定期去医院治疗,但是双眼视力并没有见好的迹象。所以致使他在平时生活、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比其他正常学生反应能力慢,这使他陷入到深深的自卑中,他时刻觉得自己先天不足,自己笨,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甚至否定自己。

(二)严重缺乏人际交往能力

小A严重缺乏人际交流能力,从不积极主动与人交流,与老师交流会紧张到发抖。在课堂中因作业完成不好,被老师说了一句“你要对自己负责”就在家里哭闹,甚至把自己的头多次撞到墙上。上英语课时,知道自己下节课要上讲台说英语,就会紧张到2-3天睡不着觉。

(三)情绪焦虑,缺乏安全感

小A在学校从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真诚待人,尊重老师,对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放在心上,并积极执行。但是,小A在家里却情绪时常不稳定,经常向父母发脾气,甚至会自己把自己的头撞到墙上,以此要挟父母,直至父母妥协。

从小A的种种表现可知,如果不及时的加以干预、引导很有可能愈演愈烈,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导致小A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家庭因素:虽然家里贫困,但是其父母过度宠爱小A,小A从未受到伤害。

小A因视力模糊和动作不协调而内心脆弱,抗压力极差,小A自己与别人对比总是觉得自己不是正常人。其父母在其成长过程中,过于保护小A,使其从没有受过伤害,对于小A提出的要求总是毫无条件的满足。

2.自身因素:小A以自我为中心,心理失调。

小A在人际交往方面消极闭塞,主要原因在于过分夸大自己的地位,更习惯从自己的立场、角度出发分析问题,以为别人都在关注自己的一言一行,怕别人会笑自己做的不好,在人际交往中缺乏与人合作的意愿,导致自我封闭,致使出现与集体疏离的现象,自我心理受挫力与承受力极弱。

3.学校因素:缺乏对小A的关爱。

小A在学校表现出性格内向,尊重老师,从不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只关注小A的学习成绩,但是忽略了小A的人际交往能力,缺乏对小A在人际交往能力的引导,更缺乏对小A的人文关爱。

四、解决方案

为了小A更好的健康发展,作为他的辅导员,我及时的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与家长保持联系和沟通,共同面对

经过联系小A的父母,得知小A的成长过程,小A的父母也希望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更好的引导小A健康发展。首先,家长带小A去医院做全面体检,确定小A除了视力模糊以外,不存在其他器质性病变。其次,可以掌控小A的情绪变化,当情绪爆发的时候可以及时的通过谈心谈话等活动给予正确的干预、引导,经过多次家访,拉近与小A的距离,在他脆弱时及时给予关心。最后,在家长的配合下,极大的提高了老师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效率,能够在关键时刻给予关爱,及时走进学生的心里,获得小A的信任感和认同感。

(二)与小A交流谈心,以朋友的身份对小A进行疏导和开解,并与心理咨询师联系,对该生进行心理辅导

第一,通过与小A多次深入的谈心谈话,更加的了解小A的所思所想,更有针对性的做小A的思想工作,对其出现的极端思想及时分析不合理逻辑和荒谬之处,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第二,鼓励小A积极主动的咨询心理医生。随着时代的发展,心理咨询是解决当前心理问题的主要途径,心理咨询可以促进我们每个人积极健康的发展,通过谈心谈话,让他正确认识和了解心理咨询。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团日活动,鼓励小A积极参加,以此增强自信心,增加班级凝聚力

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运用班集体的力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利用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定位自己。随着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更要不断完善对自己的认识,让小A意识到班级是一个集体,不能以自己为中心,要用全面的眼光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取长补短,让小A对自己的行为有所反思,对于错误的思想或行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四)充分发挥党员、学生干部的作用,让他们时刻关注小A,拓展小A的人际关系网

班集体在平时生活、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党员干部和学生干部要多关注和关心小A同学,主动与他沟通,慢慢的让小A融入班集体活动中,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去感染小A,以此消除紧张与恐惧心理,营造轻松、平和气氛、稳定情绪。

(五)联系各任课老师主动关心小A

联系任课老师,把小A的特殊情况告诉任课老师,在课堂中,对小A在学习方面的努力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适当的鼓励。班干创造条件组织小范围的朋友聚会,积极主动邀请小A参加聚会,以减少小A“怕”的不良心态。

五、案例分析与启示

小A同学改变巨大,小A变得自信、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敢于挑战自己,敢于主动与他人聊天,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人际交流能力。

这一案例给予我深刻的启示与思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观察了解每一位学生

做好学工工作的首要工作就是学会观察学生,思学生所思,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更能深入的了解学生。

(二)定期做好心理排查工作

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结合学生测评工作和学生在平时生活、学习、实践过程里的表现情况,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在班里设置心理委员,定期开展心理排查。及时解决心理排查学生的问题所在,针对不同的学生所出现的不同问题,应采取适合的方式方法。

(三)继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表明:“辅导员是指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就业指导、心理健康以及学生党团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的教师。”由此可见,辅导员的核心工作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因此一定要引导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四)不断提升自己身的能力

每个人的知识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可是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却不尽相同,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质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方法,这就要求我们自身要与时俱进。不断“充电”,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通过这一案例让我意识到现代贫困大学生的内心的焦虑、自卑等不良心理已经严重影响到大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学习、生活、就业等方方面面,作为辅导员的我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加强自身在心理方面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猜你喜欢

任课老师辅导员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基于小学生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策略与实践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任课老师参与班级管理的实践探索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